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在杭州看见绿色中国
发布时间:2025-09-22 08:27:36

金秋时节的杭州,西湖波光潋滟,天目山层林叠翠,马可·波罗笔下“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的杭州,正迎来一场关乎人类与地球未来的生态盛会。

2025年9月22日至25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行。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将跨越山海,汇聚杭州,围绕“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展开深度对话。

这是个什么会?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成立,旨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MAB体系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每十年举办一届,直接决定未来十年全球生态保护的基本策略。

本届大会是中国首次承办这一国际会议,也是亚太地区的“第一次”,也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

大会将做什么?

审议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面向未来十年战略行动计划;发布《杭州宣言》,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大会落地中国、选择杭州,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号:国际社会高度认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期待“东方智慧”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本届大会将为国际社会搭建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汇聚全球生态治理智慧,共同谋划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也将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生物圈保护区有多美?

自1973年首次参与“人与生物圈计划”以来,中国已建成全球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最大规模的国家网络,有34个自然保护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总数位居亚洲第一。

这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为活跃的自然保护地。

在珠穆朗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我们见证“极境之美”。

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生物圈保护区,林海之上,海拔3800-4500米之间是高山草原,蒿草、蚤缀等珍稀植物生生不息;雪线以上,海拔5500-8000米地带,终年积雪不化。

在梵净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我们探索“神秘之美”。

这里有世界上同纬度带最大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活化石”珙桐在这里成片生长,“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仅在这里栖息繁衍,种群不足800只,守护着物种延续的火种。

在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我们触摸“古老之美”。

这里分布着全球同类树种中最高的金钱松、面积最大的柳杉古树群、最古老的野生银杏群落,以及稀有的仅存5株的野生天目铁木和仅存1株的野生羊角槭。

杭州何以成为中国“窗口”?

“中国,杭州!”

2023年6月12日,巴黎当地时间晚上6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5次会议审议,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办。

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

掌声背后,是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有人说,杭州有三张“金名片”:西湖景区、数字经济和生态文明。而真正让杭州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的,是这座城市“把整座城市当作生态保护区来打造”的远见与魄力。

二十年来,杭州持续实施“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城市湿地重焕生机;设立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探索GEP核算,让“千岛湖的每一滴水”都有生态价值;创立“生态警务”,为天目山立法……

更可贵的是,杭州市民自发成立“鸳鸯护卫队”,绿色志愿者超过3万人,共同构筑这座城市的生态基底。在杭州,保护生态已经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何以杭州”的答案,不仅是因为杭州把“生态”二字写进了发展基因里,更重要的是,杭州贡献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生态治理模式。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新安江模式”,已在全国23个省份推广;西溪湿地成为“城市湿地保护的中国样板”。国际湿地公约原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评价:“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宏大工程,为21世纪全球各地进行城市中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不仅关乎自然,也关乎每一个人。它关乎江河湖泊的水能否一直清澈,关乎夏天能否常见繁星,关乎下一代能否在山水之间听到鹿鸣和鸟叫。

作为大会举办城市,杭州正持续通过实施西湖、西溪、大运河等综合保护工程,筑牢野生动植物的“生命家园”。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