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姚出发,去往杭州。
早上7点半,和众多公交通勤的上班族一样,家住余姚的谷文杰走出家门开始一天的工作行程。只不过别人的目的地可能是公交站、地铁站,而他的目的地则是余姚北站,从那里搭乘列车前往杭州的公司……
如今,每天有超过200趟的高铁、城铁往返杭甬两地,打造出的便捷交通圈,让数千人高效地开启“双城办公”模式,也让像谷文杰这样的宁波企业家能从容穿行两地。
谷文杰在前往杭州的高铁上。
一年150多天的“双城通勤”
7点44分,谷文杰登上从宁波开往太原南的G3136次列车。
窗外烟雨蒙蒙满目苍绿,6月江南的美,丝毫没有因为列车200多公里的时速而褪色。因为当天的工作安排比较轻松,谷文杰甚至没有带个随身的包,只是静静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当然,如果有需要,他也会趁着半小时的路程,在车上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不过,更多时候,他宁可把这些时间用来“放空”。
“杭甬之间虽然还隔着绍兴,但其实一眨眼就到了,真的很快。”谷文杰笑着说。
8点17分,列车抵达杭州南站,再换乘20分钟地铁。9点前,谷文杰抵达自己在滨江的公司。
“如果横向比较,我从宁波到杭州的速度,未必会比住在杭州城西的同事到公司慢。”说这话时,谷文杰脸上洋溢着些许“得意之色”。
结束一天工作后,他会再搭乘地铁前往杭州东站,然后乘坐高铁回到余姚北,在饭点前赶到家里。
这就是谷文杰多数工作日的通勤日常。
得益于杭甬间发达的交通,让他轻松实现“双城办公”。
如今,一年中有150多天的时间,谷文杰在这种“当天来回两城”的通勤模式中深深融入“双城记”里。
到达杭州,乘地铁去公司。
“杭州设计+宁波制造”
助他拿下“行业头部”
2016年,谷文杰成立了一家小家电品牌运营公司,并在2021年开始创立自己的烘鞋器品牌“NK”,同时在杭州设立了分公司。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了“双城办公”的模式——周一、周二、周四在杭州,周三、周五在余姚、慈溪。
“我把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放在杭州,生产和销售放在宁波。”谷文杰告诉记者,在设立杭州公司时,他就考量到了两地的互补,“杭州有众多专业设计、研发、营销人才,行业信息也全面,而宁波有自己几十年的制造业优势、小家电销售经验。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借助两地优势获得的是双重赋能。”
谷文杰表示,烘鞋器是个极度细分且越来越受市场重视的“赛道”,产业规模达百亿级。不过,以往因门槛低、价格竞争激烈,所以产品附加值不高。但随着国人对于健康的日益重视以及个性化需求,他看到了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
想要脱颖而出,就要重新设计出功能更优化、品质更佳、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2021年9月,通过杭州公司的品牌营销和宁波公司的生产销售,谷文杰带领团队打造出了第一款产品,并成为当年直播间里的“爆款”,高峰期每天能销售2万单,品牌也在行业里一炮而红。此后,公司产品连年成为电商平台烘鞋器品类的销售冠军。
正是通过这次成功,让两地公司磨合顺畅,逐渐将设计、营销、制造、销售的优势进一步融合。之后,杭州公司的设计研发团队也进一步搭建完善。
“从去年开始,杭州的研发团队就开始运作起来,目前已经开发两款新产品,预计今年9月发布。”谷文杰说。
“双城记”里的企业使命
在谷文杰的杭州公司里,员工的平均年龄27岁左右。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相聚在杭州,又通过这家公司开始了解宁波这座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的制造业之城。
来自河南信阳的任林艳是公司的产品经理。读大学时就来到杭州的她,已经是公司的老员工了。
“读书的时候去宁波旅游过,但对它的进一步认知还是来这里上班之后。”由于工作需要,任林艳需要经常和宁波的同事保持联络,“以前认为宁波的制造业厉害,没想到做电商也很专业。对了,宁波的杨梅很好吃。”任林艳笑称。
通过企业搭建杭甬两地年轻人互动互联、协作沟通的平台,成为杭甬两地唱好“双城记”的重要方式之一。
“企业乃至区域的发展,都和人才息息相关。人才的吸纳和落地,则要看这座城市是否能真正为他们解决关心的问题,比如,职业发展、经济收入、家人就业子女就学等。优秀的企业能让人才迈出第一步。”谷文杰说,宁波有众多知名大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已经有一定优势。像他们这样在两地都有分公司的企业,无形中能通过自己的发展来获得两地人才的关注,从而为杭甬实现人才流通搭建“桥梁”。
“例如,在设计行业,宁波相较杭州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通过双城工作交流,员工会关注宁波的情况,从而萌生去宁波发展的可能。而宁波公司的员工也可以来杭州公司学习,获得更多对于行业的新认知,从而进行自我提升。以企业为纽带,加速甬杭两地人才互通,也让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力量。这应该也是‘双城协作共建’的意义所在。”谷文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