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决定》于2024年4月30日审议通过,期间我市以打造青年发展之城、向往之地为目标,把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作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重大场景谋篇布局,以“春雨计划”为牵引,持续优化青年发展环境,让杭州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杭州更有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中期评估取得优秀成绩。在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中期评估中,我市获评A档(优秀),其中全域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推动青年发展元素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青年就业帮扶计划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新推出“青春议事厅”等被列入全国首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杭州经验做法在全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全会、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金砖国家青年峰会等作典型发言。
(二)青年发展指数全省领先。在浙江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发布的青年发展综合指数中,我市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均位居全省第一;13个区(县、市)中11个获评优秀等次,连续两年有6个区、县(市)位列全省前10位,其中2024年1月发布的青年发展指数滨江区、钱塘区、余杭区、萧山区获全省县(市、区)综合排名前四名,滨江区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县(市、区)综合排名第一。
(三)人才引进工作成果丰硕。2024年以来,我市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53万余名,新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134名、顶尖人才30名,新认定高层次人才4.1万名,全国首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落户杭州,连续14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世界城市名册》排名跃居全球第65位,创历史新高。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战略
一是高位推动,深入贯彻落实青年发展战略部署。市委把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作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重大场景,市委常委会先后6次听取汇报,时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刘捷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和《中国共青团》杂志上发表《杭州对青年更友好 青年在杭州更有为 打造青年心生向往、人生出彩、情感归属的梦想城市》署名文章,出席全市试点工作部署推进会并作重要讲话,代表杭州在全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全会上作交流发言,亲自关心指导出台“春雨计划”;姚高员市长专题调研“家门口青少年宫”和“青少年阳光成长驿站”建设工作并给予肯定,多次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作出批示;市委连续6次将试点工作写入全会报告、决定、实施意见,市政府2024年、2025年连续2年将试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领导先后对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作出批示43次(其中市委主要领导25次,市政府主要领导4次)。
二是高位谋划,构建具有杭州辨识度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围绕青年就业创业、住房安居、教育托育、婚恋生育等急难愁盼,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杭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市委办、市府办名义印发《关于实施“春雨计划”的意见》,构建“1314”服务体系;出台实施《杭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着力打造青年就业创业首选地、青年安居乐居新样板、青年品质生活新标杆、青年建功立业新作为等标志性成果,构建青年全链条服务体系。
三是高位统筹,营造全市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浓厚氛围。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纵深推进青年发展型区、县(市)建设,上城区提出打造“青年发展友好聚落”;拱墅区提出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西湖区提出打造“青年留杭第一区”,推出“青年人才十条”;滨江区提出打造“青”爱的城;萧山区提出打造“青年向往之城”,发布萧山“青春十条”,打响“青年萧山”品牌;余杭区提出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区样板;临平区提出要深化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钱塘区提出实施宜业钱塘青年人才集聚行动,加快打造青年人才集聚区;富阳区提出打造青年心生向往、人生出彩、情感归属的幸福城区;临安区提出打造“青临之城”;桐庐县提出打造青年发展型县域,实现青年成长与桐庐发展“双向奔赴”;淳安县出台实施“迎青”18条政策举措;建德市提出全力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城建设;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本地区的实施方案,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和实事项目,形成市县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聚焦青年优先发展,全面彰显城市青年元素
一是健全完善青年发展规划体系。时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刘捷书记两次在全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会议上对青年发展纳入规划提出要求,开展《杭州青年发展型城市实施路径研究》;在《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高保障性住房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建设比例、规划培育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等,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国家试点为契机,鼓励社区、园区自建嵌入式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将编制杭州市青年发展“十五五”规划纳入全市“十五五”规划一般专项规划内容。打造上城区青年路社区、拱墅区新天地商务社区、西湖区“青云里”园区、滨江区滨和社区、萧山区东巢艺术街区、余杭区良渚文化村·玉鸟集街区等青年发展型社区、园区、街区等基本单元112个。
二是着力增强城市文化对青年吸引力。发布杭州青年品牌LOGO、“青春弄潮 梦想启‘杭’”口号和《杭州青年发展蓝皮书》,推出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宣传片“青春,何以杭州”,成功举办2024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全面展示杭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成效,获新华社等媒体和《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深入推进杭州文旅“五大焕新”,新增国家一级博物馆5家、总数达12家、居全国第2,在全国率先推出“轻松游”行李服务改革,推出全国首个文旅智能体“杭小忆”,成功招引一批国际国内“顶流”演唱会、音乐会,西博会、茶博会、动漫节、文博会等成功举办,持续推动国漫、杭产游戏IP落地转化,打造青年友好的“知音”之城。
