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视记者:浙江近年来持续开展“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今年在让老百姓“敢消费”“放心消费”方面有哪些新计划、新举措?
方文军介绍,最近百县联动、万企参与的“放心消费嘉年华”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这是浙江市场监管部门深化“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的具体举措之一。接下来还将从三方面入手,打好组合拳,用好工具箱,为老百姓“敢消费”“放心消费”注入强劲动能。
打造浙江精品矩阵,让“品质消费”强起来
好产品是企业发展的底气,更是百姓品质生活的追求。浙江已启动消费品质量提升三年攻坚行动,聚焦服装鞋帽、家用电器、日用品等八大类28种重点消费品,“一地一品一策”,不断提高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300家以上,培育首批“浙江精品”,公布一批“浙江特色伴手礼”,建设一批消费领域区域公共品牌,引领消费持续升级扩容。
丰富放心消费场景,让“乐享消费”活起来
数实融合、同向发力,将启动实施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强电商平台“健康体检”,推进平台流量扶持和“两新”绿色推广行动,开展“千名主播选千品”,推动线上线下同款同质。实施千万经营主体信用工程,综合运用标准引领、金融赋能、信用激励等手段,围绕百姓消费的各个行业领域,培优壮大放心消费单元、消费集聚区和无理由退货商家,让“放心消费﹒浙里最美”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构筑守护消费阵地,让“无忧消费”多起来
民呼我为、企呼我应,将打好亮剑护民持久战,抓好食品安全、计量作弊、价格欺诈、违法广告等专项整治,推进“内卷式”竞争、直播营销乱象等综合治理,坚决清除消费市场“害群之马”。推动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率95%以上,推广消费纠纷“源头化解”“一键和解”。多跨联动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凝聚部门力量、社会合力,更好地推动解决消费者的“烦心事”“忧心事”。
潮新闻记者:三四月份春暖花开、气温适宜,特别适合到乡村休闲度假。在促进乡村旅游消费、做大“春日经济”方面,浙江有哪些具体措施?
李新芳用三句话总结了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绿意盎然的江南卷轴”——这里有精致且亲切的乡村美学
浙江坚持实施“千万工程”20余年,为乡村打下了生态基底,让全省56.5%的村庄如A级景区般美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有54个,数量全国最多。乡亲们用绣花功夫打造牛栏咖啡、猪圈书吧,过去三年全省这样的“微改造”项目有5万多个。
“活力迸发的乡创热土”——这里有会玩且懂你的乡村主理人。
走进浙江乡村,你可能会遇到给客人讲非遗故事的甲级民宿管家,或是在矿坑里卖咖啡的“深蓝”青年。全省2.1万家民宿星星点点散布于乡野,这样的活力让浙江拥有了3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数量全国第一;全省民宿全年创收超80亿元,带动近20万人在家门口就业。
“生生不息的产业生态”——这里有生动且多元的乡村经济。
浙江像搭乐高一样玩转“乡村+”:+文化、+科技、+运动……现在全省有537家“浙韵千宿”精品民宿,形成了莫干山“洋家乐”、衢州“阙里人家”、“丽水山居”等彰显生态、人文、国际化特色的区域发展体系。
下一步,浙江将持续推进乡村旅游“五创”行动,系统开展产品创牌、环境创优、文化创新、运营创效、模式创造,聚焦四个方面绘就新时代“诗画浙江”乡村胜景:
让乡土味道更有品质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升级,重点打造“浙韵千宿”民宿矩阵,让每个村都能有拿手的乡宴、特色伴手礼、独创的乡趣玩法。既保留土灶头的烟火气,也要有米其林级别的乡村美食体验;既传承老手艺,也要开发年轻人心仪的文创潮品。
让星星村落串珠成链
打破“一村单打独斗”的局面,推动相邻村镇组团发展。借鉴大余村、大下姜模式,通过统一规划线路、共享客源服务,把分散的“珍珠”串成“项链”,培育一批跨区域乡村旅游集群,让游客“玩转一片山水,体验多元风情”。
让乡村场景常玩常新
继续用“微改造”的巧劲激活闲置资源,加快培育乡村露营、山地运动等新场景,推动亲子游、青创游、银发游等乡村文旅新业态,让乡村成为“没有屋顶的博物馆,没有围墙的游乐园”。
让青春力量扎根乡野
研究出台《浙江省青创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对青年乡村运营团队给予流量、人才、品牌等多方面扶持。特别要培养既懂非遗技艺又会直播带货的“新乡贤”,既能设计网红民宿又能策划艺术展的“跨界掌柜”。让年轻人以技术、审美和活力,为乡村文旅注入“硬核”创造力。
诚挚邀请全国游客趁明媚春光,来浙江赏花海、挖春笋、采新茶、住民宿,在油菜花田里拍张幸福的全家福——这个春天,浙江乡村等你来撒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