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杭州两会“委员通道”开启 8位政协委员传递出哪些“杭州声音”
发布时间:2025-05-21 21:24:29

5月21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杭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会前举行“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今年接受采访的政协委员人数由去年的6名增加到8名。

“委员通道”通民情、聚共识、凝众力,一起来听听“委员通道”传递出哪些“杭州声音”——

配图1

市政协委员程建军: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汇聚点

配图2

近年来,杭州坚持创新驱动,向“新”而行,不断厚植创新活力之城的特色优势。

“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杭州加速集聚,教科人一体化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我们这座城市。”曾在海外高校任教多年的程建军第一个走上委员通道。作为西湖大学副校长、材料科学与工程讲席教授的他,在过去4年为西湖大学从国外引进近50位顶尖人才。

在科研工作中,他坚持原创性、颠覆性科研理念:“我们课题组研发的肿瘤体内标记和点击化学靶向的生物技术,是世界上唯一一款无需抗体和体内抗原即可实现癌症靶向治疗的新技术,即将进入临床试验。一旦成功,将为占大约70%的无法靶向治疗的肿瘤病患带来靶向治疗的新手段,这也将会是我国独立开发的、世界领先的创新药物和生物技术。”

程建军认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汇聚点:“西湖大学像我这样的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统筹部署的教授还有很多,我们的专利转化率和人均高科技企业的创建效率已经远超国内高校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世界顶尖高校水平,以实际行动推动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市政协委员彭晓东:文化有多厚重,城市就有多美好

配图3

科技强国力,文化兴国运。如何传承好弘扬好杭州的优秀历史文化,是市政协委员、西泠印社集团交流合作部部长、西泠印社美术馆执行馆长彭晓东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这些年,他走遍杭州大大小小的文化空间,挖掘每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宝藏”,先后提交了关于德寿宫、“印”文化传承等11个提案。如今,地铁站里的金石篆刻,街巷间的印章元素,让“杭州印”从提案设想化为现实,成为流动的城市文化名片。

彭晓东感慨:“这些年,杭州的文化、文艺作品出圈出彩,如以沉浸式实景演出,让千年宋韵在光影交织中苏醒的《今夕共西溪》;从一纸小说,生长为影视、舞台剧、音乐节等全产业链IP的《盗墓笔记》……这些爆款佳作生动诠释了:当传统文化邂逅时代创新,便能释放出推动城市发展的磅礴力量。”

文化有多厚重,城市就有多美好。“我们将紧跟时代潮流,坚持文化为民,推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策划更有烟火气的惠民活动,培育更多现象级文化IP。”彭晓东说,“让文化的芬芳浸润杭城每一个角落,滋养每一个奋斗者的心灵。”

市政协委员葛芳民:用“数智医疗”守护幸福生活的“承重墙”

配图4

杭州是“数字之城”,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数智资源推动医疗服务更智能高效、更惠民利民?

市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网络医学中心主任葛芳民分享道:“在杭州,‘数智’不仅是科技发展的标签,更是解码幸福生活的密钥。”她举例说,杭州创新推出健康大脑、智慧医院、无人机送血等数字化医疗服务,打破时空限制,将优质医疗资源“链接”到农村社区,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作为一名从事数智医疗行业的政协委员,她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拓展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新质生产力”织密“健康守护网”。例如,面对银发浪潮,她和同伴们积极探索数智医养新模式,依托互联网医院第一时间建起“养老院门口的浙大二院”,把“专家号”送到老年人的周边、身边、床边,使远程会诊、云端门诊、双向转诊等多形式线上服务“齐上阵”,让老年人感到更便利,让城市更加有温度。

她希望,让杭州这座城市既有领跑时代的“硬核科技”,更有暖到心坎的“民生温度”。

市政协委员张国顺:让鲜甜的“黄金果”成为百姓的“致富果”

配图5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

这段时间正是塘栖枇杷挂满枝头的时节。在临平区,一颗小小的枇杷可以为种植户户均增收近万元,既是鲜甜的“黄金果”,也是百姓的“致富果”。市政协委员、杭州临平塘栖枇杷行业协会会长张国顺带来了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招”。

“我深刻感受到农村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了。”他分享说,农民在“卖农产品”的同时,还能“卖风景”、“卖生态”、“卖情绪价值”,在让更多人遇见美好乡村的同时实现增收致富。一批批有知识、有情怀、有闯劲的年轻人来到乡村扎根,成为“新农人”,在乡村共富的舞台上展现身手、施展才华。

