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6时15分,温州市龙湾区文明实践中心热闹非凡。当天,中心推出周末公益电影放映。就在放映前10分钟,“罗峰思响”宣讲团青年宣讲员赵欢慈登台以“网络文明”为主题,先给等待电影开场的观众送上一道理论“开胃菜”。
理论宣讲,不少人或许还停留在宣讲者着正装的印象中;但在浙江,宣讲员穿着T恤和牛仔裤,宣讲地点也从讲台拓展到了广阔天地。
人人争当宣讲员、处处都可做宣讲,理论宣讲正成为浙江青年的潮流和风尚。
青年讲给青年听
今年4月,“大学生讲总书记故事”宣讲展示活动在全省启动。00后宣讲员轮番登场,围绕总书记思想在浙江的实践主题,有人从“尔滨老铁”南下求学视角,幽默讲述在浙探寻“共富真经”的经历;有人从古建筑保护说起,讲述传统技艺的时代生命力……宣讲有梗有料,让学生们在轻松有趣氛围中掌握新思想的同时,也对新思想背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进一步理解。
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信念建立需要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时间拉回2019年,正是怀着这个初衷,龙游县30多名80后、90后组建起一支宣讲队伍,取名“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他们用年轻人的话语和方式,将理论讲给群众听,不拘一格的宣讲迅速吸引了大批“粉丝”。
由此,理论宣讲的青年力量不断生发。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衢州市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作出重要批示。5年过去,队伍越来越壮大,00后也相继加入。
90后乡村CEO杨吉,5年前从上海辞职回到杭州,凭借特长为钱塘区春光村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和文旅项目,让春光村火了。今年,杨吉加入了“钱塘新声代”青年理论宣讲星计划,在讲述自己的入乡故事中,激发了更多青年投身乡村的热忱。
来自美国的自媒体博主阳离子,喜欢用视频记录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宣讲让她对中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今年,她还领衔开展“hi China”行动,以独特视角向世界讲述中国之治,吸引了全球19个国家的50多名青年参与。
在浙江,青年宣讲员年龄、职业不同,甚至国籍不一,但相同的是只要参与了宣讲,无不激情澎湃。数据折射“争当青年宣讲员”的热度:全省登记在册宣讲员超5万人,“青年讲给青年听”成为亮丽风景。
处处都是宣讲台
浙江青年理论宣讲有多火?
5月,浙江省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受邀进京,面对全国的理论大咖,宣讲团发挥稳定。2个多小时的开麦,整个报告厅笑声、掌声不断。这并非首次经历“大场面”——去年2月,青年宣讲员代表就走进浙江省委大院,为省领导们宣讲并获赞许。
“大场面”上的从容源于日常历练。在浙江,处处都是宣讲台。
行进的大巴上,一群00后talker拿起话筒,以总书记在浙江的故事为脉络,从“八八战略”同龄人视角带来生动的“流动宣讲”;在宁波,年轻人背着装有宣讲道具的背包,走进公园广场即兴开讲;丽水古村中、樟树下,青年宣讲员准时在“今晚7点半”开讲……
宣讲的火热,宣讲员更有感受。磐安县基层干部张博文如今一“开麦”就能收获许多掌声。在此前开放麦宣讲中,他用极具起伏和幽默的表达,讲述自己在职场遭遇困难时用《之江新语》治好了精神内耗,并最终实现个人成长的故事,令很多人眼前一亮。
“以前总觉得理论‘高高在上’,但真正听了宣讲就会发现,它如此贴近生活,许多情绪是有共鸣的,很多困惑也能找到解法,这些经典理论著作里全是‘人生解药’。”思想文化多元碰撞的当下,有观众的一席话道明了,理论宣讲的高妙正是让青年看到了个人奋斗与民族复兴的同频共振。
对宣讲员来说,宣讲的魅力更在于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
青年宣讲员薄凯文,最早是作为开放麦宣讲主持人开始接触宣讲的。“第一场就被震撼了。有了理论,再看世界,角度都不一样了。”薄凯文说,这也点燃他学理论、讲理论的积极性。他还开设了“文哥说理”视频号,线下宣讲主持外,日常进行线上宣讲。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浙江青年宣讲员们已开展宣讲超10万场。正是在最直接的“市场考验”下,宣讲能力也持续提升。
为青年宣讲系统赋能
短短5年,浙江已经有超5万名青年宣讲员活跃在一线,如今,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更新。
理论究竟何以圈粉青年?背后离不开浙江为青年宣讲的系统赋能。
00后talker、浙江大学研究生王思晨自去年参加全省青年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就养成了读报习惯,尤其关注《第一视点》稿件。她的案头还放着《之江新语》《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等,持续“充电”。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实践,是宣讲最鲜活的素材和吸引青年的“引力场”。深挖这一“富矿”,浙江探索建立了涵盖内容供给、激励创新、以赛促讲、评价考核、培训提升、服务保障等环节的机制体系,不断构建完善体系化宣讲格局。
平台是基础。近年来,浙江创新“我在之江学新语”“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等宣讲品牌,举办“青年说”“上场吧!00后talker”等活动,还组建起浙江省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志愿者联盟,为青年提供更多广阔舞台。
00后talker郑德镇,是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从没想过还能站上浙大、清华的讲台。作为“大学生讲总书记故事”宣讲团成员代表,郑德镇从浙江大学一路宣讲至清华大学等高校,受到热捧。
从“明理”“信理”,再到践行“理”,浙江还创新“蹲点式”宣讲,构建“学中讲、讲中干、干中信”的闭环。青年宣讲员邓惠文参与过多次“蹲点式”宣讲,边调研、边宣讲,既发现问题,又寻求办法。邓惠文说,这让她对政策理论有了全新理解,也更能精准宣讲到干部群众心坎上。
开放的心态和对青年的信任同样是秘诀。青年用短视频解读理论会不会不够严谨?开放麦形式会不会让理论宣讲“走样”?浙江的回答是边做边改,先试点看效果。如今,理论短视频出圈,开放麦理论宣讲还走到了全国。
眼下,浙江还在探索社群化宣讲,通过将分散在各行业各领域的特色宣讲团、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等社会化机构聚合成团,以社群“主理人”“圈子文化”激活理论传播的“裂变效应”。温州市鹿城区已经尝试组建“白鹿扬声”理论Talker社群。“当理论宣讲成为青年的一种生活和社交方式,他们就会从‘来听听’变为‘一起干’。”鹿城区委宣传部干部蔡如繁有了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