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过年了,你有没有被爸妈、二姑、大姨、外婆催婚、催生?无论是过来人还是适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并为此感到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人生尚长,先拼事业,先努力赚钱,先到处看看,先和爱人过二人世界。然而时隔几年,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真相是:随着年龄增长,生育力也受到影响。
家人们催生,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担心你还没想好要不要娃,就在纠结与踌躇中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
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主任赵宏利主任医师说,如今社会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上年轻人普遍晚婚,很多都是过了30岁才考虑生育。其实这个时间段,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已开始走下坡路。“女性随着年龄增加,自然受孕能力下降,即使选择辅助生殖其成功率、活产率也随年龄增加而快速降低,且出生缺陷风险、孕期并发症随之增加。”
以杭州市医院中医妇科为例。2023年,年门诊量超过22万人次,其中50%是不孕不育患者。头胎约占60%,二胎约40%,三胎比例不到1%。
赵宏利主任粗略统计,在他的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看男女不孕不育的超过70%,男女比例约为1∶5。女性不孕患者中,就诊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广泛分布于育龄期女性。大约30%以上存在排卵障碍,这其中,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占多数,另有少部分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等;约15%-20%存在输卵管不通或欠畅;约10%患有内异症;超过30%的女性存在子宫解剖及功能异常,如宫腔粘连、薄型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幼稚子宫、宫腔形态异常等。多数女性存在多种病因,比如既有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又有子宫粘连,既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又有宫腔内膜息肉等。
“这一两年里,我遇到过许多印象深刻的不孕患者,我想分享4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真实案例,是万千不孕不育家庭的缩影。” 赵宏利说。
结婚三年备孕一年,丝毫没有动静
全家六口人谁都不好意思先开口
生孩子这件事,可能有些小夫妻自己还没那么焦虑,反倒是家里的老人比他们还着急。我就遇到过一对夫妻来看不孕不育,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一起陪着他们,6人浩浩荡荡挤进诊间。
在不孕不育门诊,夫妻同治的比例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往往是因为男女双方都有问题,两个人一起来吃中药调理。但像这样两边父母都陪着来的,还真不多见。一大家子人表情凝重,谁都不好意思先开口,诊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住了。
后来是女方妈妈先开口,打破了僵局。她女儿36岁,结婚快三年了,夫妻俩备孕一年多,丝毫没有动静。全家人都着急,于是赶紧到医院做检查,结果发现卵巢功能已开始减退,卵子质量和数量都不尽如人意。不仅如此,女婿也做了检查,发现精子质量不太理想。夫妻俩之前已经做了2次试管,但都没成功。这就急坏了两边的家长,赶紧催着小两口来试试中医调理。
从一家人的神态和说话语气,我感觉到他们对生孩子这件事已经有了畏难、恐惧的心理,可能是家里长辈给的压力太大。
后来,我帮这对夫妻树立了信心,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律中药调理加上平时生活习惯的改变后,从患者的检查发现,她的促卵泡生成素(FSH)从之前的>25 mlu/ml降低到正常值6 mlu/ml(FSH过高一般预示着卵巢功能减退)。
不孕不育不单是生理性的疾病,心理压力、情绪焦虑也会随之而来。所以我们不单要服用中医药对身体进行调理,还要从情志上进行调节。通过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夫妻俩共同进行调理。没想到,三个月后传来了喜讯,女方竟然自然受孕了,如今宝宝已经健康出生。
有个兄弟姐妹可以相互依靠
或许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年过四十她决定生二胎
“二孩”政策是2016年放开的。那一年后,我们中医妇科迎来了一大批4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她们有个共同特点:第一个孩子已经读初中或高中,有些都住校了。而自己工作相对比较稳定、清闲。这时候,有些夫妻开始有了生二胎的想法。
我遇到一位41岁的女士,一进诊室就说:“我女儿已经上初中了,以前小学班上很多同学都有弟弟或妹妹,她很羡慕,一直希望我给她生个弟弟或妹妹。”
询问了这位女士生头胎的情况。她31岁时生了大女儿,因为输卵管不通畅以及卵子质量较差,当时医生建议她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后来在中药调理下,她经过2次取卵,好不容易才培育出一个高质量胚胎成功移植。后来也是一路保胎,最终才生下女儿。
生头胎的过程尚且如此艰辛,都40多岁了,为什么她还坚持再生一个孩子?
