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安排,现就我市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做一汇报:
近年来,杭州市紧扣国家、省关于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部署要求,以“站队融合、防救结合、以防为主、救早灭小”为目标,以省、市民生实事任务为抓手,以组织领导、工作运行、风险防控、应急处突、支撑保障等五大体系为支撑,创新推动应急消防在基层深度融合,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2024年10月30日,徐文光常务副省长赴上城区四季青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考察调研,对我市工作给予“真正深刻领会,真正融入嵌入,真正做实做细,做到了有底、保底、托底”的肯定。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承担全省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多场景智慧化应用、141体系迭代升级等多个试点;“新时代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创新的杭州实践”纳入全国市(地)级应急管理局局长专题研讨班课程;上城区、余杭区、富阳区有关做法入选应急管理部基层应急管理实践典型案例,相关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构建贯通到底的组织架构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是抓牢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的组织领导优势,明确全市191个乡镇(街道)全部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双负责,副书记分管应急消防管理工作,一名党委委员协助分管,定期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二是推动机构设立。以全省推进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191个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全覆盖。其中,156个应急消防管理站实现机构单设,35个在平安法治办公室挂牌运行,共配备专职人员1585人。三是强化力量下沉。推动建成区乡镇(街道)以“5分钟消防救援圈”建立区域微型消防站,非建成区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和区域微型消防站。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区域微型消防站392个、政府专职消防队62支,分别配备专职人员3030人、872人。
(二)完善高效协同的工作运行体系,拧紧责任“全链条”。一是工作职责清单化。推动乡镇(街道)按照“三管三必须”明确内设机构职责,应急消防管理站发挥“小安委办”“小防减救灾办”作用,统筹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等工作;政府专职消防队、区域微型消防站履行灭火救援、消防巡查和宣传教育等职责。二是队伍管理规范化。出台《杭州市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工作管理规定》,从队伍管理、教育培训、纪律监督等方面明确要求,进一步提升队伍规范化水平。三是工作机制制度化。建立统筹协调、宣传教育、联防联查等14项工作制度,平时应急消防管理站立足统筹管理,政府专职消防队和区域微型消防站立足防消联勤;战时统筹开展应急处置,实现“应消一体、站队一体、防消一体”。如滨江区浦沿街道建立联勤会商、联合检查、联动处置、联值备勤、联责追溯“五联”工作机制,强化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协调;富阳区万市镇实施“每周2次体能特训+每月1次实战联合演练”机制,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三)织密常态长效的风险防控体系,筑牢“第一道防线”。一是强化排查治理。推动应急消防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实时回流注册生产经营单位数据,分层分级分类开展巡查检查,发挥基层前哨探头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基层共巡查、服务64.3万家,发现整改隐患10.7万个。二是推进辅助执法。2024年指导基层办理安全生产执法案件1926件、消防执法案件1.7万件。2025年按照规定收回安全生产高频委托执法事项后,及时建立联动执法机制,指导应急消防管理站做好线索移交、执法辅助、跟踪隐患闭环等工作,由“执法者”转变为“核心辅助者”。今年6月以来,基层已移交违法线索57起,联动执法102起。三是深入“五进”宣教。推动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政府专职消防队、区域微型消防站加强应知应会科普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如萧山区戴村镇探索“应消站+体验馆”模式,以村为单位搭建应急消防互助圈。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安全宣讲培训3680次,组织应急演练4891场次、35.4万人次。
(四)锻造平战结合的应急处突体系,提升处突“硬实力”。一是深化救援力量建设。市级建立联训联演联战机制,将政府专职消防队、区域微型消防站纳入消防训练体系,统一开展岗前考核和指挥能力考评;全部配备119接处警终端,统一指挥调度。二是常态推进演练拉练。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辖区演练计划,每年组织1次综合性应急演练,开展防汛防台、森林灭火等专项演练;指导村社、企业开展应急演练拉练。市、区每月随机抽取乡镇(街道)开展可视化指挥调度实战演练和无脚本拉练,助力基层实战技能提升。三是强化应急救援处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消防管理站第一时间统筹政府专职消防队、区域微型消防站开展应急救援处置。今年以来,共参与火情扑救5060次,独立处置小火情2807起;汛期组织转移群众6530人,成功避险7起17人,其中淳安县中洲镇避险案例获应急管理部表扬。
(五)强化多元集成的支撑保障体系,激活治理“新动能”。一是加强培训提能。出台《杭州市基层应急消防人员培训大纲》,开展“四库一点”(专家师资库、“小教员”库、培训课件库、题库和实训点)建设,并通过比武竞赛活动,以赛促训、以赛提能。2024年以来累计培训基层应急消防人员16.9万人次。二是要素保障增能。推动95个应急消防管理站和26支政府专职消防队提质升级纳入2025年省、市民生实事项目,通过“硬投资+软建设”,推动装备配备,提升工作效能。三是推动数字赋能。打造“杭小应”智能体,开发“AI+隐患排查”“AI+短临提醒”“AI+宣传教育”等应用场景,赋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如余杭区良渚街道以企业安全生产服务创新应用为试点,打造AI赋能基层治理实战实效样板。在政务工作平台部署“杭州市防汛防台”浙政钉应用,实现指挥要素、监测预警、视频资源、叫应叫醒、隐患排查等综合应用,提升基层综合防御应对能力。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当前,虽然全市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运行时间不长,在作用发挥、队伍能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实战实效作用发挥不够。应急消防管理站作为新设机构,在实际运行中的作用发挥还存在不平衡,部分站所统筹力度偏弱,在需要多科室协作时,容易出现“单打独斗”局面,有效整合区域应急资源能力还不足。二是人员能力专业培训不够。应急消防管理站工作涵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对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目前各地应急消防实训场地条件有限,与国家消防救援训练基地配置存在明显差距,专项实战训练覆盖不广、频次不足,与实战要求存在差距。三是站队提质升级力度不够。目前95个应急消防管理站、26支政府专职消防队纳入民生实事提质升级建设,按要求配备了布控球、无人机等先进装备,但全市其余站队还缺少先进装备配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体实战效能发挥。
三、下一步工作
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进一步推动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强化统筹,完善机制,全力推动实战实效作用发挥。将提升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能力、强化实战实效作用发挥作为下一阶段核心任务,通过系统性、机制性建设,确保“小安委办”“小防减救灾办”作用充分发挥。重点推进应急消防工作在“141”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深化运行,加快推进“141”基层智治平台应急指挥板块建设,通过系统运行、线上流转、处置闭环,进一步固化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工作地位,提升统筹工作权威。
(二)系统培训,精准提能,全面锻造基层应急消防铁军。以《杭州市基层应急消防人员培训大纲(试行)》为纲领,精准化、实战化实施能力提升工程,重点聚焦应急救援、风险辨识、隐患排查三大核心能力,持续深化分层分级培训,确保全市基层应消人员轮训和专项培训全覆盖。常态化组织开展站队轮训、竞赛比武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基层站队实现从“有人员”到“有能力”的根本性转变,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三)加大投入,严格标准,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项目。加强对95个应急消防管理站和26支政府专职消防队提质升级建设任务的统筹和督导,确保符合民生实事项目验收标准,100%核验闭环、质量过硬。同时,提前谋划、主动作为,争取与省级同步,将其余站队纳入明年民生实事项目,继续加大投入,加强装备维护和更新换代,实现全市基层应急消防站和政府专职消防队提质升级全覆盖。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