三是有效发挥青年友好政策集成效应。召开全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推进会暨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成立“春雨计划”工作专班,全面推进就业创业、住房保障、提高生活品质等重点指标任务实施,“春雨计划”入选2024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发布市民码(青年版),设置“春雨计划”专区,上线“入杭权益一张卡”,集成青荷礼包申领、文化旅游卡、体育健身卡、公交地铁等权益服务;选树各行业领域的城市体验官108名,开展“春雨计划”满意度调查评估,相关经验做法获国家发改委共富简报刊发推广;做深做实“青荷计划”中的“青荷游学、青荷云聘、青荷创赛、青荷乐业、青荷安居、青荷工程、青荷礼包、青荷对对”等八项举措;大力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不断提升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
(三)聚焦青年就业创业,全面助力青年筑梦圆梦
一是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引进。高质量实施“西湖明珠工程”,深化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全面打响“杭向未来”引才品牌,举办“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创客天下·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2024年以来发放大学生生活补贴35.1万人次、29.6亿元,租房补贴72.39万人次、36.20亿元,全市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53万人;创新推出农创客“五大行动”计划等,累计引育现代“新农人”3.4万人;深化“三定三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向符合条件的500余家企业新授权人才名额1.2万余个。
二是完善青年创新创业政策。持续深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全国首个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运行;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成果转化园(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建设“科技大脑+天堂e创”数字化平台,全市累计建设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61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5家,连续11年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全市运营孵化空间总面积超过650万平方米,入驻科技企业逾2.7万家,累计孵化科技企业逾4.5万家;首个国家实验室入轨运行,首个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试运行,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总数达33家;独角兽企业34家、居全国第4;连续3年居全球科技集群第14位;不断提升杭州全球青年人才中心服务能级,形成“1个中心+8个国内分中心+5个海外分中心”的人才服务矩阵,累计引进人才1802人、项目182个。
三是健全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出涵盖“找工作、想创业、享政策”等七大功能的“就业创业一张图”,创新推出“求职一体机”,让青年更便捷地“刷脸”找工作;持续举办“起跑春天”“潮聚杭州”“青春潮创”“万朵浪花”等活动,2024年以来推出岗位121万余个,提供见习岗位3.37万个、实习岗位3.9万个;推出“青荷驿站”,为来杭求职创业的青年提供7天(6晚)免费短期住宿和就业创业服务,入选2024年和2025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累计设立“青荷驿站”84个、房源3572套(间),服务19万人次,获央视等媒体报道;印发《杭州市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切实维护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两企三新”领域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聚焦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全面提升青年生活品质
一是稳步实施“青年安居”工程。加大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2024年,全市推出公租房实物配租房源10665套,发放公租房货币补贴18.13万户,推动17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落地、1.37万套房源入市。创新公积金缴存模式,2024年新增灵活就业人员建缴公积金16522人,支持近90万名缴存职工办理无房租赁提取公积金124.04亿元,同比增长59.29%,其中青年人、新市民18.81万人,合计金额44.62亿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减少房贷利息支出50亿元、惠及家庭90万户。推出“租房信息一张图”,展示租赁住房项目266个,房源8.7万套(间)。
二是大力建设“美好教育”。放宽随迁子女入学基本条件,居住登记满半年并凭借父母一方居住证即可办证申请入学,适龄儿童居住证持有人100%接受义务教育;深化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带动“教育共富”,连续6年将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2024年全市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96所,新增学位10.09万个;建成中小学校“示范食堂”192家;高标准落实“双减”政策,连续4年实施暑期托管服务,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共设立1385个托管服务点,惠及学生17.8万人次,有效解决双职工家长后顾之忧。升级打造102个“青年之家·青年夜校”特色阵地,累计开展课程1023门、6377节,覆盖服务超7.1万人,获央视等媒体报道。
三是优化提升青年婚恋育儿养老服务。整合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力量资源,打造“玫瑰婚典”“在杭州遇见你”“会·有缘”“公益红娘”等婚恋交友品牌,实施“婚恋幸福工程”等,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的教育和引导;贯彻落实《杭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全市累计发放孕产、育儿补助4.1亿元;建成基层生育咨询门诊50个,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推动普惠托育全覆盖,全市每千人托位数达4.7个,进一步降低青年生育养育负担;街道、社区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63家,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护理员27.6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71%,康养联合体乡镇(街道)覆盖率93.7%;老年食堂(助餐点)2300余家,有序推动900余家老年食堂转型为普惠型“社区食堂”“青邻食堂”。
四是纵深推进青少年阳光成长行动。深入实施青少年阳光成长三年行动,做好2024年任务分解,推进阳光热线、阳光普法等十大行动任务全部完成;完成2024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新建(提升)“家门口青少年宫”100个,累计开展课程13112节、覆盖12.94万人次,开展活动1073场、覆盖12.4万人次,建设“青少年阳光成长驿站”28个;创新推出“四点半学堂”,帮助解决青年子女接送难题;利用“金角银边”,全市累计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5900片,面积205万平方米;杭州足球学院正式揭牌,全球体育城市指数排名跻身全国前3、首次入围全球50强;开展“浙青年·爱运动”活动,参与320余万人次;落实学校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制度,选派1352名公安、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开展常态化联络服务,全市累计举办法治教育和安全宣讲7858场;组建心理健康守护员队伍141名,赴学校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游园会等活动1076场,服务青少年5.5万人次。
(五)聚焦青年建功,全面引导青年助力服务中心大局