谈话间得知,她自己是独生子女,现在父母都70多岁了,身体不好,时不时跑医院,每次老人住院,照顾起来身心疲惫。她不想让自己的女儿今后也这么辛苦,想着如果有个兄弟姐妹能够彼此帮助,可能情况会好一些……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人说,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生个兄弟姐妹。以后等自己不在了,这世上还有亲手足可以相互依靠。
我们为这位女士制定了备孕调理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她成功自然受孕,如今已顺利生下健康宝宝。
人到中年痛失爱子
临近绝经的她仍未放弃
门诊中,我们也经常看见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令人唏嘘。有一位45岁的外地患者,她的儿子如果还活着,今年已经24岁,快成家立业了。5年前的一场意外,她失去了自己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人到中年,白发人送黑发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悲伤了。
自从失去唯一的儿子后,她的人生仿佛看不到希望,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麻木了一般。在亲朋好友的安慰下,她决定最后试一次,再生一个孩子,也当作是对儿子生命的延续。
可是45岁的她已经快绝经了,希望非常渺茫。为了把子宫内膜再增厚,她中西医分别就诊跑两家医院,中药口服、外敷、艾灸,西医口服、阴道塞药、宫腔灌注,争取再生育的每一丝希望。
她真的特别努力,我跟她说要保持好体质,她就每天运动,跑步、练瑜伽,365天风雨无阻,每天运动1个多小时。快绝经的女性想要再怀孕的概率其实非常低,但正是因为患者这样的坚持,我们作为医生也不能放弃!
后来接连取了5次卵,历经2次胚胎移植,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她每次都会总结自己在哪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下一次尝试的时候再改进。
终于在第3次胚胎移植后,她的HCG值(HCG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大于10表示可能妊娠)达到了100多!当然,从成功受孕到宝宝健康出生,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
夫妻年轻时拼事业决定“丁克”
银行女高管44岁时
老公坦白:要么生个孩子,要么离婚
现在我的门诊里,大多是高龄女性,遇到的都是疑难妊娠问题。其中有一部分是“丁克族”,年轻的时候不想生,等到上了年纪却后悔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位45岁的银行高管蒋女士,她和丈夫都从事金融行业。年轻的时候两个人事业心都很强,考虑到大家都这么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也担心承担不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于是彼此有了一致的目标——“丁克”。
刚开始,当身边朋友纷纷结婚生子,看着他们为带娃而烦恼,为孩子学习抓狂时,夫妻俩还庆幸自己当初做了正确的选择。可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上了40岁以后,蒋女士发现身边朋友聚会,大家开口闭口谈的都是孩子,原本亲密的朋友慢慢开始没有共同话题。
老公的态度也慢慢变了,开始羡慕朋友们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直到有一天终于坦白:要么生个孩子,要么离婚。
此时蒋女士已经44岁了,卵巢功能已经明显下降。为了生孩子,她连续取了三次卵,前两次都没取到,第三次终于取到了,但卵子质量也不行。不仅如此,她的子宫里还有一个六厘米左右的子宫肌瘤,医生建议手术,术后至少要恢复一年后怀孕!
可留给蒋女士的时间却不多了,她哪里等得了一年?当她辗转来到我的门诊时,我能感受到她迫在眉睫的压力,或许这是挽救她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用中医调理,改善她的卵巢功能,同时控制肌瘤生长的速度。但是对她来说,接下来无论是取卵还是怀孕,大量的雌激素可能会刺激肌瘤快速生长,她还有很多难关要过。
我更提倡自然的婚育观念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是25岁到35岁
作为妇科及生殖健康方面的专家,赵宏利倾注大量心血为求子家庭“保驾护航”,他如何看待现代人的婚育观念和问题?
赵主任特别说了三点——
1.我想对一些年轻女性说,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这都是个人的选择,我理解。但从医生的角度,从我们的临床经验来看,我更提倡自然的婚育观念。因为在门诊中,每年都会遇到不少来看不孕的高龄女性,尤其是到了45岁之后,再想生孩子是非常困难的。
2.我要提醒大家,卵巢储备功能是女性生育能力的关键。它与年龄密切相关,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5岁到35岁。女性在进入育龄期后,随年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逐年下降,尤其超过35岁以后,下降尤为明显,40岁后卵巢功能呈断崖式下降。
我在门诊里遇到很多备孕的女性,因为年龄原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想怀孕却很难怀上。有的年近四十了,连头胎都还没生,更别说二胎、三胎了。越是上了年纪,越是迫切想要生孩子,心情非常焦虑。而心情焦虑又会影响备孕,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3.女性如果一定要选择“丁克”,我建议,最好趁年轻时先冷冻保存卵子,以备今后不时之需。万一今后哪一天后悔了,至少还有一颗后悔药。
马景是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主任中医师。这些年,她见过数以万计的不孕不育夫妇。每个家庭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执着。
以下是马景的一篇门诊手记。她记录下了一位女性近10年的努力,从38岁一直拼到47岁,最终成功收获了属于他们的爱情结晶。
取卵8次、移植失败11次 花费100多万
年近半百 他们终于圆满了彼此的执念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古以来的传承观念让中国人对子代有着与生俱来的执念。孩子,是血缘的召唤,是爱情的结晶,也是一种执着。
张女士来我门诊的时候已经44岁。从她走上试管婴儿之路,已经取卵8次,移植失败11次。张女士愤愤地转述生殖医生的话——“你年龄大了卵巢功能衰退得厉害,你老公年龄也大,精子、卵子都不行。你还有子宫腺肌症,子宫偏大,土壤也不行,孩子是生不出来的。”
翻阅着她厚厚一沓化验结果,还有按照年代顺序手写版本的病史,看着她焦躁的神情和旁边沉默的丈夫,我既心疼又无奈。心疼她为了生娃一次次承受打针、吃药的身体折磨,一次次经历失败的心理折磨,无奈她和丈夫执着的生育观念。
在中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在49岁。据统计表明,43岁以上的女性即使采用试管婴儿等辅助生育技术,活产率也低于10%。在国外,这类病人就诊,应该建议领养等替代方案。但是,听了张女士后面的述说,领养、不要再生的话,我再也说不出口。
“马医生,我知道现在我和我老公的情况很糟糕,已经很难生孩子了,但是,我真想为他生一个孩子啊!”
