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大民宗侨、外事委员会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助推中央、省、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落实落地,打响“人间天堂·最忆杭州”旅游品牌、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安排听取和审议我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6月7日,李火林主任亲自带队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东巢艺术公园、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湘湖旅游度假区、开元森泊度假乐园、“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旅游线等项目,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文广旅游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规划资源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商旅集团等单位相关工作情况汇报,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战略性认识,切实增强促进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担当自觉,强化前瞻性思考,加快培育具有杭州辨识度的文旅新质生产力,强化高标准落实,切实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3月以来,徐小林副主任带领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事工委,邀请部分专委会委员和专业代表小组成员组成专题调研组,赴市文广旅游局、拱墅区、西湖区等单位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会同市文广旅游局开展问卷调查,向重大旅游项目企业、“微改造、精提升”项目企业、旅行社企业、文旅融合新业态(新产品)夜消费项目企业、智能交互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旅游公共服务项目企业、住宿业企业等八类文旅企业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38份;向13个区、县(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工委就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建议50余条;在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民宗侨外事行业代表联络室召开专家座谈会,邀请浙江工业大学中国钱塘江文明中心执行主任孙以栋教授,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所长、旅游休闲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峰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易开刚教授,浙大城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吕佳颖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就促进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真知灼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2023年3月22日,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的强烈信号。一年多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作为,履职尽责,抢抓亚运会机遇,以全力推进相关政策落地见效为抓手,推动我市旅游业强劲复苏,全市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11269.2万人次,同比增长39%;旅游总收入1704.52亿元,同比增长22.7%。杭州获得全省文旅系统唯一的国务院督查奖励、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称号,连续15年获“游客满意十佳城市”殊荣。
(一)政策落实规范化。市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出台了配套文件,如《杭州市加快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试行)》《杭州市加快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23-2025)三年行动计划》《杭州市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杭州市智能交互沉浸式旅游体验示范项目资金补助方案》《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英双语的《杭州文旅项目招商指南》等,这些配套文件对相关政策落实提出了规范化流程和操作实施细则,推动了相关政策措施及时落地见效。
(二)政策宣传力度大。市文广旅游局等职能部门采用“线上+线下”“国内+国际”等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全覆盖开展宣传工作。发挥网络平台、微信小程序、抖音等载体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的优势,及时向社会发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报纸、行业协会等形式,将政策内容完整准确地传达给涉旅企业,力求做到应知尽知。联合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和境外旅游贸易商,以世界旅游联盟落户杭州为契机,举办多场文旅推介会,全力打响“杭州之夜”推广品牌。策划实施浙皖闽赣“联盟花园”长三角推介会、杭州都市圈新春文旅大联展等活动,积极深化区域合作联合营销。据问卷调查显示,涉旅企业对《实施意见》《实施细则》的知晓率分别达到98.22%和97.63%。
(三)要素保障强有力。深化与在杭金融机构合作,共获得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贷款授信1000亿元,提供系统化、个性化金融产品服务,专门定制“旅游景区贷”“民宿贷”“美丽城镇贷”。强化旅游用地保障。通过增存挂钩、重大项目等多种途径,保障旅游用地指标近1054亩。加强旅游人才“引育留用”工作,2023年审核上报并获得批准各类文广旅游高层次人才237名,审核、选送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省文旅导师工作室、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等各类人选20余人次。
(四)政策兑现成效好。2023年市本级财政安排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4560万元,对推进重大旅游项目招引与建设、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培育文旅融合特色产品、促进夜间消费、支持旅行社引进国际游客、加大非物质遗产保护等进行补助,全年文旅专项补助总金额为6213.01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补助金额为3636.22万元,区县市财政补助金额为2576.79万元,深受涉旅企业的欢迎。他们纷纷表示,相关政策出台和落实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极大地提振了发展的信心。据问卷调查显示,涉旅企业对政策落实情况满意率达到93.33%。
二、存在问题
我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正在持续得到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定改进的空间。
(一)在资金扶持力度方面,旅游业作为杭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2023年市本级财政安排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4560万元,2024年预算安排6600万元,从文化和旅游资金预算安排看,杭州与国内其他兄弟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2023年文化和旅游资金预算安排,广州市为5.86亿元,武汉市为4.86亿元,苏州市为2.63亿元,而我市仅为1.59亿元。
(二)在政策兑现便利性方面,在调研中有的涉旅企业反映,经费补助一般需要通过“亲清在线”平台完成自主申报,审批流程较长,再加上对政策本身不是很熟知,对有的涉旅企业吸引力不大,政策意图没有得到完全实现。
(三)在政策落实平衡性方面,各区、县(市)旅游业基础、财政收入、政策享受存在较大差异,因地施策精准性、精细化、普惠性有待提高。如部分区、县(市)旅游工作起步比较晚、资源相对薄弱,符合条件申领补助资金的涉旅企业较少;某些西部区、县(市)因财政困难,难以落实实施细则中属地财政承担75%的规定,致使涉旅企业无法完全享受政策红利。又如对村庄景区创建的财政补助,财政部门要求根据财政贡献来核发补助资金,与文旅产业高投入、慢回报的客观实际不符,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积极性。