一是组织青年积极助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加快壮大,涌现出宇树科技、深度求索、云深处、强脑科技、游戏科学、群核科技等一批现象级新锐创新企业,推荐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兴兴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杭州游科互动科技团队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4年全市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156家、总量跃居全省第一,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零的突破”;实施科技前沿领域重点攻关项目36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推荐40家集体报备全国级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举办2024年全市青工技能大赛、青工“五小”科技创新创效大赛,组建“千项万亿”工程青年服务队;推动15个青年团队成功申报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全市新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9234家。
二是组织青年积极助力城市社会治理。组织4.5万名“小青荷”志愿者圆满完成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第二届良渚论坛等59场重要赛会活动的保障任务,服务时数达37万小时;召开“小青荷”志愿者新闻发布会,推进227个后亚运“青年V站”常态化运行,广泛开展春运志愿服务“暖冬行动”、文明劝导、生态环保等服务,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公益创业赛中获得3金4银,获奖情况在全省排名第一。打造“青春议事厅”,招募“青年观察家”,6篇调研报告转化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00后走进协商民主”活动;举办“2024西湖金奖进青年活动启动会暨青年谈城市圆桌交流会”,征集助力城市发展金点子575个,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
三是组织青年积极助力城市文明新风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要求,创新开展“杭州青少年‘追随足迹’现场学”活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造“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杭青年·爱学习”品牌,选拔“杭州青年说”青年宣讲员3340余名,开展各类活动4000余场,覆盖50.1万人次,引领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组织青年积极投身“浙江有礼·最美杭州”市域文明新实践,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四是组织青年积极助力世界名城建设。组织青年积极参与第二届“良渚论坛”、首场“世界市长对话·杭州”及杭州国际日、杭州国际友城市长论坛、2024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第十六届“西湖·日月潭”两湖论坛等活动;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重要平台建设,新增会员5个;推进5家国际组织落户杭州,新增4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建成杭州国际友城馆,获评“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2名青年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上勇夺2枚金牌;开展亚欧青年领导人交流营、“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中韩青少年住家交流、华裔青年杭州行等活动,加强与港澳台青年代表团交流访问;《世界城市名册》排名跃居全球第65位,创历史新高。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政策知晓率有待提升。当前青年对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入杭权益一张卡”等直接受益的政策知晓率较高,但对“就业创业一张图”“租房信息一张图”等非直接受益的政策知晓率较低、关注度不高。
(二)部分政策覆盖面有待提升。当前应届毕业生的生活补贴、租房补贴等政策面向大学以上学历青年群体,“青荷礼包”已放宽年龄等条件,但大专以下学历青年群体希望也能够降低生活补贴、租房补贴等门槛。特别是,青年生活成本与收入水平矛盾凸显,面临住房成本高、通勤压力大的挑战,普遍对降低居住成本的需求比较强烈。
(三)新兴领域青年引领有待提升。当前新兴领域青年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利益诉求多样,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还不够有力有效,部门协同的合力不够明显,关爱服务和有效引领的举措有待进一步探索,该群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也有待挖掘。
(四)各区、县(市)发展不平衡。当前各区、县(市)都在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但存在横向不平衡的问题。有的区县青年创新创业活力有待提升,部分创业孵化平台功能单一,缺乏嵌入式服务,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获得的平台资源支持较少;有的区县在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上有待提升,部分核心区域、偏远地区、老旧小区的体育设施仍相对匮乏,难以满足青年需求。
四、下步打算
下一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市政府将持续推进《关于加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决定》落细落实,全力打造青年发展之城、向往之地。
(一)在健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上再提升。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青年发展工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完善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运行机制,持续发挥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作用,整合力量资源,推动“春雨计划”《杭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重点项目落细落实,聚力打造“青年就业创业首选地”“青年安居乐居新样板”“青年品质生活新标杆”“青年建功立业新作为”等标志性成果;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编制新一轮杭州市青年发展规划,不断丰富青年发展政策体系。
(二)在推动杭州对青年更友好上再提升。围绕青年高度关注的就业、住房等需求,全面落实稳就业政策,促进青年充分就业;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和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打好政策“组合拳”,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更大力度构建创业者的天堂和创新活力之城,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肥沃土壤;做深做实“青荷驿站”“家门口青少年宫”“青少年阳光成长驿站”等2025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打造青年夜校、婚恋交友等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新模式等受益面,推动“美好教育”提档升级,不断做优青年服务提升青年生活品质;加大“春雨计划”等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政策知晓率,让更多青年享受政策。
(三)在推动青年在杭州更有为上再提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红色根脉”传承者、守护者、践行者;聚焦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深化“青”字号品牌建设,积极弘扬志愿精神,发挥青年组织作用,鼓励支持青年在科技创新、共同富裕、深化改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领域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