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从“中华第一城”到城市重要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14 09:00:00

11月13日,第二届“良渚论坛”正式官宣,将于11月25日至27日在余杭良渚举办。论坛举办期间,将设立良渚国际考古中心,这将有力促进良渚与国际知名考古机构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合作。

近日,杭州正式宣布新建 “十大文化新地标”,其中良渚博物院二期、杭州音乐厅、杭州市科技馆(总馆)、良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都位于余杭。

余杭,曾经是杭州老百姓口中的“老余杭”。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余杭克服无数“成长的烦恼”,在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描绘美好生活新画卷的征程上融汇古今,努力交出高分答卷。

湿地建城

杭州从良渚起步

杭州,有8000年的文明史,5000年的建城史,730多年的省会史,230多年的建都史。那么,“杭州”的起源在哪里?

“杭州应该是从这里起步的,后来才逐渐向钱塘江口靠近,到西湖边扎住了。”1977年,中国考古界的泰斗苏秉琦在良渚说了这样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

“‘治水营城’,也是杭州历朝历代建城的特点”。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杭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汤海孺说。他曾参与了数次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2024年开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官宣:在杭州余杭径山的小古城遗址发现了院落型建筑群、人工堆筑台体、水门等一系列商代晚期遗迹。记者跟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小古城考古项目负责人罗汝鹏参观遗址时,得以一窥这座3000年前的浙北古城。他介绍,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湖州毘山、余杭跳头、德清原始瓷窑址群等相关遗址,与小古城遗址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的势力范围,小古城正是这一势力统治下的一个中心据点。

“君住钱塘东,我在临安北。寻差了罗盘经,错投在泉亭。辗转到杭城,君又生余杭……”去年夏天,一首《花妖》唱出了热度。歌词里,钱塘、临安、泉亭、杭城、余杭,都是杭州的“曾用名”。细数这些杭州的“代号”,余杭反复出现。“余杭”这个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余杭之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越绝书》,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始推郡县制。公元前222年,秦王设会稽郡,下设有余杭县(县址在今余杭街道)。

2020年9月,杭州余杭街道发现了汉代城墙的遗迹。随着考古深入,一座“摇摆”于南苕溪两岸的古城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自秦代设县到1958年,这里一直是余杭县城所在地,当地人称之为“老余杭”。

杭州城址屡次迁移变动,都和水的变化分不开。东苕溪集天目万山之水,一旦形成暴雨侵袭,便势如破竹。故余杭人视水如寇盗,堤防如城郭。自东汉县令陈浑开凿南湖,筑西险大塘以来,1800多年间,余杭人民在此建起兼具防洪、灌溉、交通运输的多功能水利系统,守护着杭州乃至整个杭嘉湖地区。

当余杭先民奋力和苕溪水患斗争的同时,钱塘江边的人们也一直在顽强地与潮灾作斗争。东汉“华信筑塘”后,陆地在西湖东北一带展开,钱唐县治也顺势迁到今龙游路一带,并长期稳定下来,迈出了杭州滨江而建的第一步。

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统一中国。杨坚昭告天下,将原属陈国的吴郡和钱唐郡分别改称苏州和杭州。因杭州移州治余杭,取余杭的“杭”字为名州,这是杭州名称之始。次年移州治到西湖边的凤凰山麓。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征宇告诉记者,目前考古实证,从良渚古城——径山小古城——余杭古城——南宋临安城,整个杭州建城沿钱塘江北部C型盆地发展,文明延续的轨迹清晰。

产业突破

致力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

2001年杭州行政区划的调整,为杭州城市格局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创造了条件。

