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e周观察>2014双十一 你给几颗星?>双十一 透过数据看>
“炒信”:是不是阿喀琉斯之踵?
2014年11月13日 17:16:51 星期四

    记者采访了解到,仅2013年淘宝网络安全部门查获虚假交易买家账号就达800万家,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冰山一角

    职业“炒信”买家至少数万人

    家住杭州的网民小胡这几天很忙,他每天夜以继日地在网上点击购买大量的商品,给不同商家好评。不过,他所参与的每次网络消费都是虚构的,而且,他不用付钱,收到的邮包也都是空的。小胡是一名“炒信”职业买家,他的工作就是通过虚假的网络交易,让电商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信用等级。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余伟民告诉记者:“仅2013年,淘宝网络安全部门查获虚假交易卖家就约有120万家,涉及交易约5亿笔,查获虚假交易买家账号有800万家,交易额超过100亿元。职业‘炒信’买家保守统计有数万人。而这仅仅是已发现的冰山一角。”

    灰色产业

    呈人员职业化流程专业化特点

    浙江省网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买卖双方虚假交易的巨大需求及高额获利,催生了一个从广告发布到快递乃至交易的“炒信”产业链,并呈现出职业化、专业化的特点。

    2014年5月下旬,浙江公安机关对江苏盐城人李某组建经营的“零距网商联盟”展开调查,查明其运作模式:卖家进入“炒信”平台的首要条件就是报名;报名之后会有专门的所谓管理人员给予报名表;并根据卖家的等级缴纳管理费用。通过审核之后,每一位卖家会被分入对应的“语音房间”,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发布需要炒作的产品、价格、销售数量。随后会有买家操手根据卖家需求接下这笔虚假交易。通过模仿真实买家的行为:搜索、查看、交谈、拍下物品、付款、收货、好评,从而形成一次虚假交易。

    卖家不仅仅会通过线下返还买家支付的金额,还会支付买家操手物品交易额的3%至10%不等的佣金。而组织者则从整个环节中获取入盟费、保证金等资金。

    司法实践

    急需填补法律“空隙”

    “没有什么法律法规说开办‘炒信’网站是违法的,淘宝的信用体系只是一个企业内部的规定,不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淘宝只能对其商户进行处罚。”一名曾在“炒信”网站工作过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炒信”从业人员有恃无恐的态度,也折射出网购企业的无奈。余伟民说:“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对‘炒信’类案件以非法经营罪定罪量刑全国尚无判例,希望司法机关能及时出具指导性法律意见。”

 

来源:新华社 作者: 编辑:郑维维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