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在杭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探寻人文经济的发展密码 以杭州为例
发布时间:2024-05-10 16:15:18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时代的前行呼唤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引领时代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本文以杭州为例,总结梳理其文化与经济相互赋能的经验与趋势、内在联系与作用机制,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路径与智慧。

何为人文经济

古人云,“起而明之,足以经济;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鼎盛带动经济繁荣,进而推动人类进步。这其中蕴含着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深刻哲理。

所谓人文经济,即文化与经济在总体上相互交融、共进互动、融和发展的一种良性发展方式,是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双向贯通、融和发展的状态。这是中国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形态。

人文经济的内在逻辑

根本宗旨是“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经济’的本质在于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说到底要突出一个‘人’字”。人文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形态,致力于满足人的个性、尊严和价值追求等精神需求,通过提升文化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核心价值是“文化”。人文经济学是以“文化”为支点,直接或间接赋予经济以价值和灵魂,通过文化遗产传承生产经验,人文理念积蓄发展效能,民族精神迸发前进动力,价值体系引领发展方向,放大“文化+”“+文化”融合效应,催生出高质量经济形态、引导经济脉络和形态变迁,“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与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最终落脚是“经济”。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迫切要求实现人文与经济的交相辉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人文与经济的融合互动,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中注重文化先行、精神共富,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走出一条生产进步、生活富裕、生态友好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人文经济的实践样本

对于不同城市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到人文经济学的正确“打开方式”,以人文精神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滋养。同时,通过践行公平、共享和绿色的人文价值观,规范城市经济的价值导向、做优做强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的均衡和普惠发展,以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稳健而持续地前进。

杭州

进入新世纪,“八八战略”开篇破题,开启“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序幕。迈入新时代,“文化强省”赓续接力谱写新篇。杭州这座“天堂之城”的高质量发展,始终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引领,杭州的历史文化做铺垫,浙江的现代文明做基础,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产业兴盛的强大动力和提升生活品质的滋养源泉。

以文润城,融入城市发展

文化的影响力深远且广泛。一个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同一张金名片,不仅向世界展示着其在地化的归属感和独特的魅力,同时也不同程度展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

在城市格局层面,积极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变“拆老城、建新城”为“保老城、建新城”,梯度推进沿江、跨江、拥江发展,不仅实现了城市发展格局之变,更实现了从“西子的精致安逸”到“弄潮儿的奋斗拼搏”的精神跃升,为城市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基因,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在产业迭代层面,尽显杭州人的弄潮儿文化精神,杭州市场经济、民营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同时紧抓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深化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积极发展动漫、电竞、影视生产等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前瞻性布局元宇宙等新兴领域,以应对发展挑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杭州从历史文化名城走向创新活力之城。2023年,杭州迈上2万亿元台阶,这其中,文化产业展现强劲韧性,实现增加值321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6%。

在文化传承层面,创新组建园林文物局,持续开展西湖、西溪、大运河、湘湖、“三江两岸”等综合保护工程,修复、重建了众多人文景点,奠定了杭州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坚实基础;深入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城市记忆”工程、“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等,对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挖掘、研究、活化和传承;透过亚运之窗、数贸之约、良渚之光,加速文明交流与互鉴,让文化从历史中“走出来”、在传承中“活起来”、在交流中“火起来”。

以文筑魂,涵养城市精神

看的是景,感受的是人文情怀,体验的是品质生活。杭州始终坚持立足“生活品质”,运用人文关怀的思维,构建独有的经济业态和治理逻辑,以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文化惠民层面,把共享发展作为重要价值导向,让人民共享文化成果。从2002年西湖景区免费开放开始,杭州坚持还湖于民、还景于民,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风貌建设和文化保护中来;新时代更是将工作中心下沉到社区,结合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落地,引入多样化文艺活动,激活公共文化设施;同时借力以数字化力量,开发“文化优享”公共文化服务数智应用大场景,让文化成果真正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文化化民层面,杭州一直高度重视人文元素与市民素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方面的结合,致力于提升城市品格和精神文明风貌。为此,通过举办“杭州文旅城市漫步”系列活动,推广“礼让斑马线”文明行为,评选“最美人物”、平民英雄、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逐步构筑杭州城市的精神内核和吸引力,连续17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在文化富民层面,杭州通过实施千万工程,成功点亮了乡村文化,进一步造就了美丽人文的千万形态,不断推动多元新业态的涌现,如农村电商、农旅融合、民宿经济等,一二三产业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加速城乡协调发展。如桐庐通过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形成一批乡土文化艺术研究成果、建成一批艺术特色乡镇和存在;打造一批乡村品牌文旅IP,引进和培育一批乡村文化艺术人才。

来源:城市怎么办   作者:   编辑:程慧雨
本文以杭州为例,总结梳理其文化与经济相互赋能的经验与趋势、内在联系与作用机制,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路径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