2011年,杭州西郊湿地上,崛起一座新城——未来科技城。

之后十年间,阿里巴巴全球总部、vivo全球AI研发中心、字节跳动华东中心、菜鸟总部、钉钉总部等均集结于此。随着产业推动,杭州城区也开始破圈,跨过绕城高速,沿着文一西路向西挺进。这个曾经的杭州西郊农业大区,在产业升级的带动下精彩蝶变,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等陆续成立。“一眼万年”“一步千里”在这里不再是科幻。11月12日,由浙江大学牵头的杭州超重力场项目初步建成,即将进入第一阶段试运行。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成果迭出……这里成为一个低碳、生态、开放的、聚集高端人才的国际化生活区。

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产业聚集、活力迸发的杭州西部,因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一个集商业、娱乐、购物、文化、公共设施、行政机关于一体的城市中心。

2021年,经历杭州市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余杭区政府迁驻新址到文一西路。

2022年8月1日,杭州余杭区委全会报告中提到一个目标: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

2023年8月,在杭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城西公共中心被提升到了与武林湖滨中心、钱江两岸中心并列的高度,成为杭州三大市级公共中心之一,承担着科技创新、文化休闲、金融办公、总部研发、科技会议会展和时尚消费的功能。

汤海孺看来,在西湖时代和钱塘江时代之后,杭州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迎来了第三阶段,那就是城市从投资驱动进入创新驱动的“大城西时代”。

两廊一轴

构建发展空间新格局

2023年,首届“良渚论坛”在余杭举办,“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文化金名片被进一步擦亮。从2022年12月,余杭区提出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概念到今年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余杭以五千多年良渚文化为核心,串联区域内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五千年发展轴构建起“两廊一轴”发展空间新格局。

山水为经,文化做纬。良渚文化大走廊横亘余杭西部以及北部山区乡镇,连起满山的翠绿。径山茶的全产业链产值已超50亿元;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平均每年要举办300多场活动;走廊沿线,黄湖镇的青山村蜚誉全球,百丈正在打造“乡村博物馆第一村”,文旅产业愈加蓬勃发展。

汤海孺表示,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给大城西发展注入了文化的灵魂,它是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代表的“廊带式发展模式”在文化建设上的大胆创新,使大城西的发展定位远不止于杭州城市的新中心。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2000多年的运河文化、1000多年的径山禅茶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和现代数字文化等串珠成链,于国际视野中,以“良渚之窗”展示文明中国,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如今,站在良渚古城遗址向南而望,一条世界级的中轴线,贯穿杭州西站新城、未来科技城,并延伸至和睦水乡。中轴线上重点布局国际数字商务区、智慧科创总部区、创智金融集汇区、艺术文化商业区、国际滨水活力区、文旅悦享消费区六大区域。同时作为余杭城市更新的“新引擎”,中轴线之上的各个区块,不仅串联起一条蕴藏巨大产业动能的新兴产业带,也致力于打造以人为尺度的城市理想生活样板。未来公园(一期)能有效弥补片区大型优质公共绿地的空白;包含“一场两馆”及相关配套设施的余杭国际体育中心项目已于去年开工,项目建成后,可承办国际标准的足球赛事和大型演唱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观看高规格赛事与演出;作为中轴线上的“气质担当”,音乐厅、大剧院日后将作为余杭的艺术驱动阵地,带动城市艺术产业升级。

随着文一西路西延工程进度不断加快,穿过“十里花海”,杭州西站枢纽如巨大的南十字星降临大地,隆隆的铁轨、地下交错的地铁网和四通八达的城市高架,将余杭这个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和长三角紧密相连。从这里出发,半小时可到武林广场,4个多小时就能达到北京。随着杭温、沪苏湖等高铁线路的陆续开通,大城西实现与省内宁波、温州等地,以及上海、苏州等地的直连。

三年裂变升级,“浙江经济第一区”,以5000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世界级的科创引领,一路向新。余杭正在以十年为限,打造一条世界级城市中轴线,建设一座人本之城、复合之城、自然之城、互联之城,在这里可以看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城市的典范。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杨初亮 通讯员 摇慧敏 徐颖 黄圆圆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