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 据新华社,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中,既有对2023年的工作回顾,也提出了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和部分重点工作的安排。
比如,据《人民日报》总结,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以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有哪些亮点?其中透露出什么信号?潮新闻记者采访了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以及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通过他们的视角,看看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
图片来源:新华社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
高质量发展是政策首要目标
据新华社报道,政府工作报告包括三大部分:2023年工作回顾、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2024年的工作重点包括10个方面,较去年新增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从词频上来看,政策、创新、科技、安全、风险、高质量的频率明显上升,反映出政府对加强宏观调控、加快科技创新、防范化解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视。
“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符合市场对于稳增长的预期,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政策取向。从必要性看,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会出现实体经济低迷、资本市场不振、社会情绪焦虑的负向循环,经济金融社会难以稳定,信心难以提振。”罗志恒表示,将经济增速目标维持在2023年“5%左右”的水平,释放了稳增长的明确信号,有助于增强市场预期和信心。从可能性看,2024年是疫后的第二年,疤痕效应会逐渐消退,扩大总需求、放松供给约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地方政府活力,稳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5%左右的经济增速大概率能实现。
罗志恒继续分析说,3%左右的CPI(居民消费价格)增速目标维持不变,但加快了物价企稳回升的重要性突显。截至2024年1月,CPI和PPI同比已分别连续4个月和16个月负增长。物价持续低迷将拖累经济的名义增速,对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就业等造成不利冲击,加剧微观感受与宏观数据之间的背离。政府工作报告将此前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调整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便是要求提振当前低迷的物价。
他还提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是在外需市场不稳定不确定的背景下,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深度释放内需动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GDP增长目标符合市场预期
“2024年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符合市场预期。”温彬认为,从必要性角度看,一是与中长期目标相衔接。如果要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需要2024年-2035年平均经济增速达到4.55%左右。为留出缓冲空间,所以报告未在上年5.0%左右的目标基础上再下调。二是为就业提供支撑,2024年预计高校毕业生人数将上升至117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所以就业目标仍然保持为“1200万人左右”。按照“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大约220万个就业岗位”推算,至少需要达到5.0%左右的增速才能保证就业稳定。
同时,从可行性角度看。温彬认为,2023年我国GDP平减指数为-0.5%,连续三个季度处于负增长区间,为继1998-1999年和2009年之后的第三个负增长时段。物价整体为负,这意味着经济中存在负产出缺口,实际经济增速未达到潜在增长水平。此前市场对于“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增长水平的预期处于5.0%-5.5%区间。因此,设置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可行的。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可以在不刺激通胀的前提下改善经济表现。
据新华社,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强调: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今年政府工作任务的前两项,分别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前者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首要工作,后者的位次也较往年大幅前提。
而在具体到产业政策方面,温彬也观察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其中,“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
扩大内需还需更多措施出台
“‘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还是比较务实且可行的,但居民消费价格(CPI)的涨幅‘3%左右’则意味着需要更多实际的举措出台。”殷剑峰认为,“3%左右”的CPI增速已经多年未变,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根据今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仅比上年上涨0.2%。截止今年1月份,CPI同比已分别连续4个月负增长,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稍微有些严峻的。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头,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在这种情况下,殷剑峰分析说,这也是为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殷剑峰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很多亮点,比如其中谈到了“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他表示,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只有增加居民收入,才能让大家放下包袱,放心地去消费。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中还谈到,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殷剑峰认为,需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此外,为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报告中还有‘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及‘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等内容。拉动内需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多措并举才能标本兼治。政府工作报告中,从生育、养育和教育等方面入手改善与保障民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在比较严峻的形势之下,还期待有更多更细致的政策可以陆续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