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
超大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杭州经验”
2024/11/19 08:50

中央社会工作部主管刊物《乡镇论坛》杂志近日刊发系列报道,聚焦杭州市围绕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在探索基层治理精细化路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积分制改革、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三个维度”

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作为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市正处于“后亚运、两万亿、超大城市”的历史新阶段,城市人口突破1000万,快速发展的城市背后,意味着基层治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大的责任,需要更精细化的服务和更高效优质的治理。杭州市始终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为主线,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杭州市坚持党在基层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职、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努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组织体系靠前延伸。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尤其是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更为复杂,必须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杭州市结合实际,建立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机制,推动楼道党支部和网格党支部建设,实现党建工作力量在社区最小单元的全覆盖。

在拱墅区王马社区,24个楼道党支部覆盖了社区100幢楼、230个楼道,吸纳企业退休、自主创业青年等各类党员738名。社区以楼道党支部为纽带,让楼内党员成为熟人,带动居民一起构建熟人社区。同时,积极发挥楼道党员人头熟、情况熟的优势,常态化开展走访活动,敲门问需问计,畅通社情民意,平均一个党支部包联4~5幢楼,一名党员结对8个家庭。

阵地建设聚合融合。“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在杭州人心目中,“红巷”通常指的是小营巷,这里是浙江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的诞生地。2011年7月12日,习近平同志复信上城区小营巷社区党委,勉励要“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10余年来,小营巷社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持续整合辖区党建资源,通过党员凝聚“红巷老舅妈”“红巷小组长”等居民力量,探索出了一条多方协同的基层治理路径。

在小营巷社区,17名党员成立“红巷老舅妈”团队,协助社区调解处置矛盾纠纷,充当邻里“和事佬”,成功调解多起邻里纠纷。不仅在小营巷,近年来,杭州市推动阵地建设聚合融合,通过党建引领,广泛动员社区内的党员、居民骨干以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凝聚起强大的治理合力。

党建引领向“新”拓展。超大城市社区党建不仅要向小区、网格、楼宇等延伸,更要向新兴领域拓展。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约有6万多名骑手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为破解骑手进社区难题,杭州首推“小哥码”和100个“友好小区”试点,骑手只需要扫描门口的二维码,就可以快速通行。试点以来,骑手平均每单节约配送时间6分钟,每月增加540元收入。

杭州市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健康护航等服务的同时,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在上城区凯旋街道,有一支由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凯旋红骑士”,他们以流动网格员形式编组入网,在送餐空余时间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网格小事“随手帮”行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多方共治

重塑基层治理新格局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结构日趋多元,社区居民诉求多样,矛盾纠纷复杂易发,传统的单一主体治理模式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杭州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形成了以《关于加强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纲领,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社区协商共治机制、国际化社区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党建统领网格智治等系列文件为配套,全方位、多层次的城乡社区治理政策体系。

强网精格,推动“精管善治”。杭州市全力推进“141”基层治理体系建设,通过数字化改革提升整体智治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其中“1”指县级社会治理中心;“4”指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等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平台;第二个“1”指村(社区)网格,其中开放式居住区以楼院划分,每个网格原则上覆盖300~500户,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视情划小网格、一般覆盖200~300户。依托“141”基层治理体系,有效实现群众工作“门儿清”、辖区居民“人儿熟”、网格运转“事儿顺”。今年,临平区开展“三百走访·平安临平”敲门走亲、解题破难、提质赋能系列活动,特别是临平街道将218名社区工作者编组入格,分发民情联系卡1.8万余张,核采人口等基础信息7万余条,解决风险隐患500余个。

为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走入网格、走近群众,杭州市出台《筑牢为村(社区)减负“防火墙”工作方案》,科学周密编制村(社区)和网格工作事项正面、负面清单“两张表”,将原有的272项网格事项“瘦身”至19项,并取消上报事件的数量要求。

多方参与,探索“三方协同”。杭州市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创新党建引领下的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治理机制,搭建多方协同治理平台,形成楼道邻里议、组团代表议、社区共商议、人大联络议、“请你来协商”等协同治理模式,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用了22年的电梯终于换新了,既宽敞大气,又安全感满满!”拱墅区金都华庭小区的居民感叹道。过去几年,小区的老旧电梯时常“耍性子闹脾气”,居民更换电梯意愿十分强烈,但商品房小区电梯怎么换、费用谁来出、每家出多少,一众难题拖住了换梯脚步。今年,在社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合力推动下,小区业主自筹70万元更换了6部电梯。

