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市慈善促富工作情况的报告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29 15:29:49 Thu   

(2024年8月30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听取和审议杭州市慈善促富工作情况报告的实施方案》,市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围绕专项监督重点,逐项进行查摆,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和“善行浙江”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慈善工作领导,有力地发挥了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杭州连续五年位列全省城市慈善发展指数首位,持续擦亮“善城杭州”金名片。

(一)强化政策,提振慈善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将慈善事业发展列入《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区城市范例的行动计划》,从更高层面更大力度推动慈善事业参与共同富裕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高位谋划“一盘棋”发展。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的全市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健全组织协调、部门协同机制,明确10大重点发展任务和24个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和《杭州市慈善促富专项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梳理落实相关问题清单、举措清单和责任清单。

二是统筹加大“一揽子”投入。近三年(2021年—2023年),全市各级慈善总会募捐慈善资金13.41亿元,聚焦“慈善+救助”“慈善+养老”“慈善+儿童”“慈善+医保”等重点领域,项目支出11.04亿元;红十字会系统募捐资金2.06亿元,项目支出 2.03亿元;投入福彩公益金12亿元,其中市本级5.7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发展。深化推进区县(市)结对帮扶,2022年—2023年落实协作支持资金8.21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是自上而下“一体化”扶持。市本级每年建立财政和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引导资金不少于500万元,重点加大对优质慈善组织、慈善项目的扶持力度。各区、县(市)每年同步建立专项引导资金不少于1400万元。

(二)强化改革,激发慈善事业活力。紧紧抓住市委、市人大高度重视杭州慈善立法的有利契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慈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慈善发展创新路径。

一是杭州列为全国慈善信托高质量发展唯一观察点。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信托专项改革工作,组建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杭州市慈善信托工作指引》,在探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财产登记制度、加强潜在风险监管等领域积极创新实践。率先成功开具全国第一单慈善信托公益性捐赠票据,目前已开具63单。率先成功设立了全国首单不动产所有权慈善信托,列入2023年中国信托业十大新闻之一。目前全市慈善信托规模已近16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1%。连续四年保持亿元以上大体量增长势头,稳居全国各类城市首位。

二是全省率先开展慈善增值服务改革。在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创新设立慈善共富服务专区,为企业参与慈善打造服务新平台。推行慈善增值服务“3+3”模式,提供慈善展示、慈善捐赠、慈善救助3项基本服务,落地捐赠在线开票、税收抵扣指引、共富产品合作3项特色服务。对企业关心的捐赠税前抵扣办理这一高频事项,通过服务导航图为企业提供指引。“小窗口”设立一年,聚焦对口支援、联乡结村企业捐赠,做好导航服务,让企业走进慈善,推动设立镇街慈善共富基金1.49亿元。

三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慈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优化慈善组织办理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落实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有效期3年的规定。全面推行捐赠票据电子化。

四是加快推进慈善领域数字化改革和集成智治。按照“全方位聚善、全过程晒善、全体系向善”目标,主动对接“浙里有善”“浙里捐赠”平台,慈善组织入驻全覆盖,迭代“慈善杭州”应用,加快形成善款上链、过程存证、信息溯源的捐赠链条闭环场景。全国先行探索慈善信托项目运行线上监管机制,对慈善信托绩效存续量、执行量、收益量、终止量4个关键指标,初步实现全程追踪、智能分析、智慧监管。

(三)强化支持,壮大慈善主体力量。2023年12月,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第一届杭州慈善大会,开启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慈善发展新征程;市政府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机制,加快构建新型慈善体系,积极回应共同富裕背景下“慈善是什么、慈善为什么、慈善干什么”的时代之问。

一是推进慈善基地建设。通过依法依规提供场地空间、政府购买服务等举措,支持各级慈善基地建设,市、区县(市)慈善基地建设实现全覆盖,各级政府统筹解决慈善基地场地面积2万平方米。充分发挥慈善基地平台链接资源、孵化项目、培育人才的政府臂膀作用,创建省级慈善基地15个,其中8个被命名为省级示范性慈善基地,数量均为全省第一。浙江丁丙慈善基地建设成效得到了民政部部长的充分肯定。

二是培育多元慈善组织。优化慈善组织登记和认定流程,优先培育扶老济困、助医助学、助残助幼帮扶类慈善组织,鼓励发展科教文体与环保等新兴领域的慈善组织,全市慈善组织达到 387家。在发展社区服务类慈善组织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街道(乡镇)、社区(村)成立基金会,数量达到70家,推动“善小事”进基层。推动市、区县( 市) 慈善总会和其他有条件的慈善组织转型成为枢纽型、服务型慈善行业组织,市、区县(市)慈善总会转型发展覆盖率达到42%。

三是打造身边慈善品牌。镇街慈善服务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出台新型慈善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指引,着力探索“慈善组织+慈善平台+慈善项目+慈善服务”的有效运作模式,推进基层慈善规范发展,2024年计划创建15个品牌镇街慈善服务站、为100个村社慈善服务点进行长效赋能管理。积极开展“志愿善城”服务,年度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超285万人次、时长超1458万小时。创建慈善学校、慈善超市、慈善乡村、慈善街区等特色慈善基地112个,培育农业产业慈善造血基地15个,年度帮扶困难群众逾1万人次,人均增收1.4万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基层慈善综合服务网络。

