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总部经济是杭州的“金名片”,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全国一流总部经济中心。2023年,我市发布“总部新政”,推出“十大政策礼包”,首次开展总部企业认定。今年,我市升级“总部新政2.0版”,进一步拓宽总部企业认定范围,加码总部支持政策,取得良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一)总部工作推进情况
1.开展总部企业认定。今年以来,我市在去年首次开展总部企业认定的基础上,将国有企业总部、金融机构总部纳入认定范围,共认定总部企业643家(关联2485家成员企业),总部数量较上年增加175家。从总部类型看(总部类型有交叉),全市共有存量型总部443家、增量型总部12家、研发型总部100家、上市企业总部211家、国有企业总部65家、金融总部21家。从总部规模看,“千亿级”和“百亿级”总部企业数量再创新高,全市“百亿级”总部企业共83家,其中“千亿级”总部企业11家,分别较上年新增25家、5家。从行业分布看,服务业领域总部企业数量最多,共368家(占比57.2%);其次是制造业领域总部企业,共222家(占比34.5%);此外,还有建筑业领域总部企业53家(占比8.3%)。
2.完善总部经济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总部经济统筹协调推进机制。成立市、区两级总部经济发展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二是建立“领导挂帅”结对服务机制。由市、区领导结对服务“百强总部”,选派总部企业服务专员,开展“一对一”服务。2023年以来,共开展总部企业走访服务2119次,协调解决问题诉求664项。三是实施总部企业“招大引强”“杭商回家”计划。强化总部项目策划生成,制定总部企业招商清单,建立总部企业招商评价机制。
3.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一是企业“在线申报”、部门审核“一网通办”。为提升总部企业认定工作效率,开发建设总部企业认定管理平台,自动归集企业工商登记、上市情况、专利数量、股权关系等26.4万条数据,实现总部企业认定“全流程”在线申报、部门“一站式”在线审核。二是打造“总部政策超市”。“星级”培育奖励、人才自主授权认定、企业车牌指标、商务错峰通行证等惠企政策,均实现在线办理。通过“亲清在线”平台,实现总部奖励资金“一键直达”。
我市总部经济工作先后入选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省“十项重大工程”典型经验做法。
(二)总部政策实施情况
今年,我市升级出台《进一步推动杭州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优化《关于进一步优化总部类商业商务用地出让管理助力招商引资的通知》等9个配套政策。
1.实施“星级”培育奖励。2023年,我市首批评定“三星级”及以上总部企业60家,按照“星级”予以100万-500万元资金奖励,并相应提高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共兑现奖励资金1.2亿元。2024年,将名额扩大至100家,共有60家总部新增获评“三星级”及以上总部企业,9家总部企业实现“星级”晋档,兑现奖励资金9000万元(“星级”未晋档的不重复奖励)。
2.创新用地支持机制。建立总部类商业商务用地“带项目条件出让”机制,符合条件的总部用地可享受起拍价最低70%优惠。目前已推出“带项目条件出让”总部地块10宗,合计出让面积294.9亩,共为总部企业节约用地成本14亿元。其中,9个项目已完成立项,5个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
3.加强研发投入补助。按照总部企业年度研发投入的增量部分予以一定比例资金奖补,对“三星级”以上总部企业上浮补助比例。2023年以来,共为304家总部企业兑现研发投入补助3.26亿元。
4.授予人才自主授权认定名额。根据总部企业“星级”予以人才自主授权认定名额,支持总部企业按照发展需求“定制化”招引高端人才。目前,全市已兑现总部企业人才自主授权认定名额2593个。今年还将为“星级”晋档的总部企业兑现增量名额,并为每家总部企业新增5个F类人才自主授权认定名额。
5.优化提升便利服务。加强总部企业车牌指标、商务出行、国际业务等领域便利服务,共为85家总部企业兑现车牌指标769个,为100家总部企业办理商务错峰通行证144张,为有需求的总部企业宣传推广亚太经合组织商务旅行卡优惠政策,实现16个国家商务免签畅行。
6.推动区县(市)总部政策叠加。目前各区县(市)均已出台总部配套政策,2023年以来共兑现区县(市)级总部专项资金2.02亿元。滨江、萧山、余杭、钱塘、建德等地率先开展区级总部企业认定试点,目前已认定区级总部167家,形成梯次培育的良好态势。
学习强国、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杭州总部新政”。问卷调查显示,总部企业对我市“总部新政”的知晓度达99.3%,满意度达95.2%,对杭州营商环境满意度达99.5%。
(三)总部经济发展成效
1.总部经济能级提升。从营收规模看,2023年全市总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72万亿元(不含金融总部,下同),同比增长5.7%,占全市规上企业营收的50.7%。从税收贡献看,2023年全市总部企业实际缴纳税收1018.4亿元,占全市企业总税收的22.3%。
2.龙头总部培育壮大。2024年,全市共有8家总部企业入围世界500强,11家入围中国500强,均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超过广州。36家总部企业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22年位居全国第一;45家总部企业获评全省首批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占全省入围企业近四成。
3.引领产业提质发展。总部企业成为引领带动全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比如,222家制造业领域总部企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市制造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的62.2%。再如,108家信息软件领域总部企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963.1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市信息软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的66.2%。
