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推拿科、针灸科等门诊接诊了不少因脖子僵硬前来就诊的患者。
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骨科专家钱宇教授指出,脖子僵硬可不是小事,如果忽视这些小征兆,很容易发展成大毛病。随着现代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长期伏案工作或保持不良姿势使用电子产品的人越来越多,颈椎疾病年轻化的趋势正在加剧。
数据显示,过去十余年,男女颈椎病患病平均年龄分别下降了约5.9岁和6.9岁。2020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浙江省中医院诊断的颈椎关节强硬患者男性平均年龄为32.3岁,女性为32.6岁。
62岁的李阿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退休前久坐伏案工作的她,颈椎一直不太好。退休后,她经常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刷手机,导致脖子僵硬。李阿姨常去社区按摩店找人捏一捏,半年前,她的左脚开始出现局部麻木,左腿不如右腿灵活。一次按摩后,左侧下肢麻木症状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加重,整个左侧身躯和胳膊都出现发热酸麻的症状。
在家人陪伴下,李阿姨来到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杨万雷门诊处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她左侧身体在颈部以下的感觉已基本消失,手脚力量也减小,右侧肢体出现了明显的病理特征。进一步检查发现,第一节和第二节颈椎的椎管出现了严重的骨性狭窄,脊髓也有严重变性。医疗团队先后组织科室讨论和全院多学科MDT联合讨论,认为手术是优选方案。
“手术既要去除压迫脊髓神经的骨刺,又要确保中枢神经和血管不受干扰,手术中稍有不慎,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危及生命。”钱宇指出,这一手术风险极大,难度系数几乎是脊柱手术的“天花板”。团队在手术前制订了多种手术预案,并由钱宇教授亲自主刀。在3D显微镜等精准医疗设备加持下,按照术前最优预案完成手术,精准减压患者增生的骨刺。术后李阿姨很快苏醒,三天后就能下地行走,目前已顺利恢复出院。
同样因颈椎问题险些瘫痪的还有洪女士。由于工作需要,她平均每天低头近12个小时。突然有一天,她感到腰部酸麻,掐下去居然感觉不到痛。麻木感逐步传递到腿部,最后连走路都不稳。来到钱宇教授的门诊后,初步判断为颈椎压迫导致脊髓型损伤。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她脊柱颈椎第三至六节段均有压迫,其中三四节中央有明显突出,压迫脊髓最明显。钱宇教授和骨伤科方斌主任医师团队迅速组织手术,术后仅三天,洪女士就下地行走了,下肢麻木感明显减弱。
钱宇教授提醒,颈椎病加重前可能身体会出现多种信号,如肩颈僵硬、身体感觉减退、头晕失眠、四肢麻木酸痛不听使唤等,一定不能忽略。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在治疗颈椎疾病方面同时拥有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除了先进的康复设备和专业人才,还能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针对患者的病情、体质,一人一方,通过中药内服结合多种中医外治手段,有效帮助患者缓解术前术后可能出现的气血瘀滞、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加快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