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强村富民共富新路 加快亚运科技应用推广普及
每日商报讯 一头连着全市发展大局,一头连着百姓切身利益。昨天下午,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通道”开启,六名人大代表站在镜头前,以鲜活的履职故事,传递民生温度,回应社会关切。
俞荣华:
村集体经济收入比20年前增长了100倍
要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共富新路径
去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久久为功,“千万工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乡村面貌,更是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共富共美的新画卷。
从20年前的“贫困村”到现如今的“亿元村”,径山村的蝶变之路,正是“千万工程”造福广大民众的一个生动缩影。
“依托‘径山寺’‘径山茶’两张金名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域发展乡村旅游,已培育出民食民宿等业态100余家,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我们大力发展径山茶产业,已拥有精品茶园3000余亩、茶企10家、70%以上农户都在经营‘径山茶’。我们还引进文创团队,讲好径山茶前世今生故事,开发出茶衍生产品近100种。”在村里深耕了二十余年的市人大代表,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社管会社长俞荣华告诉记者。
可以说,径山茶已经成为了径山村老百姓致富的“金钥匙”。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分别比20年前增长了100倍和10倍,达到了780万元和53700元。
提起接下来的工作计划,俞荣华表示:“我们要借助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的有利时机,持续做好‘径山茶宴’申请人类非遗后半篇文章,做大做强径山茶产业,打响‘径山喫茶去’文旅品牌。”
相信有原乡人的坚守、归乡人的传承、新乡人的创新、旅乡人的口碑,径山村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共富新路径。
何征宇:
亚运会为杭州的数字科技
提供了一次全球“路演”机会
亚运会的闭幕是技术走向产业的起点
去年,举世瞩目的杭州亚运会圆满举办。数字火炬手“弄潮儿”点燃圣火的场面成为开幕式的经典之作,而这届亚运会也成为了历史上科技底色最浓的一届亚运会。那么,后亚运时代,亚运科技又该如何进行推广和应用呢?
去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持续放大亚运效应,着力提升城市能级”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亚运科技应用的推广普及。
“在后亚运时代,加快亚运科技应用的推广普及,杭州企业责无旁贷,我们必定全力以赴。”这是在“代表通道”中,杭州市人大代表,蚂蚁集团首席技术官何征宇发出的豪言。
在何征宇看来,亚运会中使用的数字人技术、跨境支付技术、AR技术等,在后亚运时代的千行百业中,也能大放异彩。
“数字火炬手背后市数字人技术,这套技术里包含建模、渲染、驱动、交互等自研的核心能力。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在医疗、政务、电商等领域落地应用了,打造了很多专属的数字人。”何征宇介绍,去年11月,浙江卫健委首个数字健康人“安诊儿”上线,浙江用户在就医时,可享受“安诊儿”全流程的陪诊,进一步提升就医体验。
对于跨境支付技术的运用,何征宇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亚运会期间,杭州中山南路的吴阿姨向外国游客卖了2000单的葱包烩。吴阿姨并不会说英语,但她通过跨境收款的二维码,做成了这些“跨国小生意”。“亚运后,我们也在努力将这张特别的‘二维码’,贴向全球的更多地方。”
亚运会为杭州的数字科技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全球“路演”机会,而亚运会的闭幕不是终点,只是技术走向产业的起点。“在后亚运时代,对我们来说,更要用好‘亚运红利’, 让沉淀下来的技术去服务千行百业,持续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何征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