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文辉是一位文博爱好者,身边也有朋友喜欢收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的藏品,有没有可能办一个小型博物馆?”朋友无意间的疑问,让文辉开始深挖“民营博物馆”这一话题。
杭州作为“自古繁华”的千年都会,坐拥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就是各类非遗和传统文化的“聚宝盆”,拥有开展民间文物收藏、传承和展示的天然优势。
“比如国外有古根海姆博物馆这种国际闻名的私人博物馆,杭州是不是也能尝试打造‘出圈’的民营博物馆?”文辉对此进行了调研。
“民营博物馆的陈列内容一般集中于某个细分主题,是‘大而全’的公立博物馆的重要补充。杭州近年来大力发展非遗传承等中华传统文化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民间自行开办私藏博物馆或类似的展示空间。”文辉说。
“但是,对地方民营博物馆,包括部分个人开办的乡村或社区博物馆的调查显示,它们的生存发展环境不容乐观,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不高、知名度缺失且经营困难等问题。”
那些具有特色的民营博物馆“养在深闺人未识”,无力进行大力宣传和IP打造,让文辉觉得可惜。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文辉开始思考:如何巩固民间文博收藏这一公共文化阵地,让老百姓拥有更多接触传统文化藏品的机会和渠道?
“可以利用政策杠杆多方发力,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效做法,让民营博物馆摆脱环境和理念的桎梏,实现可持续发展。”文辉说,“同时可以探索公立和民营博物馆结对帮扶,共享场地、人才和其他资源。”
学校是重要的公共文教阵地,博物馆同样如此。文辉表示,可以发起民营文博进校园项目,鼓励在校师生参与志愿服务,鼓励校馆共建。
杭州丰富的乡村和非遗资源,也让文辉看到了民营博物馆的不竭力量之源。“鼓励民营博物馆走入乡村和社区,共同打造文博空间。”
在文辉看来,民营博物馆“小而美”“小而精”的特点,与打造乡村一级文化场所的客观条件完美契合。“应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提供场地或其他便利,吸引有意愿开办的私人藏家将藏品正式落户,并且通过一整套帮扶、协作和联动机制,盘活当地的民间文化资源。”
“民营博物馆一旦解决了生存问题,必将迎来快速发展。它能够也应当成为杭州持续打造‘世界休闲之都’,探索本地文旅融合产业新路径,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文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