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与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在创造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安全风险的产生。如何让人工智能朝着助人成长、与人为善的方向发展,确保人工智能始终安全可靠可控?
市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研究员、杭州安泉数智科技有限公司CEO黄进,长期专注于数据与人工智能安全领域,今年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创新服务高地的建议》。
黄进认为,杭州优质的创新土壤、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为“AI+安全”创新提供了广泛应用场景,“未来三到五年,杭州有望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创新服务高地。”依托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黄进正在带领安泉数智团队聚焦“AI+安全”领域持续探索,打造新一代数据与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创新技术体系。“我们也期待把握机遇,以‘AI+安全’赋能产业健康发展,让AI更好地为人服务。”
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公平,是顺应科技革命趋势、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但在支持“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同时,也需高度重视并主动规避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存在的过度依赖、算法偏见等问题。
对此,市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严从根建议,从“隐私保护”“安全可控”“透明可释”“公平全纳”“问责监督”“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原则出发,制定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评估指导建议和潜在风险清单,督促学校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评估做出前瞻性方案部署,开展基于应用场景的发展性评估,进一步指导学校因地制宜制定教育应用的具体限度。
“同时,还要提高师生的智能素养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严从根表示,教师和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是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和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