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陈忠:加强浙东运河的保护与文化传承,让古运河重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1-24 14:10   

省人大代表、民进省委会副主委、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忠 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2024年是大运河成功申遗10周年,浙东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迎来难得的保护与传承契机。”

1月24日,省人大代表、民进省委会副主委、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忠提交的有关浙东运河的建议吸引了潮新闻记者的关注,在接受采访时陈忠谈及自己所提建议的缘由。

“因为我是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省委会副主委,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传媒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因此我平时也比较关注文化相关的内容。”陈忠说道。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至今已过去十个年头。而起源春秋时期山阴故水道的浙东运河,西起杭州西兴,向东经绍兴至宁波入海,2500多年来,千帆过尽,汇聚成一条流动的文化线和经济带。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千里运河,迤逦穿行,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兴盛。多年来,浙江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高水平打造了“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浙江样本。

浙东运河上的古纤道。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但陈忠在调研中发现,浙东运河文化挖掘和传播上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进一步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流动的文化”。

陈忠表示,浙东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三大组成之一,是我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的重要节点与支撑,但知名度、影响力远逊于隋唐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文化带学术理论研究不足,未能全面呈现出独具浙江特色的文化内涵。

陈忠还认为,与浙东运河相关的有影响力的宣传片、影视剧、文创产品偏少,缺乏鲜明的浙东运河叙事体系。另外,沿线居民长期居住于运河边,早已形成独特的运河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如何推动群众有效参与运河保护与发展也有待完善。

“政府工作报告里对于2024年重点工作的部署中谈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这些都很让人振奋。而且,近期哈尔滨旅游的火热也给其他城市的文旅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展现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陈忠谈道。

浙东运河文化园。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陈忠认为,要坚决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使命,切实提高浙东运河本体、西兴过塘行码头、古纤道、八字桥、宁波三江口庆安会馆等世界遗产点段保护利用水平。

“还可以打造浙东运河文化产业园,推动传统医药、黄酒奶茶、书法文创、古迹印章等文创产业发展。加快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促进浙东运河‘夜游、夜演、夜娱、夜读、夜展’等夜间消费。”陈忠还建议,举办“一河串百艺”运河非遗旅游嘉年华展会,加强旅游资源与线路的跨区域整合,打造陆上精品游线,提供“水上漫游”服务,谋划“空中运河诗路”。

“很多人听说过浙东运河,但就算在浙江省内,了解浙东运河的人也不多,这让我们感觉到传播传承运河文化的责任重大。”陈忠认为,浙江要讲好运河故事,以多元传播矩阵,全面扩大“浙东运河”影响。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朱高祥  编辑:陈周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