杭州市临平区交通运输局消息 9月26日晚,浙江省杭州市临平体育中心举行了杭州亚运会男排决赛,这也是本届亚运会排球项目的首场决赛。“这是我们临平场馆诞生的第一枚金牌。”临平体育中心场馆群运行团队交通主任张萍说。
当天晚上发走最后一班车后,张萍回到交通调度室。看着已恢复平静的上下客点,张萍如释重负:“我们交通服务保障又通过了一次考验!”
“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9月26日晚场比赛结束后,伴随着本届亚运会排球项目首枚金牌的诞生,亚洲排球联合会为临平体育中心颁发了“突出贡献奖”,以表彰其在本届亚运会男子排球赛事筹办中的辛勤付出。
“竞赛领域有太多需要我们支撑保障的。在交通指挥中心和临平体育中心的双重领导下,我们交通领域想尽一切办法,尽全力满足大家的需求。我觉得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张萍表示。
张萍的团队承担着临平体育中心场馆群在亚运期间的交通保障工作,包括保障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媒体、贵宾四大类亚运客户群抵离临平体育中心,也为持证持票人员提供服务。
张萍表示,她的团队包括4名P类专职人员、4名C类服务商和14名V类志愿者,22名在馆运行团队要保障数万人的出行,“能够为亚运赛事的顺利举办,做出我们交通的贡献,有一种职业的价值感和获得感。”
“小车轮”上的“大温暖”
从空中俯瞰临平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等比赛场馆如同分散的明珠,由一条宛如丝带的连廊串联起来,显得非常灵动。在杭州亚运会中,这里承办亚运会男子排球预决赛、足球预赛、空手道预决赛和亚残运会坐式排球的预决赛。
张萍和她的团队要服务的对象囊括了涉赛群体的方方面面,这些人勾勒出了千丝万缕的亚运交通足迹。如何保障他们来得顺畅走得舒心?答案就在临平体育中心场馆群交通调度室内。
走进这个调度室,面积不大,但满满当当。除了齐全的设备设施外,最关键的还是“用心”。张萍说,“一群人、一件事、一目标、一起拼。”就是最好的诠释。
“9月22日晚上,我们场馆有热门的女足比赛和男排比赛,留到最后的两位媒体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不需要坐媒体班车,但我们看到那么晚了地铁也没了,她们是两个小姑娘,我们实在不放心,所以当天最后一班媒体车一直陪着她们留到晚上12点半。”张萍表示,这种时候并不需要整个团队的人全部留下,但是大家都不肯走,“我们步调非常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想尽我们所能用心多做一点、考虑周全一点。”
据了解,整个场馆有500多名志愿者,各个领域需要用志愿者的时间都不同,每个志愿者的时间安排也不同。“小青荷们非常不容易,又还是大学生,我们就想多照顾孩子们,所以我们每天都会有一个车辆动态调整方案,给他们多提供几趟班次。”张萍表示。
临平亚运交通保障装上了“智慧大脑”
“我们场馆比较特别,有5天都是体育馆和体育场同时比赛。”张萍说,开赛以来他们累计调度车辆461车997车次;同赛日十分热闹,交通保障的压力也更大了。“在9月19日首个同赛日,我们16小时内需要完成119车次的高频调度,我们特意去申请了场馆交通流线重要节点的监控,可以看到整个场馆的车辆运行情况,这样心里比较有底。”
“像是运动员和技术官员的用车需求,虽然是我们重中之重要保障的,但是可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张萍介绍道,他们的需求还是相对比较固定的,不需要去担心应急运力的问题,只要准确接收交通指挥中心的指令,做好和场馆各个业务领域的对接就行,“比如一场常规足球比赛晚上7点半开始,但下午5点不到,我们的运动员和技术官员车辆就要准备就绪了,所有车辆发出都是我们第一个知道,我们就有责任要第一时间告诉场馆的相关领域,大家一起做好接车准备。回程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接收竞赛业务领域的信息,第一时间把车辆调度到对应的客户群上客点;碰到大流量客户群返程,还要全面掌握情况,提前进行研判,及时申请市里的应急运力保障。”
“我们团队秉承杭州亚运交通服务保障的初心和使命,提供‘安全、准时、便捷、绿色、温馨’的交通调度服务。”张萍总结道,“我们要和交通指挥中心各个条线、体育中心的各个业务领域,还有外围的交通保障团队密切联系配合,时时刻刻都要保持高效的沟通协调运转机制,相当于千根线、万根线,穿我们团队的这一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