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团新辉煌
这是中国的荣耀时刻。
2023年10月8日,中国体育军团以201枚金牌的历史新纪录结束杭州亚运会之旅,开创新的辉煌。
此时,我们或许更有必要回顾:中国为何要举办亚运会?尤其是在举办过北京、广州两届亚运会后,为何还承接第三次?
支持亚洲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大国担当,推动现代化建设等多重价值显而易见,而促进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则是更深远的意义。
竞技体育之于体育强国建设,远不止争夺几块金牌,而是具有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而体育赛事,又是体育事业的重要载体和体育产业的核心业态。亚运会,正是亚洲竞技体育与体育赛事最高平台之一。
在这一场亚洲体育的巅峰盛事中,中国军团以奖牌榜“断层领先”成为最耀眼的主角之一。
赛艇、射击、跳水、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这些都属于中国队的传统优势项目,也是亚运赛场的“收金利器”。9月24日,中国赛艇选手邹佳琪、邱秀萍一路遥遥领先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亚运首金。10月2日,亚运射击项目比赛结束,中国队以16金9银4铜继续保持亚洲射击运动霸主位置。10月4日,中国队以“十全十美”姿态,包揽本届亚运会跳水项目全部10枚金牌,为跳水项目收官……
同样让中国观众感到幸福与自豪的,还有中国队在非传统优势项目上的新突破。
10月3日,棒球项目小组循环赛,中国队以1∶0首次战胜日本队。熟悉该项目的球迷知道,日本队在棒球世界中的实力相当于足球中的阿根廷队。尽管在最后的铜牌争夺战中,中国队以3∶4憾负日本队,但在历史上首次战胜日本队的经历,也预示着中国棒球未来可期。
类似的惊喜还有很多:10月2日,中国马术队实现亚运金牌“零的突破”,40年等待终于开花结果;10月4日,年轻的中国攀岩队迎来自己的亚运首金;10月5日,何杰为中国队收获亚运史上首枚男子马拉松金牌……
这一枚枚创造历史的金牌,展现了中国体育的飞速发展和强大实力,也彰显了中国人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和投入。
不过,中国队在杭州亚运会上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乒乓球女双遭遇罕见“滑铁卢”;“三大球”表现不尽如人意,曾被寄予卫冕厚望的男篮终获铜牌……虽说竞技体育,输赢是常态,但比赛暴露的问题值得深思。
作为巴黎奥运会的“前一站”,杭州亚运会见证中国队的“新老交替”,尤其是年轻小将的涌现,引发更多关注——
在乒乓球桌上,95后樊振东与00后王楚钦上演国乒新老“一哥”焦点之战。在泳池中,29岁的老将汪顺破亚洲纪录卫冕,小他10岁的潘展乐也以打破赛会纪录的成绩夺冠。在滑板赛场,15岁小将陈烨创下的中国最年轻亚运会冠军纪录只保持了两天,就被年仅13岁的崔宸曦刷新。
“青春风暴”,也正是中国健儿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之一种。
杭州亚运会上,我们为马拉松选手何杰在撞线前与观众自信击掌庆贺而欢呼,为男子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陈佳鹏的绝地反击而自豪,为34岁的撑竿跳高老将李玲锁定金牌后仍冲击自己创造的亚洲纪录而震撼,也为林雨薇、葛曼棋两位冠军与教练刘朝旭之间的师徒情所感动……
确实,现在的中国已不需要靠金牌来证明自己,而此时中国健儿的“金牌形象”显得更加丰满,更展现他们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气神,澎湃他们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为国争光的正能量,也让国人参加体育运动、坚定体育文化自信有了更多激励。
中国军团的辉煌启示我们,夯实体育之基,汇聚全民伟力,一个更加自信包容文明强健的中国,必将更加意气风发地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赛后世界新气象
亚运会给举办地带来的改变,极为深远。
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浙江举全省之力、全省域参与打造亚运会一流赛事环境,赋予亚运会以江南韵、中华魂。透过亚运会,世界也认识了活力浙江,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在“家门口”的亚运会上,浙江斩获51金21银8铜,创下征战亚运会历史最好成绩。耀眼的成绩中,我们骄傲于浙江泳军“占据中国泳军28枚金牌半壁江山”的强大实力,也自信于浙江庞大的游泳人口;我们见证00后小将朱锦尔摘得国际象棋女子个人桂冠,也感慨浙江多地拥有“国际象棋之乡”“围棋之乡”“象棋之乡”等荣誉;我们致敬浙江籍羽毛球混双运动员郑思维、黄雅琼斩获亚运金牌,也佩服浙江企业家创下“全国10个羽毛球有6个产自浙江江山”等辉煌。
亚运期间,一则信息引发热议:杭州将加速打造国际“赛”“会”之城。以品牌赛事为城市赋能,是浙江走向“赛事强省”的雄心。“一县一特色”“一市多品牌”……眼下,品牌赛事区域均匀分布全省域,已成为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人们说,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宛如体育事业“三驾马车”。因为亚运,浙江体育事业有了更好的融合与发展。而这些努力,又指向一个更远大的目标:高水平推进现代化体育强省建设。
杭州亚运会的精彩,足以让一个古老的大洲带着梦想走得更远。
什么是亚运会?人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答案:本届亚运会40个大项中,有9个非奥项目。它们是武术、藤球、围棋、卡巴迪,深深刻有亚洲烙印;也是滑板、攀岩等新兴项目,深受青少年喜爱……这些非奥项目,共同构成亚运会区别于奥运会的重要标识之一,在浙江上演精彩的“亚洲时刻”。
作为诞生了人类四大古文明其中三个的大洲、约占全球人口六成的大洲,亚洲孕育了诸多体育运动项目,但登上奥运会这样世界性舞台的只有极少数。
如今,通过杭州亚运会,这些看似“小众”的体育项目,在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得以推广、“吸粉”。
“你被克柔术‘种草’了吗?”“今天卡巴迪了没?”这是最近很多萧山居民的“问候语”。源自乌兹别克斯坦、有3500多年历史的克柔术,与风靡南亚和西亚、据传有4000多年传统的卡巴迪,在萧山临浦和瓜沥举办,吸引越来越多居民学习这两项运动的比赛规则,交流蕴含其中的地域文化。
9月24日,乒乓球男团四分之一决赛,伊朗队以3∶0爆冷战胜世界排名第三的日本队,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相关话题冲上国内各社交媒体热搜榜。尽管在随后比赛中落败,伊朗队收获一枚铜牌,但这一成绩足以引得世人瞩目。
赛后,伊朗媒体同行很自豪地分享,其实乒乓球在伊朗是一项颇受欢迎的运动,在首都德黑兰很多公园、广场都能看到乒乓球桌。如今,伊朗队时隔多年再次站上亚运领奖台,必将引发当地乒乓球运动新的热潮。
赛场内外的良性互动,正是亚运会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亚运会上,亚洲各国的文明交流互鉴启示我们,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合力续写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后亚运时代”,一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