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通看戴村,它有两个“杭州时间”至关重要。一个是2022年4月,时代高架南延线力争交付。另一个是2025年,杭州中环计划全线通车。这两条高架,交汇在戴村,让戴村真正意义上进入杭州城市核心区30分钟生活圈,更让戴村成为颇具“枢纽意义”的中环小镇。
也是这30分钟,开始了戴村的无限可能。
新时代 戴村红
从滨江出发,沿着时代高架一路南行,经过杭黄高铁后,一座颇具城市味道的建筑群映入眼帘,恰如戴村版的“梦想小镇”。这是时代大道到戴村的“第一站”——今年年初试运营的时代邻里街,它原先是10家低小散的旧厂房,占地约33亩,前年全部征迁收回后,镇里将其整体改造,由此焕然新生了“时代邻里街”。
6月18日,戴村镇档案史料馆也选择在这里开馆,一幢占地200平方米的两层建筑,用图片和实物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在戴村的这一段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是萧山首个乡镇(街道)级“四史馆”。
于戴村来讲,早在1988年,它就入选革命老区,是萧山抗日战争重要根据地,涌现了沈佩兰等一大批“保家卫国”爱国人士,书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戴村是萧山南部重要经济片区之一。最近十余年,戴村以发展云石旅游为总牵引,吹响美丽经济号角。进入新时代后,戴村则提出“杭州南花园、城市新阳台”的城镇口号,其发展开始进入“杭州视野”。
戴村镇主要负责人表示:“四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基因是我们的根。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我们也把学‘四史’与破解发展难题结合起来,在新发展阶段续写戴村新篇章,并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近年来,戴村不断挖掘和提炼红色文化,沈佩兰故居、佛山红色纪念馆、郭汉城旧居、后郑农会、绿衫野屋等红色文化展馆不断涌现,历史建筑物修缮量位居萧山第一,这让红色文化“活”了起来,“红色根脉”更焕新春,红色品牌逐渐打响。另外,戴村也在打造“文物监管小脑”,让红色文化智慧监管有了数据“底座”。
接下来,戴村将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旅游+”行动,串联起旅游、研学、团建等活动线路,进一步处理好“拆旧”和“建新”的关系,在合理利用文物上继续进行探索。
“云上戴村”
新时代,戴村红,红色乡村更红。
5月21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考察戴村镇佛山村,了解该村利用数字化手段促进乡村善治工作的做法。近年来,佛山村通过工分和信用分评定村民为村庄发展作出的贡献,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和建设。某种角度看,佛山村已经进入了国家部委的视野。
而佛山红,起于美丽乡村。2018年,佛山村开启一场声势浩大的“空间重构”,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老村的农户陆续搬到这里,而老宅基地则变成耕地。这一“空间大挪移”,让佛山村的耕地面积和集体收入“双丰收”,拿到1000多万元补助,一举摘掉“薄弱村”帽子。这也是“佛山红”的第一桶金,村里将其全部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换回一个“杭派村落”。而“佛山红”的传奇并非如此简单,美丽变成了“流量”,沿着通往山顶的林道,是一路惊喜。从红色纪念馆、佛山公社,到半山腰即将运营的峡谷漂流,再到山顶的云石滑翔伞,串联成一部引人入胜的“佛山新流量故事”。
村书记钟望达还很期待:“有投资商想跟村里合作打造一场小山村的灯光秀,结合即将开启的云石峡谷漂流,开启沉浸式夜游模式,点亮乡村夜经济。”
从“佛山红”,可以看到一个“云上戴村”。
近些年,数十公里长的林道贯通后,叩开了戴村近6万亩森林公园的“新时代之门”。站在通往萧山最高峰船坞山的铜盘顶上,整个戴村尽收眼底,边上就是网红景点高空秋千,林道一侧的车辆则绵延一公里长。最近,有摄影爱好者“盯”上了早晨的铜盘顶,云雾翻滚,犹如仙境,他们迎接着云石的第一缕阳光。从哪个角度看戴村更美?在摄影师眼中,答案就在“云上”。
当然,林道也把戴村、义桥、富阳渔山等三江汇流区域的山林串联起来,未来将形成一个有着独特韵味的旅游景区,真正成为“杭州南花园”。“步步是景,入眼皆画”的戴村,正把美丽资源变为美丽经济。戴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借亚运之势,戴村将积极举办更多与亚运相契合的高端体育赛事,积极培育戴村自主IP赛事品牌,推动戴村郊野运动品牌做大做强。
而“云上戴村”的另一种解读,则是数字乡村治理模式。以戴村“映山红”计划为平台,戴村紧盯乡村治理难题,融入“区块链思维”,将村民自治与政府导治连接起来,通过政府导治“小齿轮”带动村民自治“大齿轮”有效转动,能实现基层自治、法治和德治高效融合,从而推动乡村治理迈向更高层级。另外,该平台也积极与党建引领、纠纷调解、清廉村社等结合起来,让数字乡村治理模式做深做实。目前,“映山红”计划2.0版本“戴村工分宝”已实现镇域22个村全覆盖,仅5月份就发放工分逾97万分,日均活跃人数达2900人。领到工分的村民也可以到工分商城换取土特产和网红旅游景点、非遗技艺传承等兑换券、打折券等。
风从三江来
当然,对于未来,戴村主政者始终以清醒状态不断“赶考”。
戴村发展势头很好,但仍然面临产业基础薄弱、缺少龙头企业支撑、城市综合能级还需提升等“短板”。如何破题?风口在“三江”,从三江汇流区域到萧山南部乡镇,沿着时代大道,劲吹科创风。
2020年9月,沿着时代大道,一个5.36平方公里的区域上升为萧山区级战略,谋划建设“三江创智小镇”,其中戴村早两年布局的V智造产业社区也在其中。目前,数字产业等14个项目已落户小镇。这是萧山平台经济创新的一块“试验田”,其最大共识,在于能带动萧山南部从“产业洼地”迈向“产业高地”,实现美丽乡村与产业共同发展、融合共生。而时代邻里街则是这座三江小镇首家智能化共享商业中心,兼具研发、路演、文创、会客和展示互动等功能。
这只是开始。戴村产业社区融入区级平台后,还将大力引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突出5G、人工智能,以信创硬件带动精密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两大关联产业。接下来,戴村将推动三宗产业用地全面开建,全力保障浙报数字文化创业中心、银泰农旅小镇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加快104亩工业用地招商和出让进程,积极招引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另外,戴村也以“亚运兴城”为契机,开展“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行动,通过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五水共治和垃圾分类等工作,让“杭州南花园、城市新阳台”焕发新机。
上一轮,银泰来了,威亚国际学校来了,品牌开发商来了,戴村有了“城”的雏形。下一轮,乘三江汇未来城市实践区建设东风,戴村将叩开新格局,打造绿意盎然的美好空间 、宜居宜游的惬意山居和独具新意的产业平台,“杭州南花园,城市新阳台”将真正成为新时代戴村全面展示“头雁风采”的金名片。
正如三江创智小镇的定位“数创高地、生态智谷”所表达的,戴村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当青年企业家、创客遇见仙女湖、遇见云石林道,本身就是宏大的IP,并由此期待它们碰撞出创新创业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