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们身边的一弯碧水,休憩的港湾和航运的伙伴;她是流淌千年的文明地标、交通要道;她也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眼中“震撼”和“印象深刻”的代名词。

卡塔尔时间6月22日9时33分(北京时间 6月22日14时33分),经过两天的等待,多哈的小木槌郑重落下,中国大运河当选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载誉而归的大运河,缓缓流淌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4年专题>>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现场直击>>
八载历程 两昼夜等待 一朝梦圆
 
2014-06-22 14:35:16   杭州网

她是我们身边的一弯碧水,休憩的港湾和航运的伙伴;

她是流淌千年的文明地标、交通要道;

她也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眼中“震撼”和“印象深刻”的代名词。

卡塔尔时间6月22日9时33分(北京时间 6月22日14时33分),经过两天的等待,多哈的小木槌郑重落下,中国大运河当选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

载誉而归的大运河,缓缓流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杭州网讯 北京时间6月22日14时33分,经过两天的等待和排队的波折,卡塔尔多哈终于传来喜讯: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成为中国的第46个世界遗产。

运河申遗 一出跌宕起伏的悬疑剧

“等待”是运河申遗过程的关键词,两天时间里,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月15日至2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会议集中审议世界各地36处遗产提名地,来自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800多人参加会议。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讨论36项申请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单的项目,并审议共计981处遗产中的100多处遗产的保护状况。

按照大会的审议排位,以首字母为顺序,大运河申遗排在第8个待审。

北京时间20日晚上11点55分,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委员会对等待了一天的记者发来消息,审议流程只进行到第4个项目,运河的申遗流程被排到了第二天上午,也就是北京时间6月21日的下午。

北京时间6月21日下午2点,也就是多哈时间上午9点,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重新排序:伊拉克的埃尔比勒城堡、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古城、阿联酋的迪拜河,第四个是中国大运河。这天的等待持续到北京时间晚上6点,前方的专家们进入午间休息环节,直到多哈时间下午3点,也就是北京时间晚上8点,申遗审议继续。

这个时候,假新闻出现了:有网友在微博上发捷报,称“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随后不久,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委员会第一时间辟谣。

坐等捷报的情绪,犹如在薄雾弥漫的夜晚等待江上的一班客船,船上的灯火透过薄雾若隐若现,船只却迟迟不现身,细雨打湿了脸。

前方消息传来,21日发生了多次意外,先是日本当天上午插队,到了下午,墨西哥、德国、韩国、缅甸四国也纷纷被安排到了中国前面,运河申遗项目的审议从原本的第四位,被一直推到了晚上。

北京时间晚上9点50分左右,杭州市运河综保委会发来确切消息:6月21日的会议将不再审议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计划排在6月22日。

6月22日14时33分,经历两天的等待和波折,多哈的小木槌终于落下: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成为中国的第46个世界遗产。

申遗委员如何评价大运河? 震撼、令人印象深刻

卡塔尔时间6月22日9时33分(北京时间 6月22日14时33分),中国大运河审议进入大会议程。

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代表国际评估机构对中国大运河内涵、价值、保护管理情况、评估意见和结论进行了介绍。随后,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委员国中的12个国家的代表,即牙买加、印度、哈萨卡斯坦、马来西亚、葡萄牙、黎巴嫩、波兰、阿尔及利亚、土耳其、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德国对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申遗材料中,运河的这些特质震撼了大会委员:

世界上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漕运”)安全,以达到稳定政权、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和管理的巨大工程体系;

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阶段,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

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委员们对中国大运河项目均给予了很高评价,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有的代表用“震撼”、“令人印象深刻”等语言来形容他们对中国大运河的感受,最后各成员国代表一致赞同将京杭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申遗 是一条走过8年的路

运河申遗,从2006年开始,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会议发言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 “大运河的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

资料显示,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此次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这些遗产根据地理分布情况,分别位于31个遗产区内,涉及8个省、直辖市,沿线27个城市。遗产区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面积为 54263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的总面积为75082公顷。

杭州:自此成为“双遗产”城市 运河与西湖交相辉映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以及浙东运河的起点,杭州是中国大运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列入遗产河道总长110公里。

杭州市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水法,也是当年西湖申遗的主要负责人之一。3年前,2011年6月西湖的申遗成功,和运河相比,两者有什么异同?

