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答卷 :半山一湾碧水映蝶变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8-12 15:52   

杭钢河畔,杨柳依依,河水清澈见底。垂钓者张建华轻松抛出鱼竿——二十年前,他绝不会在此驻足。那时的杭钢河,是重工业轰鸣的血管,也是周边居民心头的隐痛:“河水发黑发臭,夏天连窗户都不敢开。” 而如今,这条曾背负沉重工业印记的河流,在“两山”理念的春风中彻底苏醒,成为半山区域转型最生动的注脚。

二十载光阴流转,拱墅区半山区块的水系,从工业锈带悄然蜕变为城市秀带。杭钢河的涅槃只是序章,一场以“水”为脉的绿色变革正在这里全面铺开。

从“锈水”到清流:杭钢河的涅槃重生

杭钢河的蜕变,是半山“治水先治污”决心的缩影。作为杭州钢铁集团曾经的工业“血脉”,它承载着几代工人的记忆,也饱受污染之苦。老工人李国富回忆,那时连河边的泥土都浸着油污味,鱼虾绝迹。

随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壮士断腕般的行动随之展开。杭钢半山基地整体搬迁,为河流“减负”。拱墅区同步打响治水攻坚战: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生态修复……一系列组合拳让杭钢河重焕生机。

“治理杭钢河,关键在于源头减负和系统治理。”拱墅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在采访时指出,“杭钢半山基地的顺利关停搬迁,是减轻区域环境负荷的关键一步。随后,我们实施了彻底的清淤疏浚工程,累计清除污染底泥数十万立方米,并同步推进了覆盖全域的截污纳管体系建设,确保污水不入河。” 此外,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也至关重要,“我们引入了沉水植物、构建了生态浮岛,利用自然的力量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如今,杭钢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昔日的“锈水”变成了真正的清流。“这水干净得能映出人影,钓上来的鱼也敢放心拿回家吃了。”张建华的感慨,是对治水成效最朴实的肯定。

智慧赋能:上塘河的新“水”平

告别杭钢河的历史负重,智慧治水在上塘河畔书写崭新篇章。这条穿城而过的古老运河,在科技加持下焕发新生机。

在拱墅区智慧治水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全区河湖的“生命体征”——水位、流速、水质、排污口状况……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调取任一河段的高清画面。拱墅区创新推出“智慧河长”系统,为传统“河长制”插上科技翅膀。河长们通过手机APP即可高效巡河、上报问题、处理事件。

“以前发现问题主要靠眼睛看、鼻子闻,效率低还容易遗漏。现在有了‘电子眼’和智慧平台,水下的异常排放都逃不过。”一位基层河长感慨科技带来的精准高效。智慧治水不仅提升了效能,更构建起全天候、立体化的水生态守护网。

水环境的持续改善,为上塘河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如今,入夜后的上塘河畔流光溢彩,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如梦上塘》在此精彩上演。桨声灯影里,千年运河的历史画卷在水幕与光影中徐徐展开,悠扬的评弹唱腔伴着水波荡漾。市民游客泛舟河上,或沿岸驻足,在清凉的夜风中尽享这场依托清澈活水呈现的视听盛宴。

这场常态化上演的文化大戏,不仅点亮了运河之夜,更成为治水成效转化为高品质文化供给、提升人居生活幸福感的最生动注脚,让古老运河焕发出令人沉醉的现代风采。

幸福流淌:下塘河畔的烟火人间

治水成效最终要由人民评判。在下塘河畔,幸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

傍晚时分,新修的亲水绿道上,居民们或悠闲散步,或凭栏观景。孩子们在家长看护下,在浅水区欢快地踩着鹅卵石,笑声与流水声交织成韵。沿岸精心设计的景观小品、休憩座椅和儿童游乐设施,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家门口的公园”。

“以前河边脏乱差,带孙子根本没地方玩。现在大变样了,水干净,风景好,我们几乎天天来!”带着小孙子散步的刘奶奶脸上洋溢着满足。她指着不远处正在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你看,年轻人也爱来这里取景了,多漂亮!” 水环境的蝶变,实实在在转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下塘河的整治提升,核心目标就是提升沿岸居民的宜居品质。”半山街道工作人员表示,“我们通过河道清淤、驳岸生态化改造、滨水绿道贯通、亲水平台和休憩设施增设等一系列工程,将昔日的‘脏乱差’死角,变成了集生态、休闲、景观于一体的活力空间。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滨水环境改善已成为近年来辖区群众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半山水韵:一幅流动的绿色答卷

二十年治水兴城,半山的水系已成为流淌的生态财富。从被遗忘的工业“锈带”到人人向往的城市“秀带”,半山之水折射出的,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嬗变。当潺潺清流取代了黑臭水体,当智慧赋能取代了人海战术,当幸福笑容取代了抱怨叹息——这份以水为墨的答卷,正在半山区块的土地上徐徐铺展。

半山的水韵故事远未结束。未来,这份流动的绿色答卷,将继续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书写更动人的篇章。

来源:  作者:记者 郑维维  编辑:郑维维
返回
二十载光阴流转,拱墅区半山区块的水系,从工业锈带悄然蜕变为城市秀带。杭钢河的涅槃只是序章,一场以“水”为脉的绿色变革正在这里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