4.总部项目加速落地。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全市共落地环球新材亚太总部、中核集约化总部等各类总部建设项目87个,总投资额588.7亿元,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成为拉动全市有效投资的“重要引擎”。
5.总部创新活力迸发。全市总部企业及其规上成员企业中,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0家,占比高达29.8%。2023年,全市总部企业合计研发投入946.6亿元,占全市比重达53%,累计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3万件,占全市比重达41%,为我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6.总部集聚效应显现。培育形成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城西科创大走廊、滨江高新区等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平台。滨江、萧山、上城、西湖、拱墅、余杭、钱塘等7个重点城区集聚了558家总部企业,占全市总部企业数量的87%、营业收入的92%、税收的94%,形成了龙头总部集聚发展、高端要素集聚提升的良好态势。
二、存在问题
1.“腰部”总部企业支持力度有待加强。总部企业“两极分化”现象明显,100家“三星级”及以上总部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而其余522家“腰部”总部企业(不含金融总部),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按照“分类管理、分层培育”原则,市级总部政策重点支持“三星级”及以上的龙头总部企业,然而各区县(市)目前对属地“腰部”总部的支持力度仍相对不足。
2.央企一级总部尚未实现“零突破”。横向比较看,广州、武汉、长春、成都等省会城市均有央企一级总部,而在杭央企均为二级及以下分支机构,尚无央企一级总部项目落地,成为全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明显短板。
3.总部招商政策受到制约。根据投促部门反映,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深化,招商政策公平竞争审查日趋严格,除了普惠性的产业、人才、科创等政策,地方政府不得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对特定总部项目落地予以支持。然而,部分其他城市在公平竞争审查方面相对宽松,总部招引政策更加灵活,导致我市在优质总部项目的招商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统计制度改革可能导致总部分支机构经济指标外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优化总部和分支机构统计办法,逐步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据悉,国家统计局正在研究修订《统计单位划分及处理办法》,探索推进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改革,目前已在成都、苏州等地开展试点。随着该项改革的推进,总部企业在杭州市外分支机构形成的经济指标存在外流风险。
5.总部认定数据无法全面打通。总部认定工作得到市统计局,市税务局的全力配合,然而根据统计法、税务法等相关规定,总部认定需要的企业营收、纳税等数据无法从统计、税务部门直接获取,而需要企业在总部认定管理平台上手动录入,再由基层统计、税务部门逐一人工核对。如果企业填报数据与统计、税务部门掌握的不一致,还要重新录入、重新审核。据统计,今年总部企业认定过程中,因数据不一致退回重报的共611家,其中个别企业甚至反复填报了8轮,导致总部企业和基层部门工作量激增。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总部支持政策系统集成。以产业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改革为契机,对现行的总部用地、研发补助、人才认定、办公用房等配套政策的实施绩效进行系统评估,推动行业主管部门、要素保障部门和各区县(市)聚焦总部企业发展需求,谋划提出更多推动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举措,分层级、分行业、分地区建立总部企业支持清单,进一步强化支持举措精准性,提高总部政策“含金量”。
2.打造高能级总部经济平台载体。遴选一批总部经济发展好、重大总部项目落地成效显著的区县(市)争创省级民营经济总部集聚高地。推动钱江新城(二期)、钱江世纪城、未来科技城等核心区块,以及临空经济示范区、云城、杭钢区块等承载空间大、发展潜力好的重点平台,规划建设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平台(总部社区),构建一流总部集聚发展的良好生态。
3.推进龙头总部项目招引。系统梳理有意向来杭投资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民营领军企业等龙头企业,与总部集聚平台进行需求匹配,形成总部项目招商目标清单。强化省、市、区三级联动,加强优质总部项目对接招引和服务保障,争取市级和各区县(市)产业基金、引导基金、五大行AIC向优质总部项目倾斜,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在杭设立全球总部、全国总部、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总部等总部机构。
4.加强总部企业服务保障。健全完善总部企业结对服务机制,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责任,常态开展总部企业走访服务和政策宣讲,全面掌握总部企业发展动态,及时解决总部企业的问题诉求,为总部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5.优化提升总部经济服务管理平台。迭代升级总部经济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功能,动态归集行业、部门和总部企业经营数据,定期发布总部企业调查问卷,打造总部经济“数字驾驶舱”,构建总部经济“大数据地图”,全方位加强总部经济分析研判和决策支持能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