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唱响“双城记” 杭甬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4-09-30 11:45:24

一个是从历史文化名城华丽蜕变的数字之城,一个是由海上丝路起点向新而行的滨海之都,杭州与宁波,犹如心脏的左右心房,不断协同发力、输出动能,有力驱动着浙江发展脉搏。

回顾75载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奋斗历程,两座城市既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又在错位发展中各展其长,在协同发展中湖海和鸣,成就一对拥有盖世武功的“绝代双骄”。

钱江大潮奔涌汇入浩瀚东海,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激荡、融合,日夜不息。如今,带着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杭州、宁波正在唱响“双城记”,为率先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做出重要贡献。

ce9c224569cdcfb542868d5200df408c_rB4AiWb5wA2AEfQiAAFlei_GnAQ084.jpg

杭州:多元文化的穿透与张力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杭州辉煌。

杭州是改革开放后重返中国十大城市的千年古都。1953年至1978年,杭州GDP年均增长6.2%,丧失十大城市荣耀;1978年至2023年,杭州GDP年均增长12.0%,几乎加快一倍,持续稳居十大城市之列,被称为新一线城市。杭州当代生存发展,贯穿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主线。

艰难杭州

1949年5月3日傍晚,谭震林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兵团进入杭州。其时,西湖美丽,城市破烂。直至1979年,省府大楼西侧保俶路仍是狭窄砂石路,而1949年城外应与明清时期没多大区别。

多元文化汇聚,先辈们努力建设新杭州。杭州市军管会接管的工业企业,总计不超过20家,但仍形成了杭州建设发展的一个小阳春。1949年5月,他们得知上海库存一套麻纺设备,立马向上打报告,3年多完成10万多平米厂房,浙麻成为下金蛋的母鸡。1950年合并3个小铁工厂为杭州通用机器厂,成为杭氧厂前身;同时合并三个化工厂,恢复了停产17年的电石炉。

1958年,沿海地区一般不新扩建的禁锢终于打破。杭钢已于1956年成立,杭二棉、杭州汽轮机厂、杭齿厂等相继建设。68年后,杭州市属国企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世界五百强,其旗下华丰集团、金鱼集团,参股的中策橡胶、杭叉集团都是杭州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全省改革开放前建设投资极少。1953年至1978年投资累计,除以1978年人口,人均411元,全国最低,仅为全国人均的52.5%。省里努力集中建设杭州,杭州也非常积极,然而杯水车薪,作用有限。

艰辛努力是改革开放前杭州发展主线。时任省委书记江华曾说,“全国141个重点项目,浙江没有,但抽了一批浙江的人,现在省里懂得工作的人都调走了。”杭州坚强地屹立着,1978年,杭州人均GDP达565元,遥遥领先各地,是全省平均的1.7倍。

阳刚杭州

阳刚是杭州精神气质的主线,婉约是杭州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支撑创业的,一定是阳刚的精神气质为主,婉约为辅。

这是一座活跃的、喧嚣的、充满张力的工商城市。马可·波罗对杭州说得最多的,还是商业活动。曾任杭州海关第四任税务司的俄国人单尔,1901年的工作报告,首先叙述的是拱宸桥一带繁忙的商业活动景象:货栈和商铺鳞次栉比,大字招牌证明买卖之大,开阔的大运河挤满船只,木材行前泊满了木排。如此一大段文字后,才描写西湖。

杭州是创业之都。2023年,杭州市场主体187.5万户,其中企业96.1万户。杭州每万人企业数767.4家,比全省2022年380.4家高一倍多,比全国2022年最高的北京的623.5家,高23.1%。这一数据可称为创业密度,显示城市活力及财富创造能力,显示城市气质中创业具有主要地位。

创业文化充斥于杭城角角落落。一位服装学院教授说,班里多半学生想自己创业。我家小区外小咖啡店,老板40多岁杭州人,10多年前开咖啡店。他引起我关注的原因,是如此帅气又聪明相的中年人,居然安于6平米小店,辛苦地做一份利润微薄的小生意。关于阳刚杭州的创业文化,可做如下罗列。

——崇尚奋斗。一位朋友有两间工厂,儿子前年从美国回来。他收缩工厂规模,资助儿子创业。他跟我说,我这钱够儿子花了,但儿子不应悠哉游哉。创业有风险,游荡更有风险。

——崇尚品质。一家早餐店64岁女老板曾参加1978年高考,自学钢琴。早点的料作都是最好的,精工制作,味道很赞。她20多年一人独自经营,不愿请帮手,就怕坏了招牌。靠这爿小店,女老板在杭州全款买了两套房。

——崇尚良善。一位朋友跟我说过,马云当年背着黄页电话本,来他单位推销,朋友见这么小个子背这么重包,恻隐之心顿生,买了一本,其实从没用过。不少外地打工者跟我说,杭州人良心好。

包容杭州

杭州是外来人口之都。根据2020年七普数据,杭州外来流动人口622.1万人,全省最多,占常住人口52.1%,比全省高5.5个百分点。同年,杭州的省外流动人口320.5万人,全省最多,占杭州常住人口26.9%。

包容,首先是多元文化包容。杭州具有浓厚的北方文化元素,杭州话的儿化音是重要标志。杭州人常说,“杭州萝卜绍兴种”“杭州萝卜萧山种”等俚语。因为太平天国等历史原因,杭州少有百年望族,杭州本地人如追溯,祖先绝大多数来自外地。

包容是生产力。杭州已经或正在成为浙江的总部基地。前不久,有关机构发布浙江百强企业榜单。其中杭州百强企业44家,百强制造业企业32家,百强服务业企业54家,百强成长性最快企业48家。这其中相当部分的企业,总部在杭州,生产、销售等在外地。

包容需要实力支撑。20世纪初期,杭州两家浙江最大银行的总部迁往上海,因为杭州太弱。难道杭州真的留不住儿子吗?这是杭州重大战略,我们要吸引省外尤其是上海企业把总部设在杭州。文化包容是软支撑,实力是硬支撑;发展总部经济,杭州尚须努力。

包容促进联手。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杭甬“双城记”,杭州积极响应,制订基本思路和若干政策,推出了一些重要举措。宁波目前已超越天津,成为中国第11大城市。我们给宁波加油,互相激励,杭甬共荣。无论如何,我们浙江发展将具有杭甬紧密联动的双引擎,杭州对全省将有更大贡献。

知识杭州

多元文化的穿透和张力,造就知识杭州的内在支撑和巨大动力。

因此,杭州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细腻、智谋和耐力的特质,以及讲求实力,直面竞争,勇于取胜的个性,把握地缘政治变化的挑战,迎接AI时代的到来,推进知识杭州的建构。

知识杭州是一种城市气质,更是穿透式的主流文化。雍容大度,明理晓义;以人为本,文明礼貌;讲究科学,站于潮头。具体展开则有三大特征,一是高等教育与科研集聚且具有较高发展水平,杭州早已是浙江的高等教育中心,科研力量一直占全省40%左右。二是科技和文化含量较高产业高度集聚,杭州的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数字化应用快速推进,当前应借AI迸发之机,重振制造业。三是具有较高知识及文明水准的市民社会,这一点一直是杭州近年来最为全国所称道的。

上述既是肯定现状,更是谋划未来。关于知识杭州的城市气质及三大特征,杭州领先全省,领先一众省会城市。然而,就城市经济实力而言,且不说落后于发达经济体,亦落后于北上广深,亟须大力打造。知识杭州,是一个集成式的关于杭州未来发展的总体图景,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建设的重要路径。

(作者:卓勇良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原文有删节)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