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体验悟空穿行在古迹间吗?
去过的人不多,其实是国宝古迹
《黑神话·悟空》让全国不少景点大火。恰巧去了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快到景区3公里左右,堵车40分钟,而景区内一些通往经典洞窟的门口,也排满长队。
当亲眼看到这些距今约1600年前各种风格的石窟造像后,大为震撼。
其实,在杭州,也有许多宝贵的造像。它们大多在西湖群山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飞来峰造像。
而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下在杭州西北部的大型造像——南山造像。距离市中心约一小时车程,知道它的人或许不少,但走访过这里的人可能并不多。
12处造像方位图
在瓶窑镇,有一座南山,山高大约110米。亿年前,火山活动让这里形成了一座座熔结凝灰岩的山体,而瓶窑的南山就是其中一座。
897年前,南宋在临安(今杭州)建都。建设都城需要大量石料,临安城内山也不少,但怕动了龙脉,加上舍不得这么好的风景,于是在城外勘察。因为附近有笤溪,距离运河也不远,石质也优良,最终将皇家采石场选在了南山。
公元1276年,元军攻入杭州。之后,又有僧人来到这个废弃的采石场,建立了南山普宁寺。僧人又命工匠,在原先被斧劈刀削的峭壁上,雕刻石像,便有了这江南少有的石刻群像。
在南山造像景区前,有这么一块牌子,介绍了南山造像:
南山造像位于瓶窑镇南山村南山东南山腰石壁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元代僧徒利用前期采石壁面,请工匠凿出浅龛浮雕造像。原有造像30余尊,20世纪70年代因村民炸山取石被毁过半,现存13尊。除最西一尊属道教造像外,其余均为佛教造像。南山造像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形象生动、表情各异、线条流畅、纪年明确,是难能可贵的艺术瑰宝,为研究元代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艺术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这段介绍中,时间明确,是因为其中的阿弥陀如来坐像和尊华宿王智佛像,都在左肩用楷书竖刻了建造时间。分别是至正元年(1341年)和泰定五年(1328年)。这个时间段,也正是元代的中后期。
在明朝余杭县人田艺蘅的《游径山记》中写道:
丙午新霁,泛舟过小青坂,泊亭桥,游南山寺。寺在螺峰之北,由山趾折而东南观石佛,岩壁镌石佛像者二十有四,傍有石佛庵。南山僧鉴公邀酌,晚归已月印澄溪,舟影与山光荡漾,空明中矣……
戊申霁,买舟东归,过瓶窑镇……
因位置较为吻合,所以田艺蘅当时至少看到24尊造像。
南山造像中,有通高6.6米的如来坐像,也有观音坐像、释迦坐像等10多尊,还有一尊属于道教的真武帝造像。
这种佛道合一的造像群,在全国范围也属罕见。
340米的山道,十来分钟的路,我走了足足一个半小时。因为这个景点几乎没有人,道路又在树荫之下,所以可以慢慢地走,可以在每一尊造像前停留,看每一尊造像的细节。
这里不及云冈石窟般宏大,但身处其中,也需抬头仰望。走在其中,也像是行走在《黑神话·悟空》的画面里,穿行在无人的佛(道)迹中。
安静地站在这些造像前,与它们对视,一眼700年。
1.释迦坐像 通高2.3米。脸丰满呈方形,眼珠微突,鼻宽扁平。头部左端刻莲花题记,上镌楷书“放生池”三字。坐像前为放生池。
2.摩崖三龛 与南山造像群不同的是,摩崖三龛造像雕凿于元代以后,由三组不同类型的造像组成:中为西方三圣,左为土地菩萨,右为三武将。
3.阿弥陀如来坐像 通高2.8米。左肩侧楷书竖刻“本寺都寺比丘徒众镌造阿弥陀如来尊像功德普度众生有者至正元年八月”。
4.三世佛像 三尊佛像并列雕凿,高悬于开门塘深潭之上,属动工不久即停工,故只完成火焰形龛及头至肩部的工程。
5.如来坐像 通高6.6米。此像高悬石壁,是南山造像中最高大的一尊。
6.观音坐像 通高2.8米。头戴宝冠,嵌有化身小佛,着大氅,佩璎珞,双手叠置腹部,手心向上托物,端坐于莲座上。
7.释迦牟尼坐像 圆首浅龛。通高2.6米。头有肉髻,身着缁衣,左手屈指,手心向上于胸前,右手袒掌,下垂右侧作与愿印。
8.观音立像 莲瓣形浅龛。像高3.5米。头戴宝冠,饰有化身佛。胸挂璎珞,宽袍大袖,左右垂有飘带。赤足踏一瓣莲叶小舟,舟下海浪翻卷,浪左天马回首,仰望观音。
9.尊华宿王智佛像 通高2.3米。圆顶浅龛。左肩侧楷书竖刻“泰定五年孟春吉日比丘明质命工镌刻尊像普颂尊华宿王智佛全忘胜烈即元因随涌现南山石功德庄严万相寺”。
10.无名 2006年实施南山造像维修保护工程时发现。佛像身躯已不见踪影,残存的左手屈指向上。仍能看出身躯伟岸、气势宏大。
11.释迦坐像 火焰形浅龛。通高3.6米,佛像闭目沉思,面部圆润,宽额大耳,唇厚微翘,身披袈裟,袒胸露腹,右食指向上,拇指搭于无名指与小指间作说法印。
12.真武帝造像 通高2.45米。披发垂肩,圆脸大耳,有须无胡,右手持剑,剑锋向上,左手按膝,衣圆领道服,右脚搁左膝,赤足外露,座下为蛇缠龟身。是南山造像中现存唯一一尊道教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