对此,王水法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来回答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美的西湖,遗产的识别性比较弱;‘不那么美’的运河,却是遗产专家眼中的‘第一眼美女’。”

运河申遗和西湖申遗,申报主体不同。但正因如此,大运河申遗,体现了中国人的团队精神。大运河申遗工作由沿线重要城市共同参与,而杭州是其中三大重点城市之一,另两个重点城市是扬州、通州。

王水法同样认为,西湖和运河有三个共同点是有交集的:它们都是活着的遗产,都以水为主题,都充满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

运河申遗的过程中,杭州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006年5月,在杭州市的积极倡导下,由全国政协发起,2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运河沿线城市代表在杭州召开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研讨会,并通过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标志着大运河申请加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梦想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遗产区内,杭州市列入大运河首批申遗点段共有11处,包括富义仓、凤山水城门遗址、桥西历史街区、西兴过塘行码头、拱宸桥、广济桥等6个遗产点及杭州塘段、江南运河杭州段、上塘河段、杭州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主线等5段河道。

 

申遗成功后的运河:依旧坚持“还河于民”

申遗的成功,无疑为大运河增添了亮眼的光环,在今后的岁月里,运河将如何提升改造呢?

杭州市运河综保委表示,杭州将继续坚持运河遗产保护与延续运河功能、历史文化相结合,助力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并推动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沿岸民众的生活环境和品质改善。

坚持运河综保“三大目标”不改变:“还河于民”目标不改变、“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目标不改变、“保护运河”目标不改变。

“钱塘自古繁华”,杭州的兴盛离不开运河的滋养和哺育,运河申遗的成功,无疑将进一步助力杭州“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步伐。

 

附:杭州段首批遗产点段

杭州段首批遗产点段共有11个,包括富义仓、凤山水城门遗址、桥西历史街区、西兴过塘行码头、拱宸桥、广济桥这6个申遗点,以及杭州塘段、江南运河杭州段、上塘河段、杭州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主线等5段河道。

富义仓

位于京杭大运河主航道与胜利河交汇处,初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竣工于光绪十年(1884年),用于粮食的收储与转运,是杭州城北部地区重要的仓储建筑群。它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

民国时期,改为浙江省第三积谷仓,短时做过国民党军用仓库。解放后,杭州市粮食公司接管,作为民生仓库分库,是杭州塘运河沿岸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城市公共仓储建筑,也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个古粮仓,还是目前申报的元明清运河中仅有的仓储设施遗存。

现大部分仓廒保存原有格局,是研究古代仓储制度的重要实物例证。它是杭城湖墅地区历史上米市、仓储和码头装卸业等经济业态曾经发展、繁荣的实体见证,是杭州运河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凤山水城门遗址

杭州中河—龙山河上的古代水城门,处于杭州古城南端,位于中山南路与中河路交会处,东西向横跨中河。凤山水城门是杭州古代五水门中唯一尚存的一座,具有历史地标作用,是研究杭州城池变迁的坐标。杭州段运河河道线型、尺度及驳岸等因城市变迁和航运发展而改变,唯凤山水城门下近二十米的河道保留元明时期原状,十分可贵,现作为杭州城墙遗址的一部分对公众开放。

桥西历史街区

位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主航道西岸、拱宸桥西侧,是清朝、民国以来的沿运河古镇民居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带,也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历史遗存较为集中的区域。它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地方城市建设的风貌特色及自然环境特色,保存着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厂房、生产工具及航运机械,还保存了饮食、礼仪、民俗、伦理等社会文化载体,至今仍然是杭州北部重要的居住区和商业区。

西兴过塘行码头

处在浙东运河杭州萧山—绍兴段中,位于西兴老街官河沿岸,浙东运河的端头,是沟通钱塘江与浙东运河的运输枢纽。过塘行,即转运栈,一般都设于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门面不大,一两层房屋,两三开间门面而已,主要是起到票据交换,货物中转的作用,过塘行本身并不需要类似仓储功能的建筑。

数百年来,浙东地区的粮食、棉花、丝绸、盐酒和山货在西兴过塘,转运到中原各地。西兴码头、河道、永兴闸遗址、浙东运河之头、大城隍庙遗址是浙东入境首个交通枢纽的重要见证。现因钱塘江河道北移,码头失去原有的运输功能,相关水工设施作为遗址保存完好。

拱宸桥

位于杭州北部的大运河杭州塘上、杭州市区大关桥之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拱宸桥东西向横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主航道,为三孔驼峰薄拱薄墩联孔石拱桥,总长98米,桥面中部宽5.9米,桥身高约16米。

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拱宸桥建成后,周边逐渐形成街市,是运河沿岸航运、个体工商业者、近代产业工人的聚居区和杭州近代重要的商业中心,现保存完整,仍在使用。

广济桥

初建于明弘治年间(15世纪末),今桥为清康熙年间(17世纪末)重修。曾名通济桥、碧天桥,俗称长桥。位于杭州塘沿线的塘栖古镇上,是大运河上保存较好的薄墩联拱七孔实腹拱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资金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全长78.7米,面宽5.2米,七孔,拱券纵联并列分节砌筑。拱券上刻有“弘治二年”纪年。 如今广济桥势如长虹,造型秀丽,历经500余年仍雄踞大运河之上,保存完好。

 
来源:杭州网    作者:首席记者 徐文杰 通讯员 张佳英    编辑:严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