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女童不愿上学 元凶是患上“ADHD”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2-16 07:30   

随着新学期的钟声敲响,学龄期的孩子们都要踏上回归校园的旅程。然而,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上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孩子,他们在学习、社交和行为控制上较其他孩子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别人眼中的“问题孩子”

很可能患上了神经发育障碍

9岁的小雨(化名)自从读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问题孩子”。她学习成绩不佳,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因为情绪冲动和小动作受到批评。家长起初以为这只是性格使然,或是孩子太小不懂事,但随着时间推移,小雨的问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发严重。

因为时常在学校受到负面评价,小雨的情绪逐渐低落,性格变得自卑敏感,家庭氛围也因此变得紧张。上学期期末阶段,家长带着小雨来到了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儿童保健科詹建英主任医师的门诊,经过一系列测试,詹建英主任发现小雨的智力水平正常,但注意力集中能力明显不足,脑功能发展偏离了正常轨迹,这正是ADHD的典型表现。

通过与小雨聊天谈话,家长逐渐认识到了小雨的情况,转变了对待小雨的态度跟方式。结合药物、训练等治疗,小雨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家庭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更重要的是,她在学习与人际交往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享受成长的乐趣。

詹建英主任介绍,ADHD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它起病于童年时期,影响可延续至成年。“ADHD的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行为控制异常。这些孩子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同时表现出无法控制的行为,如好动、冲动、易发脾气等。此外,ADHD孩子还可能伴有感统失调的症状,如小动作多、难以保持安静状态、丢三落四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和心理问题。”据统计,我国儿童ADHD的患病率高达7%至10%。其中,男孩多动的概率约为女孩的3-4倍。

药物与非药物缺一不可

治疗ADHD离不开温馨的家庭环境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鼓励与爱护。詹建英主任表示,治疗ADHD,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改善注意力集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非万能钥匙,它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伴随定期的监测与调整。

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这包括行为管理、亲子关系、基础训练、运动能力、感觉统合训练、执行功能锻炼以及情绪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游戏的训练方式,结合人工智能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大脑功能,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治疗ADHD是一个长期管理的过程,通过这些训练一般一两个月情况可以明显改善,但ADHD的干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詹建英说,“人的大脑成熟包括执行功能起码要到成年期才能成熟。”

都说没有“坏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治疗ADHD的过程,家长的角色也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更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面对患有ADHD的孩子,很多家长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此时,寻求专业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家长不必过于焦虑,焦虑不能解决问题。”詹建英建议,家长需要转变对待孩子的态度与方式,从批评与指责转向理解与包容。同时,要学会适应孩子的特点,给予适合的任务与挑战,鼓励孩子每一步的努力与进步。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通过正面的引导与要求,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与情绪。

ADHD重在预防,ADHD 可以在幼年期有所表现,詹建英提醒,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如果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行为特点,如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多动等行为问题,或者存在养育困难,不要轻易地将这些问题归咎于性格或是年龄使然,而是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早发现、早干预,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成长挑战。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冯嘉宁 通讯员 吴思怡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