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俏:那时候商店里都卖什么东西?
胡源桢:我们这里就是卖百货。有的地方卖服装什么的,商店是各式各样的商店都有。
俏俏:那段时间的消费水平怎么样?
胡源桢:那个时候的消费水平是很可怜的。
俏俏:挺可怜的?
胡源桢:挺可怜的。那个时候买一个烧饼吃要好多钞票,那是国民党的钞票。解放了以后就是人民币,买一个烧饼是一万元,是现在钞票差不多的一万元,原来的一万元是现在的一元,过去钞票面额上写清楚的,是一万,一万实际上是现在的一元,以后成为正式的人民币就是一元了。
俏俏: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结婚会有“三大件”什么的。
胡源桢:“三大件”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都是三大件。文化大革命一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以后,商品多起来了,因为改革开放了,逐步逐步不是计划经济了,是商品市场了,这样东西就多起来了。在这个之前,都是“三大件”为主。为什么说“三大件”?因为工资有限,虽然是解放了,但工资还是很低,生活水平都很低的。
就我来讲,从30多元到40多元再到53元、到59元,到66.5元,那个时候工资水平是这样的。那个时候加工资不是几年就一定有得加的,有的要七、八年近十年才加一次工资,收入也有限,东西也比较少,要买点东西都要排队。有的人要结婚,必须要有“三大件”,“三大件”一个是自行车,一个是手表,一个是缝纫机,这是“三大件”。这“三大件”现在讲起来是没有一点问题,现在买个手表无所谓,那个时候买一个手表没有几年的钞票积蓄下来是买不起来的。
俏俏:您什么时候买的手表?
胡源桢:我这个手表还是结婚的时候买的。要花多少钱?151元。
俏俏:151元?
胡源桢:这151元钱要积蓄好几年了。这什么牌子?是瑞士的,比恩纳。比较的比,恩德的恩。
俏俏:很薄的是吗?
胡源桢:很薄的。
俏俏:这是几几年买的?
胡源桢:这是机械手表,要开了才会走,这叫机械。现在都是电子表了,这要这样捏起来,才会走。这个已经坏了。现在没有这么薄的手表了,这么薄型的手表没有的。
俏俏:那个时候是几几年?
胡源桢:1959年。
俏俏:你151元是几年的工资?两年差不多?
胡源桢:要好几年积蓄下来,要吃饭,还要用。
俏俏:是的。那个时候杭州解放,1949年,您那个时候在饮食方面有改变吗?逐渐的有改变吗?
胡源桢:吃是吃得饱的,就是质量差一点。
俏俏:质量差一点,生活也是逐渐的在改善?
胡源桢:生活是改善的,到1960年的时候,生活很困难,粮食产量减产,可能大人都知道的,那个时候叫“困难时期”。番薯的藤我们都吃过的,还是在单位里,单位食堂里搞点吃吃,吃菜都很困难。
俏俏:经历了这么一段困难时期。
胡源桢:1960年。
俏俏:然后逐渐改善了?
胡源桢:对。
俏俏:您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吃上了米和白面,是什么时候?
胡源桢:我们这里是这样,白面经常有得吃,但困难时期吃得少一点。那个时候买面条、买米、买肉、买油都要票子的,买油要油票,肉要肉票,鱼要鱼票,粮要粮票,买面、买面条什么都要粮票的,没有粮票不行。
俏俏:对,有这么一段时间。
胡源桢:有这么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