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夏季闷热难耐 中医专家教你如何防暑
发布时间:2024-07-10 10:30:50

杭城天气开始变脸 雷雨降温齐上线

商报讯 昨天,狂飙的高温按下涨势“暂停键”,相比于前几日,杭州的阳光有所收敛,上空的云系也多了起来,主城区最高温停在35.9℃。接下来,随着“大魔王”副热带高压的“撤退”,天气舞台也将出现主角转换,“雨水君”正在路上。

今起杭州多有局部雷阵雨 

最高温步步下滑降至“3”字冒头

据杭州市气象台消息,今天起,随着副热带高压减弱,杭州处在副高边缘,未来气温会逐渐下降且雷阵雨天气增多,下周一气温将会降至32℃,虽谈不上凉爽,但是相比于这几日,这样的气温已经算得上“舒适”了。

今天开始,雷阵雨条件也会变好,雷雨时局地可伴有短时暴雨和8~10级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尤其杭州东部如余杭、临平等地需要注意强降水和雷雨大风。

放眼浙江,副热带高压的东移南落,预计未来五天,浙北地区多阵雨或雷雨,浙中南地区多午后分散性雷阵雨。以上有雷雨地区可伴有短时暴雨(最大小时雨强40~70毫米)和8~10级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浙北北部最高气温31℃~33℃,其他地区34℃~38℃。

雨水的到来压制住高温的热情,未来一周进入雨水多发期,杭城则像是回到了“梅姑娘”光顾的梅雨季。“在气象上,这种天气情况被称为‘倒黄梅’,即出梅后出现盛夏特征,数日高温之后,梅雨带重返长江中下游,如同走回头路。一般短者一周,长者十天半月。”科普博主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表示,“这次应该是短者。”

而在雨水多发期,局地雷阵雨的身影出现的尤为频繁,为什么夏天的雨经常会下在局部呢?市气象台解释,夏季的局部降雨往往是午后雷阵雨带来的,它的出现好比是“锅里煮水”。夏天,大地表面受到烈日的炙烤就像一口烧热的锅,而地表的水蒸气像是锅里的水,在午后最热的时候,水蒸气会从地表上升形成积云,就像水烧开时会冒出气泡一样。

当积云经历了“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的升级进化后,就会形成局部雷阵雨。积雨云不仅会带来阵雨,有时还会常来雷电、大风、短时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所以当看到气象预报中的“局部有雨”时,别心存侥幸,记住三点:带好雨具,做好防护,时刻关注气象信息。

高温天这类中暑最要当心

中医专家教你如何防暑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过后,杭城气温逐渐攀升,体感温度更是逼近40℃,酷热难耐。

近日,一名在户外工作了一天的患者突感不适,随后失去意识,被120迅速送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抢救。据其同事描述,该患者在工作岗位上突然倒地不起,呼唤无应答,陷入深度昏迷状态,并伴有大小便失禁等紧急情况。

到达医院时,患者体温高达42.7℃,心率加速达每分钟170次,呼吸频率也提升至每分钟35次,全身皮肤滚烫如火,症状极为危急。

“这是典型的热射病表现,是长时间暴露在极端高温环境下工作所致。”随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立即给患者进行冰毯、冰帽、冰盐水静脉补液扩容等有效降温手法,迅速帮助患者降低了体温,并启用气管插管呼吸机对症治疗等。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主任韩芳主任医师介绍道,中暑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重度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

热射病不仅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直接损害,还会波及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以及心血管功能等多个系统,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

在这样的暑热天气下,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中暑,防范热射病的发生?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王飞达副主任中医师说,小暑过后,气温升高,热气蒸腾,此时正值暑热之邪旺盛。

从中医机理上来说,中暑是由于肺的宣发障碍,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可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主要表现为高热、口渴、大汗淋漓等,热射病便是属于阳暑,而阴暑则主要是受寒凉之邪,寒不得泄,表现为空调病。

“在中医外治方面,针对中暑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刮痧、放血、拔罐疗法、穴位按摩等。”王飞达说。

王飞达认为,从阳暑方面来说,夏季要尽量避免高温接触,若是在高温下工作时间过长,需适当避暑休息。户外工作者应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同时可在水中加入适当盐分,以补充电解质。饮食上,建议饮用绿豆汤,可起到芳香化湿、解除暑热的作用。

另外,从阴暑方面来说,夏季要少吃生冷食物,比如棒冰、冷饮等,饮食上则要注意健脾利湿、顾护脾胃,可食用山药、茯苓、芡实。此外,夏季气温虽高,但室内空调应保持在26℃-27℃,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寒邪,引起中暑、感冒等症状。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周振琪 熊依琳 通讯员 张煜锌 姜爱华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