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蜀山:知章故里话振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6-22 08:30:00 Tue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6000多年前,马家浜文化先民在蜀山街道创造灿烂的文明历史,为后人留下了悠久深厚、意韵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1000多年前,86岁辞官回家的唐代诗人贺知章回到文笔峰下的蜀山街道,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时光穿梭千年,贺知章留给蜀山的除了传世名句,还有勤学重孝情系家乡等“知章文化”精神,他的家乡亦成为了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

从马家浜文化,到贺知章故里,读的是历史,探的是未来——

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拥有多元文化的蜀山街道将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用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让党建工作与城市发展同向而行,让历史与时代交相辉映,让城市与文化同频共振,把特色优势变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行亮点。

新“窗口”

城市之美,在乎“山水”之间。

蜀山有“山”。清代举人郭伦的《萧山赋》中曾提到“文笔环季真之宅”。文中的“文笔”就是文笔峰,季真则是贺知章的字。当年,贺知章或许就是从三江口回转至文笔峰下,系船上岸,解开了50年思家之苦。

蜀山有“水”。凭借着湘湖之畔的区位优势,蜀山已被划入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当“三江汇”按下杭州“南启”的快进键,地处城市南窗口的蜀山也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就在本月初,杭州市湘湖·三江汇党建联盟正式成立。依托这个红色“朋友圈”,蜀山与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的其他11个乡镇(街道)迎来了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牵手”。而此次“牵手”的主题,就是在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探索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主动接受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辐射”,另一方面,蜀山也在不断审视未来发展方向。随着蜀山进入“后拆迁”时代,城市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期,浙大二院总部院区、城市文化公园等区级重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西河路、南三路、蜀山西路、小白线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鲁公桥、祝家桥安置房范围内用地顺利完成交地1750亩。同时,打通南三路、南四路、西河路、蜀山路、风情大道等关键交通节点,完善交通脉络。

腾出了发展空间,打开“城市框架”后,蜀山街道围绕“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发展导向,提出了“城市南窗口,卧城新蜀山”的发展定位,“文化源起地、创新实践地、美丽宜居城、幸福未来城”的“两地两城”发展目标和以国际健康小镇、文创旅游长廊、智能制造园区为三大重点产业板块,以城市功能区为重要人居板块的“3+1”产城融合发展格局。

具体来说,就是以产业优势打好“创业牌”,发挥名人效应打好文化牌,抓好民生工程打好“幸福牌”、完善体制机制打好“党建牌”,不断筑牢共同富裕最扎实的基础、擦亮共同富裕最亮丽的底色。

蜀山不仅要搅动南部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绘就三江汇湘湖卧城板块“群虎争雄”的奋斗画卷;更要把握杭州市域一体化和拥江发展的“大势所趋”,握指成拳形成蜀山发展的整体优势。

亮“底色”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是一座城市的“底色”。

最近,一个身穿唐代特色服饰、左手摇着一把印有“贺知章”的扇子,右手执起一支毛笔的漫画版贺知章形象正式“出炉”,让知章故里有了卡通形象“代言人”。

以动漫形式讲好“知章故事”,是蜀山街道擦亮文化底色、涵养城市气质的一个缩影。作为贺知章的故土,萧山区蜀山街道从去年起提出了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源起地建设目标,通过设计贺知章动漫形象、拍摄《诗狂贺知章》纪录片,启动贺知章纪念馆建设,开展古迹保护修缮,努力挖掘、传承和弘扬已经绵延了1300余年的诗路文化。

如今,“知章文化”对于蜀山来说早已不是阳春白雪的学术名词,它就活在城市空间里,活在居民的日子里,也活在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们的眼睛和记忆里。

在知章村,借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的“东风”,当地计划将打造贺知章纪念馆、“甲科济美”牌坊、等多个场景,并将其串联成“知章文化”实景文旅线;在中小学课堂上,一系列知章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文化展板、古诗诵读、爸爸古诗团等活动,推动贺知章文化在青少年儿童群体广为传播。

越是历史的,就越有辨识度,越有独特魅力。为打响“文化牌”,蜀山已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承载最美湘湖畔、诗狂贺知章的丰富内容,积极推进“文旅+”新兴业态,探寻更多彰显文化魅力的方式和方法,让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共赢”。

一方面,通过老工业遗存的转型、升级,蜀山引入了“WAKE UP”幻行艺术空间、T6艺术空间等文创项目,在湘湖畔布局了一条彰显独特韵味的文创旅游长廊。,打造湘湖旅游蜀山板块的特色文旅IP;另一方面,借助现代名人之力,由黄亚洲、郁康淳等领衔的黄亚洲书院、中国(亚太)数智影视文化产业园暨蜀山7*24影视文化未来社区也在为蜀山建起全新的文化地标。

见“未来”

学史鉴今、借史创新。传承历史对于蜀山来说不仅在于彰显城市个性,更在于布局未来。

今年上半年,5名来自蜀山街道的招商人员北上“学艺”,跟着杭州湾信息港投促部一同看企业、谈项目。在此之前,信息港与蜀山达成共识,合作共建杭州湾信息港·蜀山未来城,打造信息港十一期。

在这里,蜀山锚定的“未来”是争取通过五年时间实现蜀山未来城创造财政税收2亿元以上,带动项目投资超10亿元以上,新增上市企业1家以上,引进龙头企业4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200家以上。

很多时候,高端产业的引入与当地城市的发展之变往往是同向而行、一拍即合的。

距离蜀山未来城一公里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总部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以此为核心,萧山“4286”产业载体建设中的“8个特色小镇”之一的国际健康小镇建设也已蓄势待发。

以“台湾城”旧园区进行有机更新为例,这里计划投资5亿元打造国际健康小镇范围内具有相当聚合力的生命科技产业基地,预计实现营收10亿元,实现税收8000万元。

事实上,国际健康小镇带动的不仅是生物经济产业的大发展,它同样辐射带动蜀山现有桥头陈工业园区提升、小微企业园建设和村级留用地开发,以点带面布局全域产业平台。

作为蜀山工业“老大哥”,亚太机电建起了6个研究所,吸纳科技型企业40余家,掌握20余项专利授权,在线控底盘技术、智能驾驶、轮毂电机等多个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行业话语权。

如果说一个城市的活力,来自于产业;那么一个城市宜居的程度则在于能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蜀山正在从打通断头路、环境整治攻坚、民生保障攻坚等方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除了新开工建设安置房2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安置房30万平方米以上,安置农户400户以上,蜀山还将竣工市政道路3条,开工建设市政道路4条,打通关键交通节点5处,不断完善其他配套,锻造和涵养整体的城市品质。

利用党群服务中心这个彰显红色气质、凝聚信仰力量、引领干事创业的“红色港湾”,蜀山街道把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化“民情双访”工作。一年多来共计服务党员群众10万人次,月均人流量达1.3万次,让共同富裕在蜀山看得见、摸得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历史看蜀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艺气息”,让这座城独具风韵;从未来看蜀山,新经济、新能级撑起卧城蜀山产城融合新高度,汇聚起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让这座城 “剧透”无限可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金婷婷 章立立 曹慧娜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