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新区(滨江)是浙江省高新产业聚集地,每年都有约4万各类人才奔赴于此。如何服务好这些高新企业,如何让高素质人才安居乐业,高新区(滨江)通过现代产业社区建设率先破题。
现代产业社区以企业(园区)为基础,构建创新高浓度的产业“生态圈”和“产城人”相结合的幸福共同体。目前,高新区(滨江)已实体运作4家现代产业社区,发布了《现代产业社区治理与服务规范》,为全省提供标准化、可复制的“滨江经验”。
一、政务服务提质
优化办事流程
依托“浙江政务服务2.0”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涵盖企业开办、知识产权、 投资项目审批等八大类商务服务网办事项,可直接一站式对接事项80余项,其中全省通办25项,实现企业“办事不出社区”。
建立公共综合服务平台“一滨办”,为产业社区内企业和职工常态化提供社会保障、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推进帮企、惠企、利企事项实现“一门受理、一网通办、一事集成、一路护航”。
做强增值服务
针对企业需求,统筹全区招商资源,完善资金、技术、人才等产业要素支撑,精准指导企业发展,提升政府助企服务供给质量,擦亮最优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打造现代产业社区助企服务最小化单元。截至目前,已实体化运作聚光中心暖企小站(Bin—hub)11处。
建立“园长+助企专员+平安专员”的“一长二员”服务机制,打通产业社区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政策直通企业
围绕就业创业、招商引资、企业认定、上市辅导等方面,定期收集产业社区企业政策需求,联动相关区级部门,采取“你点单,我配送”方式,开展“组团上门服务”行动。
2023年,围绕各项政策累计开展政策解读会、申报培训会、专家门诊会等20场。
二、产业服务升级
打造多元协商品牌
搭建“e谷早餐会”协商品牌,每次围绕一家龙头企业、一项共性技术、一条热门赛道,精准选取6—8家企业开展协商对接。
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和大中小企业融通,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已促成60对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提供数智赋能服务
聚焦服务短板、流程短板、管理短板,以“服务全、服务细、服务优”为核心理念,打造“物联企服通”应用平台。
截至目前,平台已厘清楼宇信息40条、企业信息4306条、走访信息889条,收集企业诉求问题932项,解决915项。
打造“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通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社工队伍,深入实施就业服务行动,实现“就业、创业、资金、政策、服务”等资源集聚,为产业社区企业提供规范、便捷、高效、满意的公共就业服务。
组织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消防安全培训、电工技能培训等专业技能培训15场,参与人次420人;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5场,联合浙江大学等高校为产业社区企业输入人才。
三、民生服务增效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
全国首创法人代表自治模式,产业社区治理委员会由驻社区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代表、商住楼业主代表等选举产生,并已完成首届选举,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平安建设、反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建成全省首批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
开展普法进楼宇系列活动,并组建90人的基层治理队伍,协助反诈劝阻24次,主动化解纠纷矛盾15起。
构建社区四圈融合
四个圈全维地图:千亿产业生态圈、15分钟阅读圈、生活圈、健身圈。
引入和培育常青树公益服务中心、衣来衣往生活服务中心、滨江茶艺协会等社会组织3家,为企业员工提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运动健身、书香美食、亲子教育等高品质服务。
响应企业员工优质普惠学前教育需求,产业社区投用嵌入式幼儿园3家,打破传统班级数设置,从员工需求出发适量增加托班,招收企业员工子女637名,切实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入园难、照护难等问题。
打造多元生活场景
搭建社交平台,构建“场域+生活+社交”新模式,为社区成员提供健康理疗、公共出行、心理咨询等8大生活服务,形成线上预约、线下参与的服务模式。
截至目前,联合产业社区企业工会解锁个性化、多元化定制活动,组织各类联谊、团建、亲子活动81场,参与员工达5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