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怎么吃?中医师教你吃出“升发之力”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3-05 19:51   

橙柿互动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桃始华,黄鹂鸣,鹰化为鸠。这三重物候变化恰似人体阳气生发的三个阶段。初候桃花绽放,对应人体阳气初升,此时最忌过早减衣受寒;次候鸟鸣婉转,象征气机升发,需要适度运动助长生机;末候猛禽隐遁,喻示养生当收敛锋芒,保持平和。

浙江省中山医院中医内科裘辉副主任中医师表示,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春天进一步深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饮食上,中医食养讲究“顺时而食,纠偏补虚”,惊蛰时节,不妨调整自己的一餐一饭,在日常饮食中吃出“升发之力”。

适当食用“升发”食物

为顺应阳气升发,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升发”特性的食物,如韭菜、豆芽、香椿等。韭菜性温,能补肾助阳、温中开胃,有助于阳气的升发;豆芽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的功效,促进身体气血运行。

食谱推荐

韭菜炒鸡蛋

食材:韭菜200克,鸡蛋2-3个,适量盐、食用油。

做法:韭菜洗净切段,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油热后倒入鸡蛋液,炒至成形盛出。锅中再倒入少许油,放入韭菜快速翻炒,待韭菜变软后加入炒好的鸡蛋,加盐调味,翻炒均匀即可出锅。这道菜具有补肾助阳、温中开胃的功效,适合惊蛰时节食用。

春季养肝护肝

惊蛰时节,肝阳渐升,肝脏功能旺盛,因此要特别注重养肝。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节气血运行,春季养肝有助于肝脏适应气候变化,保持正常功能。

惊蛰时节多吃青色食物,如芹菜、西兰花、青椒、青瓜等,有助于养肝。芹菜具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的功效,可缓解春季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目眩等不适,减轻肝脏负担。

食谱推荐

枸杞猪肝汤

食材:猪肝150克,枸杞15克,适量葱、姜、料酒、盐、淀粉、食用油。

做法:猪肝洗净切片,放入碗中,加入料酒、淀粉腌制15分钟;葱切段,姜切片备用。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油热后放入葱姜爆香,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将腌制好的猪肝片放入锅中,煮至变色,撇去浮沫。放入枸杞,继续煮5-8分钟,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猪肝味甘、苦,性温,归肝经,具有补肝明目、养血的功效;枸杞则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这道菜具有养肝明目、补充肝血的效果。

惊蛰养生,谨记防春燥

中医认为,春燥易伤阴液,因此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梨,性凉味甘,具有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无论是生食、榨汁还是煮水,都能有效缓解咽喉干燥、咳嗽等症状。但需注意的是,梨性寒凉,脾胃虚寒的人群食用后可能会加重体内寒气,易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不建议过多食用。

百合同样是滋阴的佳品,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可与银耳、莲子等搭配煮成甜汤,既能滋养身体,又能对抗春燥。

食谱推荐

雪梨百合银耳羹

食材:雪梨1个,百合15克,银耳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银耳提前用温水泡发,泡发后去除根部黄色杂质,撕成小朵备用;百合洗净,去除杂质;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把处理好的银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 30分钟左右,至银耳软糯出胶。接着放入百合和雪梨块,继续炖煮15-20分钟,最后加入适量冰糖,搅拌至冰糖融化即可。

此羹集合了雪梨、百合、银耳的滋阴润燥功效。雪梨润肺生津,百合清心润肺,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三者搭配,能有效缓解惊蛰时节的春燥症状,为身体补充水分与营养,使身体保持滋润状态。

来源:橙柿互动  作者:记者 金晶 通讯员 陈瀛  编辑:管鹏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