作为乡村产业的参与者,张国顺发挥自己经营大型农场以及担任行业协会会长的优势,积极引导塘栖枇杷种植的科研创新、技术推广和品质提升,推动枇杷向花茶、养生膏方、风味饮料等多种产品形态发展,带领农户把“小特产”发展为“大产业”。

“乡村是希望的田野,也是成就梦想的舞台。乡村振兴的路会越走越宽广,乡村共富的图景将无限美好。”张国顺信心满满。

市政协委员卢侃达:政企同心,携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配图6

对于杭州的民营企业而言,创新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更是生存题。市政协委员、杭州江东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侃达用创新、转型升级、履职三个关键词阐释了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创新,是时代的命题。民营企业因市场而生,靠创新而强。”

“转型升级,是发展的考题。”他以服务的企业为例,谈到企业以主业为基,积极引入新材料、生物制造、医疗服务等新兴领域项目,发展势头良好,证明了科技创新赋能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

“履职,是政协的实践题”,卢侃达表示,“作为企业家,我们坚守主业、守正创新;作为政协委员,我们搭建桥梁、建言献策。双重身份让我们既能感知市场脉搏和企业痛点,又能更好建言推动政策优化和落地。”

市政协委员吴佳:坚持“文化+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配图7

传统文化邂逅时代创新,在动漫游戏产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市政协委员、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佳认为,文化产业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坚持“文化+创新”。要让文化“活”起来,首先表达方式要创新。不管是《哪吒之魔童闹海》还是《黑神话:悟空》,都是通过对传统神话故事进行合理改编,以大家喜爱的影视、动漫、游戏、音乐等叙事方式呈现,让文化内涵可感知、可体验、可共鸣。

文化产业要创新发展,其次离不开技术手段的创新。在制作端,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自动生成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元素;在体验端,我们迭代裸眼3D技术,在各种文旅场景中为游客们提供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服务。

她相信,“创新驱动未来,杭州的动漫游戏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市政协委员胡蓉:以青春之名,架起杭港交流之桥

配图8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交流。今年的“杭港青少年交流共创计划”交流活动刚刚在杭州举行。

市政协委员、香港杭州政协之友联谊会常务理事、港艺国际文化交流(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蓉分享了这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故事——“杭港青少年交流共创计划”。

在香港杭州政协之友联谊会的统筹安排下,来自香港树仁大学的师生代表们顺利愉快地结束了在杭州5天的研学之旅。整个活动非常充实,行程覆盖了科技大厂探秘、历史古迹打卡、非遗体验等。胡蓉特别欣喜,因为有同学们私下里跟她交流:原本以为杭州只是课本里的“人间天堂”,来了才发现它是“科技新贵”与“文化顶流”的结合体。也有同学分享说:发现杭州紧跟潮流,就连西湖边的文创店都在玩AI设计。更有同学查阅起了杭州的就业政策,直呼想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短短5天时间,不仅让师生们爱上了杭州这座美丽城市。我想这就是妥妥的‘青少年流量密码’,能够让香港青少年更多感知祖国发展成就,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胡蓉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更美好的青春故事在杭港两地上演。

市政协委员周萍英:用好“联”的机制、放大“聚”的效应

配图9

用好“联”的机制、放大“聚”的效应,市政协委员、桐庐县政协主席周萍英讲述了政协委员们在市县联动机制的基础上,把一份份有温度、有分量的委员作业写在了乡村振兴的大地上。

在市政协“同心同杭”党建品牌引领下,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协党建联建服务点,将省市资源与县域实际精准对接。市政协在全国首创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桐庐政协同步建立了县级分中心,并创新打造“君山有约”履职品牌,发挥政协很近、委员很亲的“一线优势”,把履职平台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经营点里,建在群众身边。“艺福堂茶业”委员工作室助推成立“桐庐母岭桂花交易中心”,将当地的桂花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就这样把一份份有温度、有分量的委员作业写在了乡村振兴的大地上。

莪山是杭州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市政协36年来“换届换人不换点”,持续倾力帮扶,助推畲乡在发展中领跑、在共富中先行,成功创建了“中国畲族第一乡”。

“新时代政协工作当有所为,也大有可为。”周萍英为桐庐向大家发出邀约:“18分钟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到桐庐‘中国最美县’,感受山高水长的风韵,感知人民政协在县域的生动实践。”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吴越溪 林海燕/文 闫雨婷/摄   编辑:徐洁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