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我们岌岌可危的睡眠健康?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06 07:30   

指导专家 董飞林 浙江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打呼噜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有人觉得,打呼噜的人身体更好。事实上,司空见惯的打呼噜并不意味着睡得香,反而可能是身体健康的一颗“定时炸弹”。

浙江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董飞林表示,如果打呼噜时出现了呼吸暂停,例如一会儿鼾声如雷,一会儿却没了声音,就像是憋着一口气一样,那就需要当心了,因为很有可能患上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 ,除了影响睡眠质量外,还可能会引起肥胖、高血压等疾病,增加睡眠中猝死的风险。

打鼾=睡得香?还有可能是患上了呼吸暂停综合征

据悉,人在正常呼吸时,并不会发出声音。但在睡觉时,人体紧绷的上呼吸道肌肉组织会放松,口、鼻、咽喉等呼吸道空间就会变窄,吸入的气流受到影响导致气管壁震动,从而产生声音,也就是鼾声。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打呼噜,都会影响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人只是有鼾声,但睡眠结构良好,没有缺氧,这种是对健康无碍的。

但如果当上气道阻力过大,吸气时气道变得更窄,甚至完全堵塞,气流无法顺利通过气道时,就会导致血液中的氧含量降低,大脑感知到异样状态,会将我们从睡眠中唤醒,使气道重新打开进行呼吸,这种模式会在夜间多次间断性出现,甚至持续整晚,这样的状态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睡眠中打鼾且鼾声不均匀、白天疲劳和困倦嗜睡,一个人安静时经常容易睡着。”董飞林表示,另外晨起头痛、口干或咽痛、情绪反常、夜尿增多或遗尿、记忆力下降、夜间反酸、性功能障碍等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带来的“后遗症”。

更重要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会在睡眠时随时面临短暂缺氧,长此以往会造成夜间间歇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久而久之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十分危险。

那如何辨别自身打鼾严不严重呢?董飞林介绍,睡眠呼吸监测是诊断鼾症的金标准,它能采集患者整晚睡眠状态下的许多生理信号,例如睡眠时间、呼吸情况、血氧情况等。医生可以根据这些信号来判断患者夜间呼吸暂停的次数和缺氧程度,而当指标升高时,则代表人体正遭受夜间反复的“微觉醒”。

早诊断、早治疗,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需要长期、多学科管理的慢性疾病。”董飞林指出,早诊断、早治疗、并保持长期治疗,都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例如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未来的医疗相关费用等,还可能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及辅助治疗方式:

佩戴呼吸机

一旦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一线治疗方案为佩戴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治疗(如,持续正压通气,CPAP),通过外部的压力协助打开堵塞的气道,满足夜间睡眠时的供氧,可降低睡眠时的呼吸事件频率、减少日间嗜睡、改善血压、改善勃起功能障碍和提高生存质量。

口腔矫正器

这是一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替代治疗方法,可用于拒绝或不能耐受气道正压治疗的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通常在口腔科进行评估和治疗,口腔矫正器可使下颌前伸、增大咽腔,从而防止上呼吸道在睡眠中塌陷。

行为矫正

禁烟、酒,减重,控制饮食,加强锻炼,这是性价比极高的治疗手段,有助于减轻体重和缓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另外体位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尽可能采取侧卧位。

手术治疗

拒绝气道正压、口腔矫正器治疗的患者、已尝试其他治疗且无效的患者,以及有明显的扁桃体肥大或者鼻中隔偏曲等结构异常的患者,可以考虑予以手术治疗。

董飞林提醒,如果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鼾声响亮、伴有憋气,或白天精神不佳,“坐哪儿睡哪儿”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目前我们科室专门开设了鼾症门诊,配有便携式睡眠监测仪、食道测压仪等多种针对阻塞性睡眠暂停检测的仪器设备,有相关困扰的患者可以前来就诊和咨询。”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杨陶玉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