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
新格局建构中社会工作要韧性发展
2024/04/25 11:55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格局。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格局;二是我国组建党的社会工作部及其系统形成新格局。前者覆盖整个社会工作事业,涉及在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如何推进社会工作的稳步发展;后者是在“大社会工作”领域,主要涉及各类社会工作的关系,如何尽快组建好党的社会工作体系,发挥其整合增效的功能,其中包括如何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协同促进社会工作系统和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2023年以来,由于组建社会工作部需要转隶,一些地方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社会工作站建设稍有迟滞。今年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像以往那样提出要“发展社会工作”,也有行内人士心有疑虑。实际上,前者属于新的组织及其体系组建的过程,后者则属于党政分工方面的原因。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抱有信心,社会工作要实现韧性发展。韧性发展是近些年来我国党政、学界使用的高频词汇,特别是强调我国经济发展有韧性。笔者也指出过我国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对经济发展韧性的支持。在这里笔者想强调,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也要有韧性,要实现韧性发展。社会工作的韧性发展是指社会工作体系在其组织建设和集成、功能衔接和高效整合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或困难而不能充分发挥应有功能时的进取、坚持以及实现发展的内在动力素质和特征。社会工作的韧性发展对应的是社会工作在某些地区的“迟滞”现象。毫无疑问,党政部门和业内人士都希望能尽快走出“迟滞”状态。这一方面需要得到党政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群体和机构要有韧性、谋发展。实际上,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正在为新的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也在为社会工作的韧性发展提供表现空间,考验它的坚韧性和能动性。党的社会工作系统以转隶为特征的组建,为社会工作的更大发展和更好发挥功能准备着条件。由于职能部门的转隶和新工作系统的组建、磨合,一些地方的社会工作似乎出现发展速度放缓、上位组织指挥暂时缺位的现象。实际上,这也是建构社会工作更好发展条件和实现韧性发展的过程。社会工作群体在没有上级指定任务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精神和对社会工作责任的理解,开展服务和相关活动,表现出自己的专业自信和专业能力。社会工作发展的“迟滞”,还表现为某些地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量减弱,对正在发展势头上的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和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的支持力度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少数地方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之外,许多地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的发展确实遇到了某些困难。但是,各地并没有完全放弃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也没有停止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的建设。这也正是社会工作韧性发展的时机。虽然这种“时机”并非政府主管部门、业内人士所期望,但这又是大的国情、社会发展阶段难以避免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即使是在政府对社会工作机构支持力度不足的情况下,一些社会工作机构还是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这对于社会工作机构的精心服务、踏实稳定成长未必不是一种“机会”。社会工作机构应该更好地提供社会所需要的服务,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积累服务和管理经验。社会工作机构怎样在“过紧日子”的环境下实践自己的专业使命和社会责任,这种韧性发展的经验对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也是很有价值的。

现实地说,近年来社会工作的实际发展不如社会工作界同仁所希望的那么“火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社会工作一直是在面对困难中成长和发展的,发展韧性应该是社会工作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应该辩证地看待发展“迟滞”现象,有韧性地以优质服务去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当然,面对发展中的问题,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社会工作的发展,以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使其更好地承担起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的应有责任。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作者:王思斌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