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代表通道”开启,8位市人大代表聚焦这些热点话题
发布时间:2025-05-24 09:21:36

一条通往民心的通道上,他们怀揣履职为民的共同情怀而来,结合实际,讲述履职故事,回应人民关切,传递奋进之声。

5月23日下午,8位市人大代表意气风发地踏上“代表通道”,接受媒体集中采访,为杭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

科学家团队要学会利益“共享”,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创新合力

配图1

仇旻团队孵化的第一个公司叫西湖仪器。创业初期,团队泛泛地把产品定位在半导体微纳加工仪器,市场方向并不明晰。在深入市场调研后发现,碳化硅衬底激光切片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痛点。于是,团队果断转型,填补产业链空白,最终产品深受欢迎。

通道上,仇旻感慨地说:“我们研发样机只用了三个月,但做出‘国内首台(套)’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设备,我们足足花了三年。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就是要做既有‘前瞻性’又有足够成熟度的新技术、新产品。”

仇旻认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一起参与,需要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共同创新,还需要懂管理、懂金融、懂营销的人一起干。“科学家团队一定要学会利益‘共享’,要让渡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的权益给合作方,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各方积极性,真正形成创新合力!”

市人大代表、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如申:

深耕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配图2

作为一家拥有12年历史的老牌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申昊科技研发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管廊钻的、水中潜的各类机器人,利用它的传感器、影像、超声波、红外,把数据回传到后台进行大数据分析,构建垂直的模型,来预判故障是否要提前发生。

“作为市人大代表,我积极献言建策,鼓励加大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科研投资力度,加大产学研深度融合,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把科技转化成生产力。还不断倡导‘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出去,让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陈如申说,自己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为杭州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市人大代表、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彦龙:

利用人工智能给基层“卸包袱”

配图3

科技如何赋能基层减负?孙彦龙建议分四步推进:

首先,把数据还给基层,建立全域数据目录与共享机制,推动数据直达基层,实现“一村一本账”。

其次,把算力和AI工具送到基层,建设“基层数据语料库”,训练懂基层工作的多模态政务大模型,同时开放算力资源,开发“基层填表机器人”,自动抓取数据并生成报表。

然后,砍掉不必要的报表,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同时实时监控数据调用次数,确保“数据自己跑腿”的比例超过90%。

最后,给村、社区配备“数字社工”,明确“数字社工”的岗位要求,规范作业流程。基层工作人员只需要管审核和沟通,其他杂活儿交给“数字社工”。

“希望杭州利用人工智能给基层卸包袱,数据上让机器人跑腿,工作上让AI分担,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责’。”孙彦龙说。

市人大代表、浙江同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军文:

技术向善是杭州科技创新的底色,也是我们的创业初心

配图4

“技术向善是杭州科技创新的底色,也是我们创业路上秉承的初心。”这些年,孙军文带领着团队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他们将算法模型积极应用到灵长类动物认知AI研究中,通过分析和研究大猩猩的行为细节和情感交流,探索大脑认知的奥秘。

还将算法模型应用到了生态环境领域,构建了城市级移动大气监测数据服务模型。“在杭州市主城区,我们将700辆出租车、公交车打造成为‘移动的城市鼻子’,不断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一秒捕捉一次空气污染物的微小变动,用算法赋能空气质量管控。”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和科技创业者,我将和团队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为杭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孙军文说。

市人大代表、上海建纬(杭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徐琼:

法规护航,美丽杭州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配图5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本次大会审议的《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正是以法治之力推进美丽杭州建设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名来自法律界的市人大代表,徐琼参与了三轮《条例(草案)》的意见征求,向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了十余条立法建议,均得到了认真回应。“立法机关在立法中汇聚了民智、凝聚了共识,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

徐琼表示,《条例(草案)》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和创新性,它将“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拓展到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是一部彰显时代特色、回应人民呼声、又充分吸收近年来成功经验,实现集成升华的法规,在打造与杭州城市定位相适应的地方法规体系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相信在这部前瞻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的地方性法规护航下,美丽杭州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市人大代表、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妇联主席蓝芳:

助力家乡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配图6

“在桐庐县莪山畲族乡,美丽乡村底色越来越鲜亮,乡村致富路径越来越广,畲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通道上,蓝芳幸福地分享着家乡的点滴。

在促进乡村共同富裕中,莪山畲族乡打造特色农产品,推动“共富工坊”发展,强化项目带动,在奋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中交出了畲乡的硬核答卷。当地强化文旅融合发展,深挖畲族文化内涵,将古老的畲族民俗风情如畲族歌舞、传统手工艺等融入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村干部,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推动莪山畲族乡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新时代美丽乡村见美、见富、见未来。”蓝芳信心满满地说道。

市人大代表、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蔡美强:

让青年群体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配图7

杭州是一座青春活力之城。去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决定》,将青年发展优势转化为城市跃升的动力。

“作为一名高校的市人大代表,我们更应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助力青年发展。”蔡美强说,去年钱塘区人大常委会在云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钱塘大学城人大代表联络站,来自高校的23名人大代表定期进站接待各所高校的青年学生,收集意见建议。对于一些青年人比较关心的问题,还会每月组织一场“青年·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多走到青年人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将他们的心声反映给人大和政府部门,然后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让青年群体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让杭州真正成为青年人的理想之城。”蔡美强说。

市人大代表、拱墅区健康城市建设指导中心副主任宋亚琴:

做民情民意的“传感器”、治理创新的“推动者”

配图8

去年,宋亚琴在市人代会上提交的“关于提高养老机构资源利用效率的建议”,成为了市人大首场“局长·代表面对面”建议办理协商会的议题。这让宋亚琴深刻感受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力量。“代表履职不是‘传声筒’,而是民情民意的‘传感器’和治理创新的‘推动者’,要让民意的涓涓细流与治理的澎湃江河‘双向奔赴’。”

今年,宋亚琴带来了《关于优化子女护理照料假制度的建议》,她建议将子女照料护理假的范围从患病住院的老人扩至80岁以上高龄老人或中重度失能老年人,从独生子女扩容至非独生子女等,对不同老人子女分类明确假期时间。同时在激励机制上保障单位和个人敢休能休,给老人多一些陪伴和照料,让夕阳红红得更加温暖和从容。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徐可   编辑:吴阳杰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