张女士的先生是她第二任丈夫。她曾经和前夫生了一个女儿,但在女儿小的时候,前夫就去世了。张女士一个人独自抚养女儿,起早贪黑地工作又要兼顾带孩子,她被生活勒得喘不过气来。
陈先生的出现,就像一道彩虹照耀进了她黑白的生活,帮着她开店,无怨无悔地帮她带孩子,让张女士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生活的圆满。当他们结婚时,张女士37岁。虽步入高龄,但他们充满信心。
岂料,未避孕1年仍未怀孕,备受挫折的他们转战试管婴儿。到生殖中心检查的时候发现,张女士血清AMH 0.89ng/ml,超声提示窦卵泡数量左侧1个,右侧2个。
AMH联合窦卵泡超声评估是目前相对准确的卵巢功能评估手段。AMH<1.1ng/ml就意味着卵巢功能的下降。也就是说,38岁的张女士被诊断为卵巢早衰。短方案、微刺激方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一次次地更改促排卵方案,一次次地取卵,让本已经卵巢早衰的她非但没有获得好胚胎,还出现了子宫腺肌症。每到月经期就痛经剧烈,需要服用止痛片才能缓解。
看着张女士的主诉:未避孕7年未孕,取卵8次,移植失败11次。诊断:女性不孕、卵巢功能减退、子宫腺肌症。丈夫陈先生:男性不育、弱精症、畸形精子症。我还是慎重地和他俩谈了生育的困难。
“马医生,我的老公对我和我的孩子都很好,他是个好丈夫、好爸爸。但是,我知道他想再要一个孩子。这是我第二段婚姻了,我虽然年纪大了,用药多也有风险,但我真的想要拼一拼!”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一起拼一拼!
从中医角度讲,女性以7为一周期,男性以8为一周期。张女士年过六七(注:42岁),肾气亏虚,药物反复刺激卵巢和子宫导致血瘀于内而成积病。治疗时候以中药补肾活血为主,同时控糖、调体重、调睡眠。陈先生年近六八(注:48岁),肾气亦虚,常年血糖偏高,脾气亏损,治疗以补肾健脾为主。
中药服用开始了,岂料疫情也开始了。即使在疫情最艰难的时期,他俩每次都提前测好核酸,预约就诊,风雨无阻……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检测一下张女士生殖激素水平、陈先生的精子状况来评估生育情况。陆续地取卵、攒胚胎,磕磕绊绊。终于,当疫情落下帷幕,他们攒够了胚胎,也终于迈入了移植周期。
移植前,我给张女士做了宫腔镜,经过免疫组化发现有子宫内膜炎症。这是目前反复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抗生素治疗以外,我给她中药清热解毒化瘀口服加灌肠,改善宫腔微环境。经历1个周期调节后,考虑到她既往内膜薄的特点,中药补肾填精长厚胞宫以外,还加入了火龙灸补膜治疗。
曾经被生殖医生评判“土壤”贫瘠的她,在定移植日内膜竟然奇迹般的到达了8.9mmA,这是以前从来不敢想的。
移植后,考虑到她高龄、反复移植失败的病史,除了常规菟丝子、桑寄生等补肾药物以外,还加入了当归、丹参养血活血,酸枣仁、莲子养心安神。通过补肾宁心活血的治疗,终于在2023年11月,得到了HCG 198IU/L(HCG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大于10表示可能妊娠)的好结果!
这对年近半百的夫妻,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你们俩年纪大,妻子基础问题多,这个是胜利的第一步,后面还要好好保胎的哦!”
“知道,知道”,张女士激动地说:“马医生,我一定好好听话,把他(她)保下来!”于是我又开了补肾安胎的中药。从看宫内外的第一张超声,再到看胚芽心跳的第二张超声,就像打怪兽一样一道道地闯关,胆战心惊,又分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