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最关心的六个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1-16 11:21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家最关心的事就是“一号改革工程”。

根据报告,为了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浙江将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

这项工程是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去年12月13日在杭州调研企业并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提出的,是未来浙江改革工作的头等大事。

“一号”,重要性与首位度不言而喻,改革实效如何,会场内外的企业家最有发言权。

环境比成本更重要

在企业家眼里,营商环境有多重要?

13日,杭州代表团全体会议结束,省人大代表、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汪力成意犹未尽:“对‘一号改革工程’,我还有很多话想说。”

作为一家全球布局的企业,华立对营商环境有发言权,在汪力成代表眼中,浙江的营商环境在全国乃至全球都走在前列。

“浙江经济发达,虽然要素成本优势不再,但从企业多年发展的经验来看,营商环境比要素成本更重要。”汪力成代表表示,上世纪90年代,因为市场壁垒、要素成本的原因,华立开始实施跨地区发展,但二三十年发展下来发现,要素成本只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一个内容。

汪力成代表一语中的。营商环境关乎企业运营效率,当要素成本优势不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留住企业、发展企业、长出企业的关键。

归根到底是企业发展的生态问题。

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大企业、跨国公司……各类市场主体组成金字塔型的发展生态,而营商环境就是生态环境最底层的土壤,决定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今年省人代会审议修改《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这也是落实“一号改革工程”的实招,其目的就是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参与者。

“中小微企业稳,浙江经济才能稳”是不少代表委员的共识。有企业家代表表示,如果中小企业因各种原因被大规模淘汰出局,有规模、有实力的大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条例》适应了新时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从创业扶持、创新推动、市场开拓到权益保护等多个维度,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省人大代表、浙江亿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天星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在后续推进《条例》落实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回头看”机制。

为谋求今后五年高质量发展,浙江提出“十大工程”——“一号改革工程”则是“十大工程”的牵引。

发展进入新阶段,单纯产业发展的边际带动效应会递减,难以整体带动经济发展,亟需通过营商环境的整体带动力,带动经济提质、创新迸发、文化更新。

“实施‘一号改革工程’,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的集成和深度融合,让城市发展更有活力。”省政协委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施黄凯说。

循序渐进的大工程

2022年11月,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年度排名中,浙江位居第一。

打造一个企业家叫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源于浙江多年来对营商环境全方位深层次的持续提升。

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明确提出要再创环境新优势。其中就包括政策、服务、金融、社会信用和法治建设等在内的“软环境”。

近年来,在顶层设计上,浙江发布《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提出涉及四大领域的19条具体举措;在政务环境上,用数字赋能,大力推动“证照分离”等改革工作;在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上,出台了包括《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浙江电子商务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省人大代表、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对此体会真切。她说,1983年创业至今已经40年,一直以来,政府能为企业想到的、能为企业做到的,都努力去想去做。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已经是“优等生”的浙江深谙“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道理。

此次提出“一号改革工程”,也是为了让营商环境优上加优,应对三重压力和复杂外部环境的冲击。

而完成这项循序渐进的大工程,首先要找差距。

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看来,若是对标国际先进,浙江的营商环境还有很大提升优化的空间。比如,虽然浙江非常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但在要素的竞争中,中小企业的机会还是远不如大企业。“中小企业获得发展用地就比大企业要困难得多。融资方面,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仍普遍较高,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和比重依然较低,适应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机构还不够多。”他说。

围绕未来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代表委员们也表达了期盼。

省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钟其直接带来了一份有关营商环境优化的提案,建议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高信用信息共享程度,完善信用奖惩机制,培育信用机构、人才等信用基础性要素。

“要坚持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徐爱华代表说,浙江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走在前列,一定要坚持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之成为社会治理共识,“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等。”

省政协委员、浙江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宏伟期待企业在数字化中有所作为。“期待政府把数字化城市打造成一个开放性平台,引导城市建设相关领域的企业进行公平有序的良性竞争,突出政企合作、企企联合,扩大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他说。

双向发力寻求突破

营商环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大工程,涉及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领域,牵涉部门众多,打破壁垒、协同配合的难度不小。

推动这样的大工程,路径很多。浙江正在尝试一种兼顾质量效率与共性个性的推进方式:两头用力。

据了解,省发展改革委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职能部门,正在落实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和我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复制推广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50项改革举措……

当下,围绕“一号改革工程”,省发展改革委又提出开展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改革清单牵引、数字营商领跑、营商“微改革”攻坚、长三角营商共建、政企亲清共筑等六大行动。

自上而下推动提高了效率,自下而上的试点创新则更有利于形成易推广的好经验。

去年底,杭州召开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紧跟省里,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

实际上,作为国务院确定为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的杭州,在去年初就拿出了《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推出153项改革事项、509项改革举措。目前,153项改革已全部初步完成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会场外,杭州紫来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闫树军也格外关注“一号改革工程”。去年初,该公司通过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拿到银行200万元授信,缓解了采购生产物料的压力。据了解,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中,为更好地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杭州探索出了基于区块链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这条新路。

“通过一种可靠的方式,能够让数据变现,增加融资渠道非常好。杭州的创新如果能复制到全省,将能帮助更多的企业。”闫树军说。

另一个试点在浙江最南端。2018年,温州启动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累计出台230余个惠企政策、150多个制度性文件;“温州指数”、无还本续贷等58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全国示范引领。2022年1月1日,全国首部关于“两个健康”的地方性法规《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正式施行。

“这些政策不是零打碎敲的,而是具有系统集成性,能产生叠加效应的。”省人大代表、温州市工商联副主席蒋孟有说,比如,温州对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创新、产业升级、技术变革、经营者新老交替等现实考验逐个探索破题,总结出了一系列有益经验和创新做法。

蒋孟有代表从事的包装行业就是受益典型。该行业中企业数量虽多,但长期存在效率低、规模小、资源散等痛点问题。为此,温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一方面降低其融资等经营成本,另一方面重点提升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我们做企业,风风雨雨经历得多了,困难不怕,但会担心政策的连续性。”蒋孟有代表说,这次两会,表明了浙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企业家也有信心创造民营经济新辉煌。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王世琪 全琳珉 唐骏垚 施力维  编辑:高婷婷
返回
这项工程是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去年12月13日在杭州调研企业并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提出的,是未来浙江改革工作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