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在杭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繁荣文化产业 厚积发展势能
发布时间:2024-02-06 11:30:00

文化与经济向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这为杭州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构建文化环境、塑造文化精神,提供了新理念、新路径和新范式。

如果说江南深厚的底蕴是杭州经济发展的内核之一,那么江南文脉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则是杭州经济发展的底色。

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的杭州文化产业,行业发展已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推动杭州高质量发展。

以文兴业。深挖文化价值、创新文化形态、推动“文化+”,文化不断提升经济社会价值和活力。

一条钱塘江,一条大运河,是推动新时代杭州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两大着力点。如今,在之江文化产业带和大运河(杭州段)文化产业带的引领下,120余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齐头并进推进,涉及投资金额达1418亿元,建成及开工率超过96.8%。

创新的生态,正源源不断激发活力。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浙江数字文化国际合作区等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有效发挥聚合带动作用,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萧山园区加快建设,华数传媒、华策影视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形成文化产业“雁阵”效应。

文艺作品的创作,正繁花似锦。2023年,电视剧《我们这十年》《运河边的人们》《问天》等作品入选“2022中国电视剧选集”,《我们这十年》获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奖,《老师·好》获第十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青年电影创作奖,电视剧《富春山居》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首播,取得良好收视率。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211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全市GDP比重16%,成为助推全市GDP跃上2万亿元台阶的重要力量之一,杭州文化产业在全国同类城市第一阵营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一张亮眼的产业“成绩单”背后,是杭州稳扎稳打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是为杭州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所跑出的加速度。

以业“彰”文。在人文经济学的视域下,经济发展同样可以创造文化价值、构建文化环境、塑造文化精神。

在杭州,“文博热”“非遗热”蔚然成风,国潮文创、古风汉服成新时尚,电视剧《富春山居》、越剧《新龙门客栈》等饱含中华审美特色的文艺作品叫好叫座,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滋养人民精神,构成人文经济新形态。

高规格展会集聚,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各类品牌“为文化搭台”。

近年来,杭州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良渚文化大走廊、西湖世界爱情公园建设、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杭州)基地落户良渚,杭州在注重升级文化事业的同时,也注重提升民生品质。

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博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打造“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旅游线,先后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永久落户杭州。高规格举办首届良渚论坛,成功举办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等重大品牌活动,城市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经济融入人文,人文浸润经济,人文与经济相互激荡、彼此生发。在此视域下,也同样激发了在城市IP打造与城市形象塑造上的积极探索——

杭州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1+6+N”数字文化系统。推动市级媒体融合改革,不断完善宣传融媒中心五大平台体系,打造“橙柿互动”和“开吧”两大App,全市微融媒体中心(站)基本覆盖,以“杭州发布”为主平台的政务发布矩阵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文管在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舆论引导在线”指挥平台三级贯通,短视频AI新闻生产车间正式启用,杭州市宣传融媒中心正式挂牌,《中国短视频大会》在央视财经、央视网、央视频等平台联动播出……“媒介即认知”,全方位的媒介正在塑造城市的个性表达,让杭州的“城设”变得更加精彩和立体。

相信文化的力量。杭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深耕历史文化名城的优渥土壤,探索人文经济学的正确“打开方式”,以人文精神润泽城市经济发展的土壤。

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正在被搅动。最忆是杭州,正在翻开新的一页。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郑晖   编辑: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