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陈秋夏:耕耘海岸线,为海洋大省发展护航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1-22 13:32   

潮新闻记者 施雯摄

1月21日下午,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陈秋夏博士从温州赶来杭州参加省两会。

她和潮新闻记者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聊起了昨天刚刚揭牌的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都说浙江是资源小省,但浙江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和数量最多的海岛,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

这些年在浙南沿海,陈秋夏几乎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每一寸海岸线,有人在荒漠种树,陈秋夏却在海岸线种树。

她种的是一种叫秋茄的红树林植物,这也是在浙南沿海唯一可以成活的红树林物种。

红树生长在潮间带中,虽然叫红树,但叶子也是绿色的,红色的秘密藏在它的身体里。红树体内富含单宁,单宁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结合之后就会变成血红色。

红树林对于沿海地区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有它们在的地方,当地居民遭遇海浪的破坏较小。这是因为红树林犹如森林一般,而且红树根系交叉盘错,可以防止海岸被海浪侵蚀,起到防风固土的效果。同时还能防风消浪,当潮水经过红树林时,红树林可以通过波浪破碎和摩擦损耗的方式化解海浪的冲击力,即便是强台风、海啸等灾难,也无法摧毁红树林。

有了红树林的保护,周围的村庄才能安然无恙。研究发现,大约1000米宽、1000米长发育良好的红树林,能够抵御10-12级台风,也正是因为如此,生活在红树林周围的人们才会自发地保护红树林。

红树林还是生物乐园,每年冬季时,大量的越冬候鸟来这里栖息,红树林里生活的鱼虾蟹等生物也成为了鸟儿们的美食,使得这里生机盎然。

陈秋夏所从事的浙南沿海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和沿海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在滩涂湿地红树林等浙南特色树种种质创新与沿海林业生态构建技术,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这次参加省两会,她带来了自己在浙南沿海开展红树林保护工作中发现的,关于互花米草滩涂地的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互花米草”名字听上去很有诗意,其实很危险,被列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因其促淤消浪功能于1979年引入我国,因具备极强的耐盐、耐淹和繁殖能力,在我国滨海滩涂湿地快速蔓延泛滥形成单种优势群落,破坏了滨海滩涂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如影响蛏、贝类滩涂养殖。

陈秋夏介绍,为有效治理互花米草,遏制扩散态势,切实维护滨海湿地生态多样性、稳定性、连续性和生态系统安全,2023年4月3日,浙江省林业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浙江省互花米草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2023年是实施互花米草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治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防治难度大、资金投入大、治理后滩涂保护利用缺乏长效保障措施等。

针对这些情况,陈秋夏提出建议,建议有互花米草分布的宁波、温州、台州、舟山、嘉兴等地,成立市级国有水产养殖公司或成立国有互花米草治理保护利用专业公司,统一管理经营互花米草滩涂,编制互花米草滩涂治理、保护和利用方案,规划一部分互花米草滩涂区域治理后用于生态水产养殖,并确定养殖期限,适宜种植盐沼植物或红树林区域,互花米草滩涂治理后开展乡土地植物生态修复工程,也可采用红树林加生态养殖的方式,一部分互花米草滩涂清除后恢复光滩。生态养殖营利资金用于平衡滩涂生态修复工程,可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治理资金,同时可以确保后期管护、生态修复投入,可以有效的巩固防治成果,也可以推进全省滩涂资源的保护利用制度建设,增加沿海渔业供给。

此外,她还建议,加大互花米草防治与滩涂保护利用技术难题联合攻关,研发推广应用互花米草防治机械设备以及物理化学防治技术,提升综合治理技术水平。同时,建立全省多部门协同的组织体系,制定互花米草清除后滩涂保护利用方案,加强除治质量过程监理,因地制宜地进行精准治理和保护开发利用。

“相信这张滩涂湿地上的‘牛皮癣’能在不远的将来得到有效清除,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陈秋夏说。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施雯  编辑:方熹
返回
这些年在浙南沿海,陈秋夏几乎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每一寸海岸线,有人在荒漠种树,陈秋夏却在海岸线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