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山外无事,祥符喫茶去
发布时间:2024-07-12 19:59:43

在祥符老街的山外事坐下来喝杯茶,小桥流水,古韵清茶,江南的文气就扑面而来了。

山外事是一个茶空间,更是一个文化空间。主理人朱子以茶为载体,在运河沿岸开展文化活动,有音乐会、花事、香道、文物讲座、作家讲坛、茶品鉴会、问道、问禅,也有依照节气展开的常规茶事活动,形式多样、主题新颖,丰富着客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时间点,正是朱子从浙江科技学院刚刚毕业之时。运河申遗成功至今的这十年,也是朱子踏出校园在杭州创业与生活的十年。

朱子来自贵州,在校时担任艺术团负责人,带队赴德国、罗马尼亚等国家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访问交流使胸襟和眼界得到拓宽,毕业后艺术团的几位骨干成立了公司,足迹随着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在全城的东西南北流动,当绿城吉祥里在祥符老街呈现出来,它的独特建筑风格和江南韵味,吸引朱子把事业扎根在了运河边。

营造一个不一样的独特文化空间而非经营一家普通的茶馆,是朱子清晰而坚定的愿景,打造山外事空间时,他特地去德清找来老木料和老师傅,用传统榫卯结构再在室内做了两间亭子,以亭为台,载歌载舞,复刻小桥流水,配合微水泥的调色墙,温和古朴,如回到山野小屋,别有韵趣。

朱子提及西湖边的纯真年代书吧,窗外就是西湖的四季风景,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文艺活动,燃起西湖边的星火,山外事也要在运河边点亮文化的灯火,烛照中华文明的脉络赓续绵延。

山外事的空间有上下两层。装修时,朱子在二楼露台上拾到年代久远的宋时残瓦片,这片土地所承载的时间的幽深与空间的宏阔令他感到惊叹。江南多烟雨,他闲时听雨,浅浅涟漪,带给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美好感受。客人走进店里,瞅到墙边一面古锣,角落一尊静佛,也感到动静张弛,心安气定,凝神喜乐。

运河之上的杭州,素有“茶叶之都”的美誉,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杭城历来不缺茶坊茶肆,店里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四季飘香。对于文化和商业,山外事有着自己抵达根源和本质的独特理解,它并不单单寄愿于顾客走进店里来消费,更希望客人特别是年轻人能够来学习、来认知,了解茶文化、感受中华传统,继而形成一种审美、一种生活态度或习惯。朱子钟情于家族式的经营美学,且有着鲜明的作品意识,耐心、沉静,希望家族里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努力,营造出一个小而美的茶品牌。他的太太是大学同学,十年来也一直在身边支持着他的事业。太太是福建人,书香人家,茶世家,她从源头把控好店里茶叶的品质和成本,把最具性价比的一碗茶呈现给客人。

茶为人在草木间,水是生命的源泉,逐水而居、而作,是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基础和准则。当我们从祥符桥畔的摇橹船边登岸而上,抵达山外事茶空间,感受到年轻的茶空间为运河岸的传统茶生活赋予了崭新的精神气质和风貌,也同时感受到古今中外南来北往的茶客亲近茶、感受茶的初心与美好。

常有同行或茶友来探店学习,山外事敞开怀抱热情接待。如今,扎根于运河畔的山外事正在把足迹踏往更广阔的天地,在西班牙和泰国,即将开出它的两家分店。“机会无处不在”,这是朱子反复说到的一句话,对于互联网和短视频喧嚣尘上、商业变化如露如电的快节奏时代,他始终感到新鲜而兴奋,不畏惧浪潮,对变化热情拥抱,这是他在山外事,看星、看云、看日出、看月落、看运河绵延,所得到的深思与远悟。

中国大运河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在学校时,朱子的专业是建筑智能化,山外事这位年轻的主理人,爱茶,爱乐,他使用当下的多种人工智能工具,管理着店里的运营,从人员招聘到财务分析,从活动企划到孩子家长会的发言稿,科技前沿的技术无声绽放在运河岸的这个茶空间,为他传播茶文化的澄澈初心护航。

河水悠悠流淌的这千百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至今的这十年,杭州的人口持续增加,四面八方的人汇聚到运河两岸,许多的家庭与家族重组,不同的文化持续交融碰撞,科技、商业、生活都产生了许多新变化,但我们心底的一些东西又从未改变——传承中华文化、拥抱幸福生活、感受爱和美。

来源:潮新闻   作者:运河墨客联盟作家 张晓飞   编辑:高明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