(四)在要素保障合力方面,文旅项目开发受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生态红线、两江一湖、林水占用等要素制约影响比较大,《实施意见》中财政补助坐车比较多、比较实,要素保障政策的要求比较原则,市场需求与要素政策供给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水上旅游基础配套与“三江两岸”线路产品开发要求不匹配,主城区浙江第一码头、六和塔码头等存量码头虽已调整出饮用水源保护范围,但因受规划生态红线还未调整而使相关手续无法办理,游船不能停靠。从前期调研情况看,我市的旅游运营管理水平与旅游资源丰富程度还不够匹配,如高端复合型、市场营销型、高级管理型等旅游运营人才相对缺乏,较大程度阻碍了旅游行业的良性发展,旅游人才的“引育留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抓好这项工作,推动我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落地见效,确保“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
(一)进一步完善细则,提升精准度。要深入基层倾听、观察、了解情况,分析涉旅企业急难愁盼的痛点、难点,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抓,着力打通堵点、破除体制机制阻碍。及时完善政策实施细则,“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把落实政策化为发展机遇。
(二)进一步强化服务,提升便利性。要进一步简化项目、经费等申报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充分发挥“亲清在线”、浙里办等平台优势,让数据多跑路,让市民少跑腿,为涉旅企业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心中装着服务对象,全力帮助服务对象,把评价交给服务对象,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中小微文旅企业申请补助,用贴心暖心服务点燃全市旅游企业和文旅人员创业的激情、从业的热情。
(三)进一步强化统筹,提升协同力。市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定期交流沟通,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顺利推进文旅项目及时落地。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政策措施不走样、不变味、有实效。
(四)进一步强化保障,提升支撑力。要按照《浙江省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任务要求,在打造梯队式文旅人才培养体系下功夫,积极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文旅引才育才聚才项目。要加大兼具国际化、专业强、经验丰富的赛会人才的招引培养力度,鼓励支持旅游院校管理专业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加强与国际旅游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进一步强化监督,提升绩效度。坚持“总体规划、突出重点、专款专用、注重绩效”原则,在做好专项补助资金申报、审核等工作基础上,要更加关注项目的时效与绩效,坚持一手抓扶植引导,一手抓规范管理,通过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监管体系、收集项目运营的反馈信息等,构建扶持项目的全周期闭环管理,让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提升财政补助资金绩效。
(六)进一步强化宣传,提升精气神。市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发掘和合作具有影响力的旅游领域专家或网红,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浓厚舆论氛围,用鲜明导向和真金白银全面提升旅游市场活力,进一步用好用活相关政策,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四、若干思考
今年5月,党中央首次召开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旅游强国的重大时代命题,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引,擘画出更加光明壮阔的发展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明确指出,旅游业在杭州最具比较优势,是核心竞争力所在;杭州要高度重视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努力建设名副其实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要深入学习领会、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杭州旅游的嘱托厚望,切实扛起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使命担当,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大场景来认识和把握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意义,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把旅游业作为杭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充分发挥杭州自然山水秀美和人文底蕴厚重的独特优势,加快培育具有杭州辨识度的文旅新质生产力,持续打响“人间天堂·最忆杭州”旅游品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一)把握新规律。当前,旅游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生活方式,被列为幸福产业之首,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从“缺不缺”走向“精不精”,从“美好风景”走向“美好生活”。比如,在城市,淄博、哈尔滨、天水、阿勒泰等网红城市相继破圈;在乡村,贵州等地的“村晚”“村超”“村BA”活力四射,成为新爆款,以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为代表的农文旅融合产业,正在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要主动适应新趋势、新变化,准确把握旅游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丰富产品供给,深化文旅融合,不断提升我市文旅特色化、品质化、国际化、智慧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二)打造新产品。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产品为本、内容为王。随着青少年群体、女性群体作为文旅市场重要消费力量的崛起,体验化、定制化、沉浸式、参与感等文旅需求增强,倒逼文旅产品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根据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着力打造具有“国际范”“时尚潮”“未来感”的龙头旅游产品。要抬眼看世界、敢为天下先,既要加大力度谋划引进和推动重大文旅项目,精心打造一系列有知名度、有美誉度、有杭州辨识度的文旅“拳头产品”“重磅精品”,也要深耕本地文化,充分挖掘杭州文旅特色,加快推进“国际赛会之城”“世界遗产之城”“书香之城”“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建设,因地制宜开发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旅产品。
(三)运用新技术。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高质量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杭州具有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游戏产业研发优势,要在以新技术锻造文旅融合新业态上下更大功夫,要以高水平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等为牵引,推进时尚、电竞、动漫等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沉浸式演艺、数字出版、智能演艺装备制造、智能游乐装备制造、数字文博、智慧景区等产业跨越式发展,提高文旅产业成色。
(四)抓住新机遇。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入境旅游发展支持政策,对多国实施入境免签政策,入境游市场正在加速回暖。杭州作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高水平开放对文旅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系统研究推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举措,营造交通便捷、支付便利、消费放心等国际旅游环境,依托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性平台,加大涉外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
(五)构建新机制。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市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展现城市文明,构建旅游业发展的最优生态环境。要健全安全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综合治理机制,持续加大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坚决打击非法旅游购物、欺客宰客等行业乱象,同时要完善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时刻关注网络上的涉旅舆情,及时启动应急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维护杭州旅游形象。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