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
新格局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是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潜力股”
2024/05/11 12:00

党的社会工作部及其系统的建立形成“大社会工作”新格局,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统一领导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指导“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指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成为党的社会工作的基本职能。其中,推进和指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党的社会工作部门的一项职能,但一般文件和报道对它的阐述较少。实际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非专属性”。在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比较畅通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会得到更好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成为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潜力股”。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非专属性”,即这项工作的开展和功能实现,不专属于哪一个部门,或者说,它不是或不只是为了所在部门的工作而存在的。在转隶之前,民政部门在行政上主管这项工作,但是具体到某一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又是由相关政府部门、群团组织进行的,而且这些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有很大自主权。所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只是主管这项工作的部门的任务,还是或更是用人部门的工作。主管部门只有与各用人部门协同努力,才会真正有力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用人部门或单位也会根据自己的主责主业与社会工作的亲和度来决定如何在本部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以上这些因素,决定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面貌和社会工作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何种作用。现在,党的社会工作部及其系统指导着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整体谋划和系统指导的职能,也应将队伍建设工作与被指导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工作相协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往,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发展社会工作的积极性,直接来自他们认为的社会工作能帮助自己减少、缓解和解决职能范围内民生问题及社会矛盾的能力,以及自己所能承担的用于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解决这些民生问题及社会矛盾的“成本”。在只强调本部门本系统的主责主业、不太理会自己所承担的软性协同责任的考量下,特别是涉及本部门受限的人事和经费因素时,一些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会将比较软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置于边缘地位,甚至置之不理。这也造成了我国民生服务不足、社会治理整体效能不强、制度优势未能较好转为治理效能的现象。这种现象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也成为党中央推进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高质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潜力股”。这种“潜力股”源自社会工作群体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深入人民群众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弱群体的疾苦,将心比心,运用服务对象参与的、比较科学的方法,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这种工作态度、思路和方法,不同于简单地给服务对象发放所需要的物品,不同于行政化地草率解决、简单抹平群众遇到的有诉求的问题或息事宁人,更不同于自上而下的管控型治理,而是在相信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教育和说服群众的理念下开展工作,把群众当作解决问题和社会建设的主体,解决民生问题,促进民众发展,这就会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添积极能动的力量,也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优势和潜力之所在。

全国社会工作部部长会议在工作任务布置中,特别强调要主动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更好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及时解决能够解决的民生问题,加强“两企三新”党建,加强关心关爱,维护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这方面具有优势。由此,它也成为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潜力股”。在中央社会工作部及其系统的正确领导和统筹推动下,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必将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和潜力必将得到更好的发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作者:王思斌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