协商民主,深化“居民自治”。“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是源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杭州小古城村考察调研时作出的嘱托。“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其本质是引导社区居民以主人翁姿态、组织化方式,从协商民主出发,推动社区居民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如今,“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早已走出小古城村,成为杭州基层治理的一张金名片。

在拱墅区远洋公寓小区,尽管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但居民“停车难”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停车需求越来越大。小区内部划线停车位48个,用足其他空间最多60个,但小区初步统计居民就有200多辆车,车多位少,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对此,社区邀请小区党员、物业公司负责人、业主代表围坐在一起,一边喝着红茶,一边针对“停车难”问题集思广益。最终,经过四场线上线下“红茶议事会”,累计参与112人次,其中党员43人次,大家达成共识:形成《停车管理办法(草案)》,对小区外围停车场进行改造,成立自管会监督停车方案执行等,让停车从无序变有序。

民呼我为

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三次到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考察,作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重要指示。20多年来,“民呼我为”从翠苑一区社区阐发,扎根于西子湖畔每个角落。今年,杭州在全市开展“访百企、走千村、进万户”活动,通过安排社区每日50%以上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连心走访,每个社区工作者5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走访服务群众的量化要求,尽最大努力深入群众了解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字赋能,打造“民呼我为”新通道。近年来,杭州市运用数字化手段,建设以“民呼我为”为核心的多跨协同治理服务平台,一体整合了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实现用“数据跑腿”,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亚洲城花园正在进行小区改造,经常占用业主停车位施工,业主被迫在文古路临时停车,却屡遭罚单。恳请街道与交管部门协调……”西湖区亚洲城花园小区居民蔡女士拿起手机,扫了扫张贴在楼道的“民呼我为(西湖码)”,点开“我要报”,发送了一段文字并上传图片。不到10分钟,小区网格员林燕就致电蔡女士核实情况。确认情况属实后,“民呼我为(西湖码)”平台立即发起了城管、交管、社区、施工方、业委会多方联动的处置流程:施工方调整了作业方案,建材、垃圾每日即清即运;社区和业委会通过业主群、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向广大业主传达信息;物业公司负责登记落实……停车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资源整合,重塑“服务集成”新窗口。为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杭州市将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纳入全市现代社区建设整体铺排一体推进,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建强集公共服务、文体娱乐、养老托育、医疗卫生、议事协商、便民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矩阵,目前已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体300余个。在西湖区,58个“幸福荟”民生综合体在社区已建成,通过统一规划设置助老、健康、活力、教育、治理、生活和至善等七大空间,打造“15分钟幸福圈”升级版,让优质公共服务“触手可及”。

“我们整合了3个社区的存量空间,社区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社区服务‘一窗’提供,挪出1.17万平方米空间为居民提供需求最多的助餐、医疗、托育等服务。”滨江区缤纷未来社区工作人员说道。在推进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过程中,杭州市突破社区行政区划,转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以“共同体”形式推动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的空间共享、资源共享和服务共享。

精准链接,创新“增值服务”新方案。为破解超大城市“产、城、人”融合带来的社区管理服务对象复杂等问题,杭州市深入实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聚焦产业和居民需求,制定“企业所需”“职工所盼”“社区所能”三张清单,以“一类事”理念推动社区资源与企业诉求精准链接。在上城区,通过落地时尚产业发展政企服务平台,打造时尚商学院、时尚秀场、时尚荟客厅等服务空间,把“服务窗口”移到“企业门口”。

“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滨江区星光产业社区党支部书记来醉鎏表示,“我们创新产业社区‘一类事’服务场景,不断完善产业社区精准化、个性化、一站式政策推荐、咨询、解读、申报等服务功能。”在这里,企业“居民”不仅仅是被服务的对象,更是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杭州市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社区治理委员会、社区综合服务站(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产业社区“三位一体”组织架构,推动党建引领下的产业社区增值化服务,全面激发社区议事协商活力和企业产业协作动能。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产业社区(含商务社区)50个,服务覆盖企业4.4万家,服务人口29.6万人。

来源:杭州社会工作 作者:资料/《乡镇论坛》11月中旬刊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