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成杰 浙大儿院新生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务部副主任,兼任浙江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妇幼健康协会出生缺陷防治专委会秘书、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微创专委会新生儿学组委员等职务。专业方向:小儿普外科、新生儿外科疾病诊治,如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小儿急腹症、幽门梗阻、十二指肠梗阻、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直肠肛门畸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胆道闭锁、脐膨出等。
笔述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 吕成杰副主任医师
生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是每一位妈妈的心愿,但有些妈妈的生育之路却历经坎坷。作为新生儿外科的临床医生,我几乎每天工作都会遇到这样的家庭。
36岁的张女士婚后好些年都没怀上宝宝,被诊断为不孕症,最后还是通过试管婴儿才顺利怀孕。
没想到孕13周时,产检发现腹中胎儿有脐膨出,当地医院建议她终止妊娠,放弃腹中的宝宝。
这个消息令张女士难以接受,千辛万苦才怀上的“珍贵儿”,难道就这样放弃?
产检发现腹中宝宝脐膨出
妈妈决定生下宝宝马上手术
张女士和家人不甘心,于是四处打听新生儿脐膨出治疗的权威医院,得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是全国治疗脐膨出经验最丰富的团队,于是先通过互联网问诊,和我们取得了联系。
很多脐膨出孕妇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自己的宝宝是否会健康。这时候通过耐心解释说明,可以给她们带来信心。
经过详细沟通,我们评估张女士的情况可以在宝宝出生后马上进行手术治疗。她也充分信任我们,最终选择继续妊娠,还决定到杭州生产。
之后,张女士定期检查B超,胎儿诊断是巨型脐膨出。很快临近预产期,去年8月,张女士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产科生下了宝宝。
宝宝出生时出现脐膨出囊膜破裂,肠管肝脏等脏器都暴露在肚子外面,非常危险。我院新生儿外科医生第一时间介入,果断回纳外露脏器,闭合囊膜。经过初步包扎,随后立即通过绿色通道转至我院进行脐膨出修补术。
整个手术过程历时2小时,术后每天行囊膜换药、防止感染。宝宝后续康复也非常顺利,到现在已经快八个月了,非常活泼可爱。
每一个脐膨出宝宝出生后,我们都会进行随访。得知他们健康地长大,这是最让我们欣慰的事。目前,我们科室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脐膨出患儿30多例,让这些患儿家庭在绝望和无助中看到希望。
产前检查能提早发现脐膨出
脐膨出是一种腹壁缺损的先天性畸形,是由于胚胎在6-10周时腹壁发育缺陷,出现的皮肤、肌肉和筋膜缺损,使胎儿腹腔脏器突出于腹壁外,表面无皮肤和肌肉,仅仅一层透明的囊膜。突出的内脏一般为小肠,严重的可见肝、胃等。
我们通常将腹壁缺损直径小于5cm定义为小型脐膨出,缺损直径大于5cm或肝膨出超过50%为巨大脐膨出。大部分的脐膨出可合并其他畸形,例如染色体异常,心脏、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等。
脐膨出可以通过产前检查早期发现,早在孕12周NT检查时,就可以发现胎儿脐部异常,在孕中晚期可明确诊断。
脐膨出的手术治疗
分多种类型
脐膨出患儿入院后,我们会根据检查结果,多学科专家团队一起讨论治疗方案。对小型脐膨出和部分腹腔发育较好的巨型脐膨出,可采用一次手术方案。手术时,需要切除那层透明的囊膜,检查孩子肚子里的器官异常,然后需要拉伸肚皮,增加肚子空间,最后将露在外面的器官放回到肚子里,再进行缝合。
部分不能做一次手术患儿,可采用二次手术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要求患儿肚子上的皮肤充足,医生手术时需要切除透明的囊膜,只对肚子上皮肤进行缝合,肌肉层暂时不缝合。短时间内,孩子肚子上有一个大包,就像骆驼的“驼峰”。等孩子1周岁后再做第二次手术,把孩子肚子上的肌肉层也缝合起来,手术后肚子上那个“驼峰”就消失了。
部分脐膨出巨大、肚皮缺损较大、手术时皮肤和肌肉层都不能缝合的脐膨出患儿,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手术。可选择使用补片修补或人工袋修补法等。
没有肚脐眼,可以人造吗?
脐膨出患儿没有正常的肚脐眼,因此在手术时,还需要给孩子造一个假的肚脐眼。肚脐眼造在哪里?如何造肚脐眼?
目前,关于人造肚脐眼的位置没有统一标准。孩子和成年人的身体比例不一样,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标准来选择。浙大儿院新生儿外科团队计算正常小儿剑突至脐部的距离与剑突至耻骨联合的距离的比值在0.53-0.56,参考此结果进行脐部位置选择,结果显示小儿脐部的位置较美观。此外,我们提出“保留脐带法”进行脐部成形,不管巨大脐膨出还是小型脐膨出,结果显示脐部都非常美观。
为了进一步提高脐膨出的治疗成功率,我们科室成立了先天性脐膨出诊疗中心,可以为全国的脐膨出患儿提供最佳治疗方案。