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两会关键词丨人形机器人赛道,浙江如何加速驶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5-01-15 12:51:59

浙江在线1月15日讯(记者 陈雷)能走、能跳、能干活,过去一年,你是否被这样“头脑”聪明、“四肢”灵活的人形机器人勾起过好奇心?

202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

当前,作为AI(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主要载体,能模仿人类动作表情及互动的人形机器人已成为科技竞争新高地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去年9月,浙江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人形机器人如何为人类生活“添彩”?浙江如何加速发展人形机器人这一未来产业新赛道?省两会期间,这一颇具“未来感”的话题成为了省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作为未来产业的前沿领域,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从概念验证到应用落地的技术拐点,发展势头强劲,正是发展未来产业很重要的突破口。”过去半年,来自科学技术界别的省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朱艺涵一直关注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在朱艺涵看来,当前市场上出现的ChatGPT等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工具多停留在文本、图像和视频等应用上,具体到人类生产生活场景中,人工智能的作用发挥需要一个更加实体化的载体,人形机器人便是这载体之一。

人形机器人正成为各地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的重点方向。在浙江,省内涌现了宇树科技等一批标志性企业。“我们发现,浙江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仍面临着整机企业数量偏少、核心技术仍有差距、应用场景比较简单等问题。”朱艺涵直言,以应用场景为例,目前浙江的人形机器人多用于研究,应用场景大多比较简单,实用性和普及程度还未达到广泛应用水平。

如何抢抓这一未来产业新赛道?朱艺涵建议,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突破、核心零部件批量化生产和典型场景应用,抢抓产业发展制高点。比如,以整机链主型企业为核心,建设全国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转换、产品研发、成果展示、测试验证等人形机器人产业平台,打造整机引领区。着眼关键技术突破,加快组建浙江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以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为核心,组织省内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等。

“在典型场景应用拓展上,目前我们人形机器人需要进行复杂场景的训练,希望通过筹建浙江具身智能数据中心和训练场,搭建全省动作数据库、物体知识库和数据采集平台等方式,提高人形机器人的多元场景处理能力。”朱艺涵说。

与朱艺涵一样,省政协委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何志伟也有一番思考。“AI技术发展到现在,要实现它的功能,需要通过赋予AI‘身体’与现实世界产生交互,这就是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委员驻地,何志伟告诉记者,具身智能作为一个优异“载体”,可集合算法等各项先进技术,应用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这正是他今年关注的重点。

以具身智能代表人形机器人发展为例,在调研中,何志伟则发现,除了芯片、力觉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急需关键突破外,当前浙江人形机器人发展仍面临着市场应用接受度不高、专业人才短缺等困扰。如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产品在制造、新能源、医疗等多领域应用时,其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成为用户和企业考量的因素,进而影响其商业化进程。

对此,何志伟建议:支持核心技术研发,比如促进产业链协同与集群化发展,推进人形机器人整机等核心产品的研发攻关及产业化,支持建设产业链中试平台、中试公共服务机构,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品化和产业化。

“在市场推广方面,可以推动具身智能在制造、养老陪护、家庭服务等场景的应用,比如支持人形机器人在多领域的商业化试水。”何志伟提议,还可以通过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技术研究、宣传和教育,打消用户顾虑,增强用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度。

推动浙江具身智能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素之一。如何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在何志伟看来,可以鼓励高校设置交叉学科,在培养方案中增加自主技术路线教学内容,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共同推进具身智能人才培养,“从人形机器人延伸到后面的具身智能产业,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我们期待通过推动这一产业发展,带动更多上下游产业乘势而上。”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陈雷   编辑:陈周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