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三伏天快到了 爆卖的防晒用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发布时间:2024-07-04 10:30:00

皮肤白、容易晒红、服用特定药物的人……

这7类人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晒

邓琳提醒,防晒并不是爱美人士的“专利”,紫外线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保护皮肤的需求,包括男性和儿童,这也是相关防晒产品销量持续上升的原因之一——“大众的防晒意识和理念在不断增强”。

和普通人群相比,以下7类人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晒措施:

1.皮肤白皙的人:由于肤色较浅的人对光比较敏感,更容易晒伤。

2.儿童青少年:儿童期是对紫外线最敏感的时期,孩子的皮肤和眼睛组织比较脆弱,且户外活动较多。

给小朋友选防晒用品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建议选无防腐剂、无香精、无酒精添加的产品,可以使用SPF日光防护系数(sun protection factor,SPF)

3.容易晒红的人:如果一旦暴露在阳光下就容易脱皮、红肿、起水泡等问题,说明对光敏感,需要加强防晒。

4.户外工作者:长时间待在室外的人群受到紫外线的侵害更多。

5.服用特定药物的人:服用抗生素、利尿剂、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口服避孕药、降压药等,也会让皮肤对光较敏感。

6.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肤和机体的功能处于退化状态,对外界的适应性变差,因此老年人也需要及时防晒或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并且合理的防晒措施可减缓皮肤衰老,并有效预防皮肤肿瘤的发生。

7.患有皮肤病的患者:如黄褐斑、红斑狼疮、银屑病、湿疹等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不适合长期户外活动或接受长时间、强度大的光照刺激。

化学防晒效果不会叠加 最好配合使用物理防晒

防晒的方法很多,概括来说,大概可分为化学防晒和物理防晒两种方式。

化学防晒主要通过涂抹或喷洒化学防晒产品来实现,像我们常用的含氨基苯甲酸酯、水样酸酯的防晒霜、防晒喷雾,还有一些带防晒功能的化妆品,都属于化学防晒范畴。

“有的女孩子出门前防晒霜、防晒粉底、防晒喷雾要涂好几层,其实是没必要的,因为防晒效果不会叠加。”邓琳说,涂抹多层化学防晒品时,一般以防晒系数(SPF)最高的为准,比如先抹了SPF35的粉底液,再涂SPF50+的防晒霜,防晒系数依然是50+,不会上升到85。

化学防晒的优势是质地轻薄,舒适感较好,适合油性皮肤和防晒要求不太高的人群,但缺点是皮肤刺激性大,少数人会过敏,而且2小时左右就会失效,需要及时补充。

物理防晒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通过反射光线起效。除了含有相关成分的防晒霜之外,穿戴防晒衣物、使用遮阳伞等方式也属于物理防晒的范畴。

物理防晒的优点是皮肤刺激小,相对安全,适合干性皮肤、易过敏肌肤以及需要长时间待在户外的人群;缺点是比较厚重,透气性较差。

邓琳建议,选择防晒方法时应根据个人肤质、需求和偏好来做出决定,两者配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全面的保护效果。普通人选择防晒霜不要一味追求防晒系数,因为防晒系数越高,添加的防晒剂越多,对皮肤的刺激也就越大,平日在外出行,使用SPF值在15-50之间,PA+~ +++ 的防晒霜或隔离霜就足够了。6个月以内的婴儿皮肤娇嫩,不建议使用任何涂抹式的防晒产品。

皮肤科医生自己怎么防晒?记住这个ABC法则

作为皮肤科医生,日常是怎么防晒的?

邓琳说,自己有一年四季都防晒的习惯,每天早上正常护肤后会涂隔离和粉底液(两者都带防晒系数,所以不额外涂防晒霜),骑电瓶车上下班时,会戴上宽檐帽和防晒口罩;如果周末出游长时间在户外,会再带上一把遮阳伞。“很多人是无法做到按时补涂防晒霜的,所以建议还是要做好物理防晒,比如撑伞、戴口罩,当然,最有效的就是避开紫外线,减少户外时间。”

对普通人来说,有个国际通用的“防晒ABC”法则可以参考:

A - Avoid 避免被晒

这是防晒的第一步,即在紫外线强度最高的时间段(通常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尽量避免户外活动,或者选择在阴凉处活动。

B - Block 物理遮挡

包括使用遮阳伞、帽子、太阳镜等物理遮挡物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照射。建议选购UPF大于40,UVA值透过率小于5%的防晒用品。

C - Cream 涂防晒霜

在无法避免户外活动或物理遮挡不充分的情况下,使用防晒霜是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平日在外出行,可以使用SPF值在15-50之间,PA+~+++的防晒霜或隔离霜。在出门前15分钟涂抹产品。一般产品需每隔2~3小时重复涂抹。涂抹量以1分币大小产品涂敷于全面部为宜。

“很多人的涂抹量其实都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也没法做到按时补涂,所以不能觉得涂了防晒霜就没事了。”邓琳表示,从防晒效果上来说,A>B>C,如果皮肤比较敏感或是特别在意肤色的,还要注意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如茴香、苋菜、芹菜、无花果、芒果、菠萝、木瓜等)和光敏性药物(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雌激素类、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维A酸类等),防止晒伤加重。

过度防晒也不可取

28岁女子得了软骨病,连食物都嚼不动

“防晒很重要,但也要适度,美丽的同时保持健康同样重要。”邓琳说,门诊偶尔也会遇到一些“过度防晒”的案例,大多是因为长期不晒太阳导致的骨质疏松。

她印象中最严重的是一位28岁的女子,为了追求皮肤白,不论天气和季节,只要外出就必备遮阳伞,防晒霜每天要涂五六次,从不间断。如此严密的防晒措施,再加上日常饮食不规律,导致她维生素D严重缺乏,患上软骨病,发展到后来连食物都无法咀嚼了。

邓琳说,维生素D的缺乏不会因为一天两天不晒太阳引起,通常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7天以上)。要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也不需要顶着大太阳去晒,在阳光比较柔和的时候每天晒15~20分钟左右就足够了,如果平时没时间晒太阳,有条件的情况下一次性晒够1个多小时也是可以的。

另外,要补充维生素D,在室内隔着玻璃晒太阳是没有用的,因为玻璃会阻挡UVB,而合成维生素D需要UVB的参与。

“过度防晒的病例不算普遍,很多患者除了长期不晒太阳,往往还存在一些饮食上的缺陷,种种因素叠加到一起,才会导致病情严重。”邓琳认为,对于普通人而言,不必对防晒过于焦虑,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便舒适的防晒方式即可,“身体适当接触阳光,对我们是有益的,希望大家都能够美美地拥抱阳光,健康美丽。”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琳 通讯员 张颖颖   编辑:高婷婷
这两年,防晒衣、冰袖、防晒口罩等防晒装备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追捧,不少传统服饰品牌都开始进入防晒“赛道”。防晒衣是“黑科技”还是“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