 (四)强化举措,加强慈善工作监管。进一步细化慈善事业监督,开展慈善行业规范建设,指导慈善行业组织完善行业自律,完善慈善信息公开机制,推进“阳光慈善”。

一是全国率先实行专业机构“两项评估”。制定《杭州市慈善组织公信度评估实施方案》和《杭州市慈善信托评估实施方案》,建立标准化指标体系,对慈善组织、慈善信托规范运营进行监督检查,2023年督促慈善信托问题整改15项。

二是建立慈善违法查处部门协同机制。民政部门切实开展慈善组织在“慈善中国”“浙里有善”“慈善杭州”等平台信息公开检查,加强对红十字会、春风行动等慈善公开募捐和募捐款物使用、信息公开等事项的监管力度。财政、税务部门依法对慈善组织的财务会计、享受税收优惠和使用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等情况的监督管理和定期核查;公安、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网信等部门积极支持配合民政部门查处非法募捐活动,近三年及时制止查处非法网络募捐11起。

三是支持新闻媒体开展慈善监督工作。杭州电视台设立大型公益慈善栏目《钱塘善潮》,在宣传慈善事业法规政策和慈善故事的同时,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进行监督。

(五)强化引导,做优慈善参与环境。坚持人人慈善之根本,大力培育以善为荣、扬善而乐、行善而美的城市文明价值,积极开展慈善实践活动,持续助力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

一是深化全民慈善活动。全市形成了以“慈善一日捐”“春风行动”等为代表性的慈善活动品牌,2023年全市爱心企业、组织和个人慈善捐款达32.58亿元,占了全省总量的30%。全省率先发布“慈善一日捐”扫码捐赠统一标识,在2023年全省“两个先行”网络募捐专项活动中,位列全省慈善会系统第一名,大力倡导“善行365”。

二是打造慈善文化地标。杭州慈善文化园正式开园,成为“善城杭州”的重要标识,成为人人慈善的重要场所。成立杭州大运河慈善文化研究院,慈善教育纳入德育教材《最忆杭州》,在杭州西湖率先全国启动首个慈善景区建设,进一步延展“善”的触角。

三是树好褒奖有力导向。2023年12月,市委市政府表彰了第一届“杭州慈善奖”获奖对象,这是全市慈善领域的最高奖项,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对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组织和个人积极给予褒扬。据统计,全市共有62469人参加积分落户申请,其中818人通过慈善捐赠获得加分,营造了良好的人人慈善氛围。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慈善事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对慈善事业的系统发展有待加强。一是各区、县(市)重视和发展慈善事业不平衡;二是各区、县(市)慈善工作行政专职力量较薄弱;三是各区、县(市)支持慈善基地、慈善组织发展的政策不完善。

(二)对慈善资源的系统整合有待加强。一是全市没有形成统一的慈善数据归集机制,资源不共享、数据难归集,多头推进、无序发展问题较突出;二是慈善平台建设投入不足,后续运行开发存在较大难度;三是全市数百个慈善组织开展慈善项目各自为战多、联动协同少,没有形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聚力机制,社会层面慈善组织参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没有形成合力。

(三)对慈善组织的系统培育有待加强。一是慈善组织总体呈现“小散弱”,“高精尖”慈善组织较少;二是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完整的情况较为普遍;三是慈善组织监管机制侧重自律,刚性制度较少,民政部门监管力量与慈善组织监管任务不相匹配;四是慈善组织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创新人才培养和招引,提升慈善组织运行、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等能力面临较大困难。

(四)对慈善信托的系统改革有待加强。一是股权、不动产、知识产权等多形式慈善信托需进一步探索实践;二是推进慈善金融发力、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模式等需要不断创新机制。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根据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认真分析、靶向发力、逐步破解,更加广泛地激发和汇聚慈善力量,加快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慈善生态体系。

三、下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全国一流市域慈善生态发展圈”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在慈善共富机制、慈善工作品牌、慈善行业生态上攻坚克难、创新而为,推动杭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慈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杭州市慈善条例》立法工作,加大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问题的统筹解决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和重点推进,每年实施好一批“精准发力、群众有感”的慈善品牌项目,推进慈善促富更有力度。建立和完善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第三方定期评估机制,推动发布《杭州慈善白皮书》。

(二)进一步深化慈善领域改革。抓住民政部在杭州设立全国慈善信托高质量发展观察点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新《慈善法》和慈善信托有关配套政策,加强金融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联动发力,努力在慈善信托备案、运营、执行治理规则和股权慈善信托实践上探索新路径,为全国全省提供可学可复制的杭州样本。深化慈善增值服务改革,探索构建“慈善增值激励链”,加快建立企业慈善参与赋能数字体系;探索构建“慈善金融服务链”,发布上市企业战略慈善榜单,营造企业和慈善双向奔赴的良好环境,推动股权捐赠、慈善信托持续扩量增效。

(三)进一步加快慈善人才培养。加强慈善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快培养慈善事业发展急需的组织运行、资源募集、项目实施等专业人才。鼓励各区(县市)以慈善总会发展成为行业性、枢纽型、平台型慈善组织为路径,多种形式充实慈善工作专业力量,强化龙头带头作用,强化全流程一体化统筹管理推动区域慈善事业发展整体提升。

(四)进一步推进慈善监管建设。围绕慈善信托监管、慈善组织管理、阳光慈善建设等重点,迭代优化“慈善杭州”平台,推进全市慈善数据资源的统一归集、信息共享和服务监管。深入分析研究慈善领域全程追踪、全量上线、智能分析的难点问题,加强部门联动、区(县市)协同,让慈善智能管理到边到角,实现真正的数字化一平台。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来源:  作者:  编辑:林海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