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挖掘城市潜力、提升城市魅力,成为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杭州两会期间,部分政协委员围绕文旅融合与城市发展主题,积极运用提案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从将《黑神话:悟空》艺术展转化为城市永久文化地标,到培育社区漫游新生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再到激活城市“青和力”打造“青年向往之城”……这些提案为杭州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灵感与活力,一起来看看!
将《黑神话:悟空》艺术展打造成杭州永久性文化地标,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5月14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发布公告,宣布将“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展”延期至7月25日,以满足公众持续高涨的观展期待和文化需求。
自今年4月10日向公众开放以来,该展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开展一月已累计接待观众逾13万人次,成为杭城现象级文化事件。这场融合传统美学与数字科技的文化盛宴,在市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桑万琛看来,不仅彰显了《黑神话:悟空》作为顶流的国际影响力,也彰显了杭州作为“文化之都”在高端文化供给与城市品牌输出上的巨大潜力。
他在提案中写道:建议将《黑神话:悟空》艺术展升级为杭州永久性文化展览,构建“文化IP+城市品牌+数字经济”三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杭州仍缺乏具有全球辨识度的文化展陈项目,而《黑神话:悟空》艺术展能够激发全民文化共鸣,具备成为城市文化名片的天然基因。”
对此,他建议:科学选址,实现“展城一体”;数字赋能,提升观展体验;打造“悟空文化周”、开发“悟空主题游线”等,开展国际传播。“政府统筹资源、企业协同创新、社会广泛参与,让‘悟空’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杭州声音的永恒文化符号。”
探索社区漫游新生态 激活文旅融合新引擎
民建市委会围绕杭州文旅融合发展提出建议,呼吁以“社区漫游”为突破口,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新场景,助力城市文旅产业升级。
提案指出,当前杭州社区漫游发展面临“运营主体多元复杂,出资和受益对应机制不明确”“居民与游客资源冲突”“资源统筹缺乏合力”等问题,需通过制度创新、跨界融合和数字技术赋能破局。
在制度设计上,提出“建立收益分配机制,激发运营主体活力”,整合政府、市场、高校等多方力量,打造文旅“金名片”;同时引育社区文化主理人团队,构建“轻商业、重交互”的差异化模式,并完善居民参与机制,“提升社区整体活力和凝聚力”。
跨界融合方面,建议探索“社区漫游+文化传承”“社区漫游+康养”“社区漫游+体育”等新模式,将非遗、健康、运动等元素融入漫游线路,形成“运动休闲跨界体验”。此外,数字技术可成为重要助力,如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催生市场化机制”,构建数字社区平台实现资源精准匹配,或创新“社区元宇宙”提供虚拟漫游体验。
社区漫游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让居民和游客享受到“沉浸式文化体验和社区共创共享体验”,为杭州文旅产业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激活城市“青和力”,助力打造“青年向往之城”
青年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近年来,杭州持续优化青年发展生态,以政策创新、产业升级和文化赋能,努力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市政协委员戚敏敏的提案由此展开。
他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仍面临住房成本高、创业支持不足、公共服务待完善等挑战。如何让青年“享在杭州、干在杭州、创在杭州、留在杭州”,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命题。
其中在文旅融合方面,戚敏敏提出打造城市青和名片,“利用清河坊、小河直街、塘栖古镇、闲林老街等特色街区,打造潮流新地标”,“借西湖、大运河营造魅力水岸生活”,戚敏敏强调要丰富青年文化生活,打造青年活动场景,为青年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通过挖掘南宋文化、吴越文化、茶文化等资源,讲好杭州文化故事;借鉴珠海“浪漫经济”、哈尔滨“冰雪IP”等成功案例,让城市凭借特色“出圈”,塑造独具辨识度的“青和名片”,让青年“留”在杭州。
正如建议所言,唯有持续优化青年发展生态,方能真正实现“筑得暖巢栖金凤”。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期待与青年共赴一场彼此成就的星辰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