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手机放下!”义诊台前,掏出一叠检查报告的李女士扭头看到儿子文文还在玩游戏,忍不住提高了音量。昨日,浙大精中(杭州七院)举行世界精神卫生日大型义诊,李女士特意请假来杭咨询,希望帮儿子戒除网瘾。
近年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促进)中心年门诊量持续攀升。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党委书记骆宏表示,只有家校同行、医教融合,才能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在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道路上迈得早、走得远。
网瘾背后藏着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平时,李女士和丈夫分居两地,文文主要跟她生活。暑假,李女士忙于工作,一个人在家的文文迷上了手游,开学后他甚至偷偷将手机带进学校,被老师发现后扬言要走极端。丈夫回来后,因文文的教育问题和李女士大吵一架,让这个小家庭的气氛降至冰点。
“像这样因手机引发家庭矛盾的例子不少。”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儿童心理科副主任医师丁凯景感触很深,义诊中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来咨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技能障碍、网络成瘾等问题,“有的孩子因迷上手机成绩下滑、产生严重的睡眠障碍和厌学情绪,一踏进校门就说头痛心慌,在家也不和家人说话,整天躲在房间里玩手机,甚至出现自残行为。”
从浙大精中(杭州七院)近5年的接诊情况看,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问题增势明显,网瘾背后还存在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易被忽视的问题。家庭环境不和谐时,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骆宏粗略做了统计,门诊中80%—90%短视频成瘾的患儿合并有重度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或是自残等高风险行为。“戒断网瘾不是强制阻隔,更不是一蹴而就。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可能与焦虑、人际交往有关,也可能和学习压力有关,找到原因才能对症治疗。咨询师的介入、老师的引导、家长的宽慰等都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全病程的管理须一步不落。”
及时捕捉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苗头
“当下,青少年所面对的学业、社会、家庭等压力不断增大。”浙大精中(杭州七院)院长李涛分析,过高的期望值会形成更大的压力,加大青少年产生精神心理相关问题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如何及早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家长要提高警惕,及时捕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苗头和信号,如学习成绩下降、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等。”但李涛提醒父母别草木皆兵,可以让孩子适当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尽可能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别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要学会尊重、沟通、理解,多倾听孩子的声音。”
作为杭州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促进)中心落户单位,近年来,浙大精中(杭州七院)也在探索医教融合发展新模式,定期和教育部门联动,确保服务无缝衔接。“面对身心问题,仅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围绕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成瘾、非药物干预三大主攻方向,医院目前已搭建包括儿童青少年非药物干预、睡眠健康管理、儿童心理健康管理、情绪健康管理、强迫症综合康复与全病程管理、抑郁障碍全病程管理、心身障碍多路径联合诊疗、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服务等16个‘1+X’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务团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骆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