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e周观察>2014双十一 你给几颗星?>双十一 透过数据看>
“双十一”:蛋糕怎么分?
2014年11月14日 11:13:50 星期五

 
 

    又临“双十一”,又到了电商们使出浑身解数的时候。

  早在十月上旬,阿里巴巴[微博]就以大家电预售打响了2014“双十一”促销的第一枪,随后,京东、苏宁、国美、亚马逊[微博]中国等都相继宣战。

  不过,让这场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的,还属围绕“双十一”商标进行的口水战。先是阿里巴巴对外发布了一封《通告函》,称“双十一”是其注册商标,要求各大媒体不要为其他电商企业发布带有“双十一”字样的内容,否则构成侵权。

    据悉,“双11”、“双十一”、“双十一狂欢节”、“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双11网购狂欢节”这六个商标早已于2011年11月1日已被阿里申请注册,而"11.11"尚未被注册。一时间,阿里“釜底抽薪”注册“双十一”引发了电商们的集体讨伐。根据京东的说法,阿里的这一行为“有违互联网精神,是以法律之名,行垄断之实。”苏宁也表示,阿里的做法合法合规,但手段不义。随着事情的推进,很快又有人爆料,其实早在2012年,京东就已经对“京东双十一”申请了专利注册。

  事实上,商家们并没有放弃这大好的宣传机会,“双十一”未到,就已湮没在口水战中。这也让人不禁发问,“双十一”到底属于谁?

  的确,诸如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在该节日中获利颇丰,没有不宣传的理由。在2012年“双十一”期间,天猫[微博]当天的销售额就达到191亿元,2013年“双十一”其当日销售额更是达到351亿元。有预测称,今年购物节作为阿里上市后的第一个“双十一”,天猫本次销售额有望达到近500亿元。

  无独有偶,快递行业也借“双十一”发展迅速。在2013年“双十一”期间,国内电商快递业务总量达到3.46亿件。据国家邮政总局预测,今年“双十一”期间全行业处理的快递业务量将超过5.1亿件,同比增幅达到50%。

  只是,消费者怎么样了呢?被各大网站的疯狂宣传迷了双眼,疲于思考,无所谓辨别真伪,买回一堆也许既不需要,质量又有问题的商品。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后,消费者的退货率已达25%,部分商家更高达40%。

  高退货率也带来了不少后遗症。消费者买了一堆无用的商品,购物体验大打折扣,消费质量下降;商家在前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精力去拼营销,后期还要处理各种退货问题;因为“爆仓”原因,很多快件动辄会耽误一周甚至更久,这对于快递公司的口碑也是极大的伤害。

  原本应全民快乐购物的“双十一”,却变成了一个劳民伤财的营销场。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所言,“双十一”永远都是一个开放的节日,属于一起努力的全体参与者。

  所以,电商们的营销应符合实际,打出能够兑现的宣传,而非一昧以低价吸引消费者。消费者也应理性购物,在这已成为全名狂欢节的“双十一”,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

  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也带动了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整体发展。电商只有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发掘自身优势,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越走越远。而无论是“双十一”,“双十二”,抑或平凡的每一天,都不属于任何人,因为在互联网的语境下,这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节日。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 编辑:郑维维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