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流动的盛宴——穿行大运河,感受水、城、人共生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8-22 08:59:17

26695711_rbtpzzy_1724244057442_s.jpg

运河水上巴士。

“你要写运河,就不能只写运河

要写沿河的柳色,拱宸桥下的余波

要写千年历史融进河水的延绵

要写浪桨风帆、千艘万舻的每一个瞬间

要写游览的脚步热烈而急切

要写下一次的遇见”

在播客博主蒲悦的社交媒体上,她给如今的大运河写下这样一段文字。20年前,她曾经为大运河拍摄过一部纪录片——《运河人家》,记录了在运河上跑船讨生活的一家人。如今,她仍时常到大运河边走走,寻找新的素材,感受杭州的呼吸和律动。

感性文字背后,映射的是杭州多年来坚持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宗旨,造就了生机勃勃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努力让古老大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赴一场“文化味”的Citywalk

“比起西湖,我更推荐这条小众的大运河Citywalk路线。这条隐匿于繁华之中的路线,定能让你领略到不一样的杭州韵味。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半部杭州的历史长卷。”蒲悦在她的社交媒体上写道。

时至盛夏,碧波荡漾,杨柳拂岸。穿梭于大运河的水上巴士依旧忙碌。

26695777_rbtpzzy_1724244020553_s.jpg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有没有一种冲动,想跳上一条船,来一次随波逐流,去探个究竟?”大运河造就了杭州独特的水乡风韵,也让杭州人实现了“很潮”的上班、旅游方式——乘坐水上巴士。“我从武林门码头出发,登上水上巴士的那一刹那,像是心愿达成。”蒲悦很是兴奋。

由南往北,从武林门码头上船,向拱宸桥缓缓前行。穿过一座又一座桥。3块钱的船票,就能让船上的人感受到“桥上行人桥下舟,茶香酒馥曲无休”的诗意场景,沿河的岸边树荫下,人们唠嗑、打麻将、跳广场舞、打太极拳……

在拱宸桥站下船。不远处,就是国内首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毗邻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建筑——拱宸桥。

“大运河款款走来/没有黄河汹涌的波涛/没有长江奔腾的激流/有的只是它独特的清新与秀丽/它宛如一条玉带蜿蜒于华夏大地/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卷”——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前言,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要读懂大运河,就来这座博物馆,这里完整讲述了水、城、人共生的故事。”在博物馆一楼大厅,一位参观者刚刚体验完多媒体形式展示的“流动的盛宴”后感慨。

26695744_rbtpzzy_1724243970773_s.jpg

热闹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运河对岸,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里,游客如织。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杭州手工艺活态馆……漫步这一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游客仿佛进入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事实上,桥西曾是杭州主要的工业区,有着大批老厂房,博物馆群是对老厂房、老仓库进行活化利用的结果。手工艺活态馆的前身是通益公纱厂旧址,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则由桥西土特产仓库改建而成。

再往南,就是小河直街了。被称为运河旁“江南水乡”的小河直街里,络绎不绝的年轻女孩穿梭其中,头戴五颜六色的簪花,身穿漂亮汉服,变身“簪花女郎”。在这条仅1公里多长的街区上,30多家簪花体验店犹如雨后春笋。

与周边古色古香的街区相比,带有“朋克风”的小河公园显得有些特别。这里曾是工业油库,经历产业迭代和城市更新后,昔日的工业遗存变身市民公园,不少非遗集市、文旅推介等项目都会在工业风浓郁的公园内举行。复古与新潮的结合,也让这里走红网络、聚集人气,一到晚上,跑步、跳舞、逛集市、喝咖啡,公园里的人气更甚。

“现在的小河直街,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来。”蒲悦说,“因为这里有市井烟火气,还有‘情绪经济’,比如咖啡、簪花、手作,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情绪价值’。”

26695697_rbtpzzy_1724244000277_s.jpg

游客在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一座石拱桥上游玩。

走一段“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探索之路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10年;2014年,杭州正式启动了运河“河长制”,持续开展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积极探索生态治水、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系统集成治理模式;2017年5月,《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大运河沿线27个遗产城市中第一部运河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

申遗成功后,大运河的精神内核与历史文化价值被进一步重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成为当下中国的重要课题。

如何“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浙江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曹福然拿大城北举例——他认为,在大运河支撑下,大城北新生活已“初露娇颜”,在全面、综合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经年实践中,大城北焕新古运河的经验主要有三点:融合生态优势与政策支撑;创新留住历史文脉;聚焦省域现代化。

26695779_rbtpzzy_1724250108597_s.jpg

鸟瞰拱宸桥两岸

一方面,杭钢公园、未来艺术科技中心等国家文化公园标杆性工程,与大运河和半山森林公园拓展的大城北生态带相融合,从生活观感、产业构成、文化供给等方面处处饱含共同富裕的哲思,做到了资源与政策的相得益彰,美美与共。另一方面,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节庆、活动、短视频等途径,活化传承了大运河文化,并将工业元素嵌入运河线性生态廊道、艺术特色主题广场等城市空间,拓点为面,在较大的地理尺度上构建了“工业化过去场景”。这些实践在进行的同时,还突出了民众的“可感可及”。

不仅如此,在拱墅区北部,大城北“数智+文化”特色产业集群的“圈层”架构下,拱墅大运河数智未来城、临平大运河科创城等城市战略相继落地,进一步放大了运河资源的重组价值,催生出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体验,逐步成为观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区域样本。

大运河惠泽两岸,城市的发展又反哺运河。为了在城市中获得“栖居”感,人们主动展开与运河的互动交往,或许“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时代意义正在于此。

运河之上,小船缓缓驶过,历史的涟漪悄然而过,每一道波光,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都折射出千年的光芒,照耀属于这座城的浪漫篇章。

读懂大运河

首席记者 郑晖

运载是大运河的使命,流动是大运河的生命。流动产生交流、带来合作,进而促进繁荣。

从实施综合保护工程,到整合沿线众多历史遗存、博物馆群落和文化休闲体验点,无不体现了城市肌理与文脉传承、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进。千年大运河的焕新,正是来源于这种基于“造福于民”的互促与共进。

读懂大运河,就能读懂两岸人民对她的“温情与敬意”,就能读懂这座城市流动着的荣光和希望。

大运河的黄金时代,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本报正开展“改革零距离——来自一线的报告”征集活动,向市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与您“零距离”的改革巧思、亮点和感受。参与方式有以下几种:

添加微信号“hzrbszyw”,成为好友后给我们留言;关注“政在解读”公众号后留言;通过电子邮箱hzrbyw@126.com,或写信至杭州市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时政要闻中心交流您的想法。留言或来信请注明“改革零距离——来自一线的报告”,并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后续反馈和沟通。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郑晖 文 记者 法鑫 李忠 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