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并发布医保领域创新医药技术支付激励政策,政策涵盖创新药品和创新医疗服务项目(含医用耗材),明确规定申报流程和审核标准,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创新医药技术激励机制和管理办法。
创新医药技术,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2020年以来,杭州市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TAVI/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飞秒、TOMO(螺旋断层放射治疗)4项新技术予以精准支持,积极探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支持新技术创新发展的路径,并收获了显著成效——2021—2023年,杭州市新技术激励金额约1.8亿元,全市医疗机构技术创新推向纵深,不断取得更多突破,2023年浙大二院飞秒手术、浙大一院泌尿外科的单机达芬奇手术数量位居全球前列。
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推进,这项政策的发布恰逢其时,杭州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政策方案坚持以医药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优化了新技术认定和激励办法,充分激发医疗行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医学高峰建设,将更好助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这项政策对新技术评估更加公平科学,测算论证流程更加公开透明,落地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明确新技术在批准或上市时间、临床疗效、费用、病例数等方面的要求,放宽了对罕见病治疗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的病例数限制。同时,对于机构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论证、审核确定的流程做出了制度性安排,建立了医保支付创新医药激励长效机制。
此外,对于符合有关扶持政策的,或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国家重点任务定点医疗机构运用的高端新技术和中医药新技术等,适当延长激励期限、加大支持力度。
据了解,自2024年度创新医药技术激励管理项目申报工作启动以来,杭州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接受了多项创新医药技术的申请,覆盖多个学科,包括肿瘤领域治疗新药、高精尖医疗技术和耗材等项目。
后续,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将组织临床、药学、医保、产业和卫生经济学等方面专家对申报技术情况进行充分论证。杭州市将始终积极为市域各医疗机构提供支持帮助,积极落实创新医药技术支付的各项激励政策,以更积极、更协同、更担当的举措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广大患者,提升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医药行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